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8

文学研究

  • 胡仁·乌力格尔《薛刚反唐》文本分析

    李树新;刘志中;

    布仁巴雅尔说唱的胡仁·乌力格尔《薛刚反唐》与如莲居士的同题小说在文本上有不少区别,这种差异性,或者出于说唱艺术口语化表达的需要,或者是要通过增加细节来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使故事的内在逻辑更为合理,或者是要进行适度的蒙古化,来拉近与蒙古族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这种变化体现了胡尔齐在说唱艺术上的创造性,也使得胡仁·乌力格尔这一艺术类型受到普遍的欢迎。

    2013年03期 v.45;No.19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胡仁·乌力格尔的“创造性叛逆”探析——以琶杰说唱的《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为例

    金荣;张颖;

    蒙古说书艺术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口头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在两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胡仁·乌力格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蒙古族听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胡仁·乌力格尔主要讲述汉族历史演义故事,但胡尔齐不是完全按照汉文底本(或蒙译本)的故事进行说唱,而是对其进行或多或少的改写,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叛逆"。

    2013年03期 v.45;No.19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唐诗中“终南山”之文化意蕴

    梅华;

    终南山风景秀丽,地近关中,是南北地理重要的分界之山,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之山,历代诗文赋予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在唐代文学中,有关终南山的诗歌数量庞大,众多诗人通过对终南山的吟咏描绘,借以表达自己在隐逸、功名、家国、乡关等方面独特的情感认知。有关终南山的诗歌在唐代获得了重大发展,也使终南山在唐诗中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意蕴。

    2013年03期 v.45;No.196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鲁迅的自我小说与日本大正时期私小说之比较

    周砚舒;

    鲁迅的自我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二者的叙事视角都与作家自己密切相关,注重抒发作家本人的情感。不同的是,日本私小说执著于"我的世界",鲁迅关注的则是"我眼中的世界";日本私小说注重的是个人记忆、私人领域,鲁迅则把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同构,通过"私人领域"重构"公众空间"。

    2013年03期 v.45;No.19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海德格尔关于“物”的思想

    史现明;

    "物"的问题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海德格尔认为,"物"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三种形态的发展,即从古希腊时代的范畴到近代的(数学)基本原理,以及康德开启的对"纯粹理性批判"的阶段。在现实中物之"物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器具之"器具性",不同的物,其"展现"方式是不同的,一般的物、器具与艺术作品构成了"物"的一个序列。因为此在用"现成性"的领会代替了对"存在"的领会,所以在物的诸特性之中,"实在性"具有优先地位,这是科学得以成立的重要原因。海德格尔认为,在科技时代,物与人一样衰弱并且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失去了存在的庇护。

    2013年03期 v.45;No.19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寓言中的讽喻——霍桑《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中的人性困境解析

    董连忠;

    寓言式的象征性描写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重要写作手法。他的短篇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就是运用寓言式的描写,将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机结合,通过一个年轻人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人性及其人的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

    2013年03期 v.45;No.19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研究

  •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关系的发展

    唐志君;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当今世界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实际,汲取迄今人类社会关于发展的理论探索及文明成果,揭示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直接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关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层面,与科学发展观有内在的统一性。树立并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根本保障。

    2013年03期 v.45;No.19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合作社政府规制需求分析——基于合作社理论与政府规制理论的运用

    任梅;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和纠正市场失灵而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行为。农民合作社是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而具有广泛正外部效应的特殊市场主体,如何规范并推动其发展,是政府规制的重要议题。在农民合作社的政府规制背后,有来自不同利益主体的规制需求:一方面,作为规制对象的农民合作社,需要通过政府规制使自身为正外部效应所付诸的成本得到补偿;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发展,使作为规制主体的政府和作为相关利益方的农民、相关市场主体、社区成员以及社会成员广泛受益,他们都有通过农民合作社的政府规制实现自身特定利益的需求。

    2013年03期 v.45;No.196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行业集聚以及职业隔离:农民工工伤保险性别差异及原因分析

    宋月萍;霍华德;

    工伤保险在我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在就业农民工中,女性的工伤保险参保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女性农民工多集中于低收入、劳动密集且社会保障较低的职业与行业当中。通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性别的农村流动人口参与工伤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反事实"预测,发现行业隔离与职业差异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性别差异有显著影响,是导致女性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于男性农民工的主要原因。

    2013年03期 v.45;No.19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调解替代判决结案现象探析

    程延军;王书义;

    作为纠纷解决方式之一,调解是我国固有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目前,调解替代判决结案现象是我国强调"重调解"和"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所引发的新问题。调解制度虽然有其深刻的历史传统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在司法实践中以调代判的不科学性和负面影响逐渐凸显。依据数理统计从发生学、法史学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调解替代判决现象的成因及消极影响,提出克服此现象的逻辑路径。必须设计合理的调解程序规范,实现判决的自恰性及制定科学的司法政策,严格遵循调解的自愿原则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具体解决路径。

