- 吴致宁;
金代建国之初就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随着金代统治的确立和逐步稳固,民族融合的进程愈加深入。以女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通过对汉文化的不断学习,开始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产生了一批少数民族诗人,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促进了金代诗坛的发展。民族融合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女真人原有的民族气质和金代统治者的审美风尚,影响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此外,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金代诗人的正统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最初对以金朝为正统的排斥,到后来的接受。到金朝覆亡之际,金代诗人对金朝的正统地位已经深切认同。
2020年01期 v.52;No.236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建功;
元儒许衡、刘因与元代士人精神建构关系密切。元初汉法的实行及波折影响了许衡、刘因的出处。由于二人行藏不同,元人对其评价产生差异:许衡羽翼道统,同时实践汉法而被称赞为不世之臣;刘因则成为儒士气节的象征。元代中后期,随着理学逐渐在思想界占据统治地位,元人将许、刘二人描述为本朝"行道"与"尊道"的代表。而元人通过许衡等人谱写"道统"在元朝的传承,由"道统"论及"治统",在此过程之中,元代汉族文士"行道"与"尊道"的心态也得以显现。
2020年01期 v.52;No.236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红霞;王来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于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生产体系逐步优化、农牧民生活质量全面改善。进入新时代,面对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的双重制约,内蒙古畜牧业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实现小牧户与现代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2020年01期 v.52;No.236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52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任维德;李杰;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非均等化即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作为"利益满足"范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正义属性、公平属性,与政治认同密切相关。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在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设施不足和利用不够、人才严重短缺,一些服务项目存在覆盖盲区,尚未有效惠及困难群体,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这些严重影响着该地区民众的政治认同,甚至引发认同危机。因而,探讨增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民众政治认同的内在逻辑、作用机理、实现路径及行动方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对进一步增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民众政治认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2020年01期 v.52;No.236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雪;付丽媛;常健;
对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研究经历了研究重心从强化、增元到共建共治共享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新时期基层矛盾纠纷更加复杂多样,纠纷化解机制日益多元化,纠纷当事人对纠纷化解机制选择偏好出现变化,以及各类纠纷化解机制存在的自身问题和协同衔接问题。各地在纠纷化解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建设方面的创新模式聚焦于纵向资源整合和横向协作衔接。这些探索实践面临着一些新的困境,一些学者提出了摆脱这些困境的方向和路径。
2020年01期 v.52;No.236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6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耿亚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使得各种危机事件频发。现代性公共行政语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无法适应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法默尔通过后现代的视角,对现代性工具主义的各种缺陷进行了反思性阐释。他要求人们去关注后现代话语中的"想像、解构、非地域化和他在性"等,以打破现代性的中心—边缘治理结构。后现代性作为一种方言,也要不断地吸收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交叉学科的方言,才能推动公共行政不断向前发展。
2020年01期 v.52;No.236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维熙;
乾隆三十九年的高云从案,由太监高云从泄漏朱批记载给外廷臣僚肇其端,进而牵引出一个以高氏为中心,牵涉内廷与外廷,惊动中央与地方的内外交结大网。上自中枢首辅,下至文武末员,多牵连其中。乾隆帝遂从"禁内外交结"的角度出发,掀起了一场整饬官僚体制的行动。重审高云从案,对了解清前中期的政治社会环境,进而探讨传统政治制度建设的困境,皆具典型意义。
2020年01期 v.52;No.236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剑彦;
建设模范省是民国前期关于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孙中山、袁世凯、阎锡山、蒋介石等军政领袖均着力于此。1912年,孙中山提出建设广东为模范省,试图用社会革命来防止政治革命的发生。1915年,北京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十分乏力,于是袁世凯指定京兆为模范省,力图以此推进地方建设。袁世凯去世后,中央权力式微,诸多省份致力于打造自治模范省,提倡由省自治到联省自治的统一路径。1925年后,模范省成为国民党推行三民主义的重要载体及内政建设的重要方式。作为一项与时俱移的社会改造方式,模范省建设不仅呈现着民国前期各时段的主要矛盾,也验证了该时期偃武修文的艰难所在。
2020年01期 v.52;No.236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冀震宇;白中阳;
在清末民国初这一历史时期,受西方职业教育观念和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各地女学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作为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发端,女工传习所很快成为众多女学类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创办不仅提高了女性的生产和生存技能,亦破解了部分女性在就业和生计上存在的困境。女性通过附属文化课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文化认知水平。同时,它的创办不仅为近代女子职业教育树立了典范,而且在转变女性社会和家庭角色及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上均引发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尽管该时期的女工传习所还有很多缺陷,但它的出现和推广却直接推动了近代女性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020年01期 v.52;No.236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钱贵霞;李鹏飞;
国内大豆需求较大,政府为鼓励大豆生产,2008年起陆续实行临储和目标价格等一系列干预大豆市场价格的"托市"政策。这些政策短期可以稳定市场,但长期却易使大豆价格偏离市场,增加"去库存"压力,影响中国大豆市场安全。运用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和多变量条件异方差等模型,从大豆价格传导和波动视角,对"托市"政策实行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实行市场"托市"政策后两种价格的短期修正能力明显下降,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加强,价格波动加剧,不利于大豆市场安全。因此,建议减少政策对大豆市场价格的干预;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提高大豆产出水平;促进规模化生产,延长产业链。
2020年01期 v.52;No.236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珏;
由来已久的中美贸易摩擦一直因表现为美国对华逆差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而存在,2018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贸易摩擦更是因3752亿美元的史上最大贸易逆差而持续至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对两国更是对世界意义重大。因此,深度剖析经贸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并寻找理性的解决方法十分必要。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可分为主、客观两类因素:客观上是因为两国所采取的统计方法的差异与原产地规则的不同,主观上是美国对华贸易管制人为导致。此外,挑起贸易摩擦更有其深层次的非经济因素:一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格局重构的挑战,二是中国制造2025对美国科技优势的威胁,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国国际地位的动摇。而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都要树立全球化意识,重新看待合作与竞争,认识到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的意义。
2020年01期 v.52;No.236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89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