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2

特稿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朱炳文;

    7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凝聚力量,要清醒认识讲话所体现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

    2017年05期 v.49;No.22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毛泽东“文化的领导权”思想

    毛升;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的重大贡献,但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思想学理化的误导及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革命实践偏离的局限性。相比葛兰西,革命家和理论家毛泽东从文化的领导权思想入手,在实践中进一步建构起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能脱开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要坚持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而非有机知识分子的理论路径。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范式。

    2017年05期 v.49;No.222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生态空间思想

    李岁月;

    生态空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论题。习近平生态空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空间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生态空间思想是习近平生态空间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陆海空"立体生态空间思想,城镇化"平面"生态空间思想,科学布局"三生"空间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生态空间思想,树立生态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5期 v.49;No.222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社会时空视域中的五大发展理念研究

    韩雷;

    以社会时空观为研究范式来分析五大发展理念,意在说明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背景,阐明五大发展理念所隐秘的人文关怀,进而提升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其中,时间是发展的空间,应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社会时间;在共时域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构建国际发展新空间;坚持绿色发展,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空间是发展的时间,应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加强经济建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两个一百年、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7年05期 v.49;No.222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国内研究审视

    张继龙;

    当前国内学界主要从内涵、定位与实践三个基本维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若干不足。为此,学界应进一步明确文化自信对象及其内在联系,推进文化自信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相结合;注重文化自信整体性和科学性,防止研究中出现文化自信的单极主义和狭隘主义等绝对化倾向;加强文化自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2017年05期 v.49;No.222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2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审视

    张婷;

    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当代学者有过多种阐释,其中能否理解为"虚假意识",引起了争论。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来看,"意识形态"是指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诸种意识形式,是对现实本身的颠倒。马克思恩格斯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术语,旨趣在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现实生活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对现实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7年05期 v.49;No.22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9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两种面向——奥尔曼与阿多诺辩证法思想之比较

    黄亚明;侯振武;

    就思想来源而言,奥尔曼主要是以分析马克思的辩证法来提出自己的观点,阿多诺的思想来源既包括马克思,也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及卢卡奇等。就运思进路而言,奥尔曼更多地继承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进路,以"内在关系"作为辩证法的核心概念,阿多诺辩证法的核心是"否定",他接受的是前期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就理论归宿而言,奥尔曼为未来社会作了辩护论证,阿多诺则只是提出了一个以"星丛"概念为核心的"和解"框架。二者之间的种种差异并不足以说明奥尔曼对阿多诺的超越,相反,二者是应当相互补益的。

    2017年05期 v.49;No.22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技术理性批判的逻辑嬗变及其困境:从卢卡奇、马尔库塞到哈贝马斯

    刘祥乐;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主导范式,技术理性批判从卢卡奇的物化批判到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再延伸至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重建的批判逻辑,呈现为一条纵向演进的逻辑轨迹,并在每一个逻辑"节点"及其嬗变中展露出内在的困境。一方面,每一个逻辑"节点"都因为批判与改革的策略的抵牾而使批判自身陷入逻辑僵局;另一方面,批判的总体逻辑进展陷入技术实体主义的困境之中。勾勒和反思技术理性批判的逻辑理路不仅构成其纵深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而且对处于现代技术座架下我们审视和反思技术与人的关系,寻求技术解放之途具有重要裨益。

    2017年05期 v.49;No.222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21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 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合作治理研究述评

    耿亚东;

    自合作治理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在公共管理领域已被广泛使用,对指导我国解决公共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合作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治理构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合作治理模式、政策网络治理等几个方面,且偏重理论研究,实证与案例研究不足。在合作治理实践中,政府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各参与主体责任与利益分配不清。未来我国的合作治理研究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后,才可能真正颠覆官僚制悖论,走向合作治理的新时代。

    2017年05期 v.49;No.222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63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时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范式革新

    魏晓冉;平章起;