    2013年03期 v.45;No.196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英美刑法中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争——以未遂罪为视角

    宋建军;

    英美刑法中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争论激烈。主观主义重视行为人的应受谴责性,客观主义重视行为的利益损害性,这在未遂罪中尤为突出。未遂行为、不能未遂、中止未遂、未遂处罚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主客观主义之争,以及由此产生的折衷主义。中国刑法可以从未遂罪研究英美刑法中的主客观主义之争中获得许多借鉴。

    2013年03期 v.45;No.196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8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我国反贫困战略的有效路径

    陈志超;胡薇;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进反贫困进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探索农村扶贫问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扶贫战略,是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农村反贫困战略的有效路径。

    2013年03期 v.45;No.196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3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隐性市场与显性市场相互转化研究——基于分工和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

    王宇;高洁;

    隐性市场和显性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以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为研究起点能够理清二者关系,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很好地解释了两类市场的内涵及转换机制。研究发现:隐性市场向显性市场的转化主要是由分工细化导致;隐性市场与显性市场相互转化的关键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与组织框架失灵的权衡;企业和市场共同追逐效率是导致隐性市场和显性市场动态转化的根本原因。

    2013年03期 v.45;No.19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契约违背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

    王昕旭;

    心理契约违背是影响员工与企业关系的重要因素。在中国本土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其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的工作压力、工作热情以及离职倾向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民营企业中的心理契约存在三个维度:交易维度,发展维度以及关系维度。其中交易维度与关系维度的违背与员工的工作热情、离职倾向均有显著相关,交易维度的违背同员工的工作压力呈显著相关。

    2013年03期 v.45;No.196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84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元代的“不兰奚赤”与阑遗监

    武波;

    "不兰奚赤"来源于蒙古草原上管理遗失物的制度,阑遗监的设立是这一草原职役官署化的表现。"不兰奚赤"借着拘收"不兰奚"人畜的名号给元代社会带来严重骚扰,元廷屡降诏旨禁止不兰奚赤,后期采取了蒙汉南北分治的政策,反映了朝廷与投下诸王贵戚之间争夺劳动力的斗争。阑遗监的设立并未触及蒙元王朝的驱奴领主私属制,这是"不兰奚赤"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2013年03期 v.45;No.196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2—14世纪英国骑士对市民阶层影响初探!

    邵兆颖;

    12—14世纪,英国骑士和市民阶层以城市为载体逐渐形成了较以往更为密切的联系。在两者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社会等级较高的骑士成为新兴市民阶层效仿的典范。在物质层面上,骑士引导着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文化上,骑士文化与市民文化相结合,对社会起到移风易俗的影响。骑士对市民阶层的各种影响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还对英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45;No.19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新闻学研究

  • 美国媒体眼中的中国人权问题——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为例

    罗娟丽;刘长敏;

    用"美国式的人权"标准促进中国人权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观念和认知的差异,人权问题始终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棘手、最敏感的问题。美国媒体报道是美国民众对中国人权问题认知的来源,它影响着公众舆论以及政府官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对2010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发表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与"中国"、"人权"问题相关的报道进行统计研究,通过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虽然美国媒体形式上独立于政府,且自由、公正和客观,但事实上,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在内容选择、消息来源和态度倾向上具有明显的偏好,且这些倾向会给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2013年03期 v.45;No.196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48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我国动漫产业的版权开发

    肖华;

    与国外动漫产业强国比较,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存在诸多不足,从版权开发的角度关照中国动漫产业,有利于缩小国内外差距,推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价值链。目前,影响动漫版权开发的因素众多,为突出重点,研究借鉴了国外相关模型,并构建了符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实践的版权开发管制模型。根据管制模型,理清了中国动漫产业"法律"管制之立法和执法情况,"规范"管制之授权商、产业界和受众的版权认知情况,"市场"管制之产业发展模式和版权交易平台情况以及"结构"管制之版权开发涉及的技术变革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动漫版权开发实践提出了中国动漫产业版权开发的相关建议,为中国动漫产业版权开发活动提供支撑。

    2013年03期 v.45;No.196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古代文人自号探析

    黄霞;李杉婵;徐晖;

    古代文人的自号是继名和字之后常用的称谓。晋宋时期产生了与名和字同时使用的自号,这与当时独特的政治、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自号与名和字的命名相比,少了儒家"五法"、"六规"的束缚,受佛教、道家思想影响较大。自号表现了主体性,自由地寄托了个人的志向、情感和兴趣。

    2013年03期 v.45;No.196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

    李丽;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活跃的成分。虽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词汇同样具有古今的承继性,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古代汉语词经过历时的演变积淀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成为语言的"活化石"。从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中保留的古语词中,我们可以窥见汉语词汇的古今延续。

    2013年03期 v.45;No.19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