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荣;孙静;
萧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书评活动,构建书评机制。其书评活动表现为坚守客观书评立场,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准,闪耀现代启蒙思想;其书评机制则由架构书评理论、营造书评空间、打造书评队伍、强化书评专业度等方面构成。
2016年06期 v.48;No.21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肖嘉;
萧乾翻译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提倡中外互译,即不仅主张译介域外优秀文学作品,更希望借此促进中国本土文学的外译。这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的渴求。这种民族文化话语权诉求是现代中国翻译活动的代表性动机。对中国文化在现代性大潮中"失语"的忧虑令诸多译者超越了语言转换意义上的翻译观,追求翻译的文化承载功能。
2016年06期 v.48;No.21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云韬;
萧乾小说的空间性向外延伸为大量的环境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外在风景的叙事转换,赋予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向内则指向个体与环境的衔接环节——"家"的书写,更多无意识地映射着作者个人早年生活的经历见闻,承载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思考。萧乾在小说写作形式和内容上的探索过程,为后人认识他终止文学写作提供了又一种理解的途径。
2016年06期 v.48;No.217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敬超;
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相依相存,不可分割,它体现的是集体的创造性和动态的文化发展脉络。传统村落保护是基于对村民生产、生活及其场所保护的命题和实践。随着村落人口结构及生存状态的改变,传统村落如何在新的社会资本维度下得以传承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保护与发展、坚守与创新的统一,建构以现代公民意识为基础的信任、互惠、合作关系,激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是对传统村落进行传承保护的立足点。
2016年06期 v.48;No.217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齐昆;
名栏目的建设与发展依托自己的学科优势、地域优势。名栏目自行数字化出版是高校社科学报数字化出版的"试验田",它可以拓宽学报发行渠道、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引领社科学报整体的创新与发展。高校社科学报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自行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完善自建网站是实现名栏目自行数字化出版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016年06期 v.48;No.21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毓;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学研究"栏目主要刊发有关蒙古族或其他北方少数民族在文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目前,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对传统的出版形式构成了挑战。学报发展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处境。要突破名栏发展瓶颈,必须突出"蒙古学研究"栏目的带动效应,从而促进学报整体水平的提高;利用多种平台,加强"蒙古学研究"的对外交流;建设作者队伍,稳定"蒙古学研究"的稿源。
2016年06期 v.48;No.217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德锋;
史学与社会是一个有持续生命力的话题,但有关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瞿林东先生的《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书在表现学术自觉和坚守、剖析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深化人们的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都推进了史学与社会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该书还体现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胸襟和与时俱进的史学发展意识。
2016年06期 v.48;No.21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斐;
近年来,囿于革命史与现代化范式,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缺乏新社会史、新文化史那样的理论创新,而仅限于单纯的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研究层面。但由于新社会史、新文化史研究出现过于碎片化与内卷化的趋势,故有识之士呼吁重归政治史研究。新政治史的研究需要新的思路与方法,我们可以从相关领域的海外汉学著作中得到启发,总结出事件史深层书写、将"空间"引入政治、政治行为逻辑多样化分析和政治话语研究等新的研究路径。
2016年06期 v.48;No.217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维熙;
清代驻京提塘,是在中央部院与地方督抚之间递送政务文报的驻京官员。其选用操于督抚,而管理归于兵部。这就使驻京提塘具备了双重身份,得以游走于朝廷与省衙之间。然而,受入仕机会的限制,驻京提塘在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博弈中或主动或被动地靠近后者,渐趋沦为替督抚打探京中情报的工具。由此产生的政务信息泄密问题,自是屡禁不止,在消解清代保密制度的同时,亦成为清代政治机体中难以祛除的痼疾。
2016年06期 v.48;No.217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邓涛;
在明朝万历前期张居正执政的十年里,围绕内阁首辅张居正,明朝政坛兴起了一股政治力量,他们的籍贯皆为湖广布政司(大致为今湖北、湖南地区),被部分时人称为"楚党"。万历前期的"楚党"是指以张居正为首的湖广籍官僚群体,他们是张居正施政的重要依靠,在张居正"夺情"风波等政治斗争中给予了张居正支持,并对张居正的改革及彼时的边疆治理作出了贡献,也因此在张居正去世后遭受了严重打击。总体而言,他们基本支持改革,践行张居正的治边之策,对"万历中兴"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应予以总体正面的评价。
2016年06期 v.48;No.217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冯文开;