    "互联网+"的发展对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互联网独特的运行方式下,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呈现出由"点对点"向"点对面"的时空转变、由"中心引导"向"碎片化影响"的机制转化、由"自上而下"向"平等互动"的方式变迁。现代社会要求"传统政治人"要向"现代政治人"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互联网也对青年的政治人格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2017年05期 v.49;No.22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0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务员培训的组织投资效益研究

    任博;

    雇员培训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基层公务员培训作为政府最有效益的投资形式之一,虽然其收益不像企业培训那么直接,但它带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公务员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公务员整体素质及其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了解公务员培训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公务员培训投资效益的相应对策,以提高公务员的培训效果,通过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进行数据采集,利用SPSS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结论:在进入模型的变量中,培训内容与受训者需求的符合程度对模型的贡献最大,即对公务员培训投资效益的影响也最大。

    2017年05期 v.49;No.222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斯基泰文化初探——以考古学证据为中心

    张龙海;

    斯基泰文化是古代人类各文明碰撞、融合与创新的产物,不能简单地将斯基泰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它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而应具体到其各组成要素。这些组成要素既有原创也有继承前人或吸收外来文化因素的再创造,有的是起源或首先出现于某一中心,有的是多点起源。它们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传播、模仿、借鉴、改进,甚至创新的复杂过程。

    2017年05期 v.49;No.222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87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丝绸之路上粟特商业的发展及其原因探析

    齐小艳;

    作为丝绸之路中段的核心,粟特商业经历了由兴起、发展、繁荣到逐渐衰落的过程。尽管史料中并没有涉及古波斯和希腊化时期粟特商业的内容,但其在东西方商贸往来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开通之际,粟特商业发展规模较小,从公元3世纪到公元8世纪,粟特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枢纽,成为中国与萨珊波斯、拜占庭和印度之间贸易往来的中转站。粟特商人也成为最为活跃的一个商业民族。粟特商业的兴起和繁荣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农业经济、粟特语言、聚落的建立和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7年05期 v.49;No.22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塞琉西亚的自治传统——从Boule型青铜币谈起

    邵大路;

    塞琉西亚的自治传统问题历来受学界关注。塞琉西亚遗址发现的Boule型青铜币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该币与其他相关钱币材料的比对分析,以及对城市钱币发行情况的考察,可证明国王对城市自治的态度、王权的盛衰与城市自治权的关系。塔西佗有关贵族与平民之争的记载,约瑟夫斯有关塞琉西亚族群之争的描写,是对同一事件不同视角的考察,可以说明阶层矛盾、族群差异都是影响城市政府更迭的重要因素,族群间权力分配的不平衡是塞琉西亚内部矛盾的根源。

    2017年05期 v.49;No.222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研究

    《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实践研究》课题组;贺耀敏;李华;

    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展国际业务合作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是自身的机构性质定位和实现长远发展所要求的,具有不少有利的支撑因素。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也采取了措施,以应对国际业务开展较晚和国际政治冲突等不利局面。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应该从加强战略高度的重视、发挥以往国际业务合作实践的成熟经验、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互利合作及提高知识创造和分享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水平。

    2017年05期 v.49;No.22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对村民自主供给公共物品的影响及其长期演进分析

    特木钦;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消费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但经典的公共物品供给理论证明了供给的囚徒困境,导致公共物品无法供给或供给不足,这无法解释我国农村大量的农民在供给公共物品上的合作行为。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在演化博弈的框架下,可以证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内生的非正式制度,在无形中约束了村民行为,从而促进了村民的合作供给。另一方面,受"放开农村人口自由流动"的政策冲击和面对"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转非"等现实改变,农村社会资本的自我加强和积累过程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政府在农村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应该忽略或打破农村社会中紧密的关系网络和内在的传统制约力。合理利用社会资本,在长期中促进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

    2017年05期 v.49;No.222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旅游地的文化变迁与再建构

    韩巍;

    旅游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加速了旅游地生计方式、衣食住行、观念习俗的变迁;旅游地文化因旅游而解构,亦因旅游而再建构,其建构可从日常生产生活和旅游业发展两个角度予以透视;旅游地文化变迁正、负效应共存,须避免"因利而聚,因利而散"的短暂狂欢。

    2017年05期 v.49;No.222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编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