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建新;
汉唐以来,玉门关为保卫长安与中原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东西方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在唐诗中有丰富多彩的描写。玉门关既是边关也是战场,每每成为英雄的用武之地,与功名和胜利紧密关联;玉门关又是遥远异乡的象征,是有家难回的心灵郁结。无边大漠、雄伟高山、绵延长城、数不尽的亭障、烽燧,成为玉门关具有荒野之美的全幅边塞风景。作为唐诗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象,玉门关从一开始就熔铸了深长的感情,构成的境界高远明丽、意蕴深厚,交织着报国、思乡等多种情感。它是一个辉煌时代的见证。
2018年05期 v.50;No.228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晓;
建安七子的感伤主题文学创作涉及文体较多,而且题材内容十分丰富。考察发现,建安七子每一个体的创作实践背后大都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作为支撑,这构成理解建安时期个体创作动机的关键。王粲作为建安七子群体中的代表作家之一,由于受到特殊的童年经历影响,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怀土心理特征,并在王粲的创作实践中屡屡通过"显性表现"与"隐性抑制"两种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心理特点极大激发了王粲的文学创作才能,深刻影响到王粲"文秀而质羸"的文学创作风格,并为他的文学作品赋予了丰富而深广的内涵。
2018年05期 v.50;No.22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博施;
岁时是建立在自然时间基础上的一种人文时间观念,诗人通过岁时诗表现了独特的时间体验和生命意识。初唐岁时诗延续魏晋对感性生命的重视,在时间体验上表现为对当下美好情景的充分体认和永久延续的意愿;盛唐岁时诗以对政治本体的乐感为依托的气魄与自信,着眼于未来,以此对生命有限性的悲感进行超越;安史之乱之后,以杜甫为标志开始对政治本体进行质疑,开启向内心转变的历程,所以中晚唐岁时诗将目光朝向过去、对历史政治质疑,在基于生存现实产生的细腻诗风中表达对生命流逝之无法超越的悲感。整个唐代岁时诗的时间体验和生命意识的转变历程,体现了由政治本体时代向文化本体时代转型中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精神的转变。
2018年05期 v.50;No.228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文增;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人们相互沟通的地理界线,公众可以随时获取信息,它的普及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互联网对国家和社会均进行了赋权,打破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渠道,推动了政治自由化与公民参与,对国家统治和政治系统构成了冲击,引发了政治变革。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国家需要进行积极的疏导,纳入多方行为体进行协同治理,不能无视与否定网络民主参与的事实,也不能对网络民意进行打压。有活力的社会和有弹性的国家有助于推动政治变迁,而互联网为双重民主化的过程提供了平台。
2018年05期 v.50;No.228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庞静泊;
政府公信力是通过政府的所作所为得到公众信任和认可的力量和能力,是当前政府倡导并践行的行政价值和施政理念。政府公信力的构成要素可从政策的稳定性、承诺的现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官员的廉洁性、权力的规范性等五个方面予以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提高政府公信力应着重强调几个方面:加强法治和依法行政,健全民主制度建设,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失信政府官员的问责和惩戒机制,强化媒体监督与网络舆情回应。
2018年05期 v.50;No.228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4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琼;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大建设"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两山"理论的提出,彰显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而全面的解读。"两山"理论既是认知范式的革新,亦是文化观念的转变,更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两山"理论象征着新的生态形势下文化观念的转型,即从传统人类中心论过渡到现代人类中心论,从"自然人"转变为"文化人",从科学理性迈向代表时代精神的生态理性。"两山"理论的生态哲学内涵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调,同时推进了生态实践转向。
2018年05期 v.50;No.228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8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宋姗姗;
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对促进西部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结合西部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采取有效手段予以促进和加强。要加大中央专项财政转移补助,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元主体的文化供给格局。
2018年05期 v.50;No.22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霍伟桦;
封闭社区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各个国家的地方治理和基层治理。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完整和清晰地解释中国封闭小区大规模兴起和流行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发现,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历次经济危机,不得不在住房供给和土地供给两个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致使原本稳定的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基层治安受到影响。单位制解体导致基层组织和动员能力不足,封闭小区由此诞生,并且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制度化举措。在城市居委会和社区建设运动大规模进行之前,封闭小区一方面维护着社会治安,另一方面在变化的社会秩序中维持着基层政权的稳定。进入21世纪以后,政府力图建立新的社会基层整合机制,封闭小区成为城市基层社会常规化和精细化治理与服务的有效载体。
2018年05期 v.50;No.228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