在口传文学文本化及文本观念演进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文本理论形态不一,其与口传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有着密切关联。20世纪后期,口传文学的文本观念逐渐由书面文学的文本观念转向以演述为中心的文本观念,直接催生口传文学的研究观念和研究范式的转换,口传文学的存在方式、口传文学的文本制作等成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界重新审视和研究的新论题。
2016年06期 v.48;No.21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红菊;
作为一代帝王,萧纲的咏物诗在梁代数量最多,成就也不同凡响。他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亦最终完成了从咏物诗到宫体诗的过渡,在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贡献。
2016年06期 v.48;No.21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永波;
近代词坛著名词人赵熙及其《香宋词》三卷,在当时名重一时,有着极高的声誉。赵熙词在内容开拓与艺术形式上有较为突出的贡献。其词数量虽少但内容丰富,举凡时事、纪事、咏物、写景、咏怀、酬答、唱和等,无不在词中展现,在题材类型上推陈出新,扩大了词的表现形式。在艺术特征上,赵熙善于向前人学习,广泛吸收宋词的优长,但在宗法上又不束缚于某家某派。转益多师为我所用,蔚然成为一代川西词宗,体现出了赵熙词作的创新精神。
2016年06期 v.48;No.217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宁;
康德直观形式可以简单划分为感性直观、理智直观和审美直观。感性直观是其先验认识论的基础,也是其直观理论的核心;理智直观则属于康德哲学本体论范畴,是超验性地存在于上帝那里的本质直观;而审美直观则是一种建基于想象力对于感性直观杂多的综合作用之上的自由直观,在审美领域表现为反思性的审美判断。
2016年06期 v.48;No.217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代砚春;
从海德格尔著名的转向的表面的一系列文本来看,海德格尔的"物化思想"存在着"物化理论Ⅰ"和"物化理论Ⅱ"的区分,但不管是前者从此在的存在论视野考察"物化",还是后者要求物的直接出场的"物化",实际上都是对海德格尔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技术时代的表征,是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性的技术座架的理论成果。只有在海德格尔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背景下,才能透过他的物化理论的这种外在区分,把握其内在的发展逻辑。
2016年06期 v.48;No.217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高生;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建构了解释空间的实践诠释学,从而革新了传统的空间认识论。通过以异化劳动为基点,青年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三种空间异化,即身体空间的异化、自然空间的异化、社会空间的异化。在青年马克思看来,当代空间异化根源于资本主义。只有消除资本主义才能彻底消除空间异化。面对当代空间社会中日益凸显的空间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无疑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一方面,它有助于理解当代空间异化的根源,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慎思资本在当代中国空间生产中的历史功能。
2016年06期 v.48;No.21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于俊秋;宣磊;
"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在帮助企业实现其特定发展战略目标、跳出所处的竞争过激的市场环境、获取企业所需资源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实施和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内蒙古乳制品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带来了新机遇。我们要从实践出发,掌握内蒙古乳制品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做好应对跨国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准备。从内蒙古乳制品企业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内蒙古乳制品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企业并购目标、制定全面的并购战略规划并加强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内蒙古企业跨国并购顺利进行。
2016年06期 v.48;No.217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94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丽娟;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劣。合理测算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程度和贡献格局,是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基础。通过子系统投入产出法(subsystem approach to I-O),分析2002年到2012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最终需求的贡献程度和贡献格局及变动趋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贡献度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没有很好地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不利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知识向制造业传播和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最终需求的贡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差距主要来自于金融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最终产值的贡献度虽然不高,但是上升速度是最快的,特别是对高技术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自身发展迅速,但是对制造业贡献度是下降的,且对高技术制造业的贡献下降最快。
2016年06期 v.48;No.217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