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庆德;蔚蓝;安昊楠;
游牧文化的经济形态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和草原承载力等一系列自然条件而做出的适应生态环境演化规律的合理选择,是依据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之上的生态文化选择。与采集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不同,游牧文化的产生基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草原生态系统,游牧民族深谙其游牧文化独特的"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肉体来自青草"的生活方式。游牧文化因其在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机整体性,而彰显其厚重的生态文明意蕴和深层的生态哲学智慧。
2014年06期 v.46;No.205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3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葛永林;
生态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生态学理论之间的分歧本质上就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较量,突出表现在关于群落的有机属性之争、生态系统本体论地位之争和群落形成机制之争。要构建统一的生态学理论,就必须完善生态学形而上学。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一种可能的新的形而上学:生态实体的有机性程度取决于生态学研究的尺度,生态系统本质上是偶然的,并且是粗粒化的、历史的实体。
2014年06期 v.46;No.20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少翀;
幸福感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然则,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并不清晰,对幸福的追求经常滑入物质主义的深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才能使人幸福。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也深刻地揭示了:只有"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才能获取幸福。当前,幸福社会的建设必须关注意义世界的重构,只有在对意义的追问中我们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2014年06期 v.46;No.205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芳芳;
"对世界的爱"始终是贯穿阿伦特思想的隐秘线索。以非世界性和非政治性为内核的爱与世界的取向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歧异。阿伦特无意清除爱与世界的悖谬,而是将"对世界的爱"理解为充分表达人类处境之共同性的公共纽带。通过考察阿伦特对爱的不同形式之分析,友谊和尊重被确认为是通向世界的爱的逻辑,"对世界的爱"必须落实到人类的行动能力及友爱的对话之上。
2014年06期 v.46;No.205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武宁;
保罗·拉比诺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他在医学及科技人类学领域享有盛誉。人类学在经历了反思潮流的洗礼之后,其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根基受到动摇。保罗·拉比诺的"当下人类学"为反思之后的人类学提供了新的进路。在这一模式下,人类学实践与研究对象活动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而人类学家的身份则由"客观"事实的记录者转变为社会实践的参与者。
2014年06期 v.46;No.205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化廷;
货币起源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现代社会,它渗透到整个人类社会细微之处,就像一个变化着的纵横交错的网络,触及人类社会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和每个现实的人。货币作为现行社会需求和对象之间的最认同、最灵敏和最有效的连接者,对人和社会发展产生着双向的影响。从人本学意义上,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凝聚着人们集体意向性和意见约同性,用于通约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的基础的具有科学理性且产生双向效应的一种制度实在。
2014年06期 v.46;No.20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作为国家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成为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各国文化相互激荡、互相交融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下,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鉴于此,只有加强交流与对话,吸收西方文化当中的精华,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袭,才能共建全球文化体系。中国要摒弃华夏文化中心论或西方文明中心论,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继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不但要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拓展国家的文化利益。
2014年06期 v.46;No.205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奥龙;乌兰图娅;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建立互信到战略伙伴,双方合作已经步入机制化建设的轨道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对于中国和东盟构建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东亚及亚太地区合作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06期 v.46;No.20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宁;
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MOOC正在逐渐变革着传统的高等教育过程,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说,MOOC正在对整个知识活动的过程进行重塑。具有交互性、低交易费用及无固定空间等特征的MOOC解构着传统的知识生产、传播及评价模式,带来了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MOOC消解着传统的"权威—边缘"知识逻辑,彰显着知识生产的非权威化、知识传播的自发秩序及知识评价的多元机制,使得知识领域成为"开放进入社会",也为未来的知识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4年06期 v.46;No.20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