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8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 城市群府际协调的交往观照: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

    任维德;乔德中;

    在城市群府际合作治理中,马克思交往理论不乏独到见解。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城市群府际合作的治理逻辑具有充分合理性。它符合城市群府际合作的价值取向、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二者之间表现出多重耦合。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城市群府际合作不仅具有逻辑合理性,更具备现实可行性。培育城市群政府间"合作共赢"意识、强化中央政府协调作用、构建城市群网络化治理结构、建立多层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健全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等府际交往实践,彰显了城市群府际协调的现实交往观照,为探求城市群府际合作另辟蹊径。

    2012年06期 v.44;No.193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冲突转型与制度变迁

    张春颜;

    经济制度与政治、社会制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制度的变迁打乱了传统的社会利益关系,促使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冲突由政治性转向了利益性,并趋向于多元性、复杂性、群体性。这一现状迫切需要政治、社会制度通过自身改革达成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经济制度的"匹配"关系,通过由传统的控制性制度向激励性制度转变、等级式约束向平权式制约转变、民俗性制度向法律性制度转变、应急性制度向常规性制度转变,实现政治、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的良好对接,以便更好地化解新时期频发的社会冲突。

    2012年06期 v.44;No.19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评析

    张钦朋;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吸收前人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开创了政治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政治体系、结构和功能是这一分析方法的核心概念。阿尔蒙德从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层次考察了政治结构及其功能,并试图通过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建立起能够对不同政治体系进行比较的模式。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框架和方法,同时,由于本身的缺陷,它也遭到一些批评。

    2012年06期 v.44;No.19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159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试析雅典民主制的形成与发展

    王磊;

    按照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和发展,雅典民主化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前梭伦时代——王政的衰落及"民主"的自然和历史基础,梭伦到克里斯提尼——贵族共和、僭主政治对"民主"的培养","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后——"民主"时代的来临。这三大时期的发展体现了雅典民主化的四大特点:首先,雅典民主的诞生有着自然和历史基础;其次,雅典民主是诸种政治势力数百年不断妥协、和解的结果;再次,雅典民主化是平民领袖不断取悦民众的结果,这个过程伴随着雅典国民性格的不断堕落;最后,雅典城邦强盛不是民主化的结果,恰恰是雅典的民主导致了城邦的衰落。

    2012年06期 v.44;No.19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6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设构想下内蒙古的枢纽效应分析

    高宏强;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毗邻俄罗斯和蒙古,特殊的地缘关系使自治区的对外开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内蒙古为地缘枢纽,建立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三边贸易的经济增长,有利于三国整体贸易地位的提高。在推进中俄蒙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中,应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要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的粘连作用,也要充分扩散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缘枢纽效应。

    2012年06期 v.44;No.19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冷战”后蒙古国亚太外交战略探析

    马立国;黄凤志;

    "冷战"期间,蒙古国的内政外交受到苏联控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是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蒙古国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也从属于苏联的外交政策取向。"冷战"结束后,蒙古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的"一边倒"走向了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的"多支点"外交新轨道。自此,蒙古国积极地改善和发展与亚太各国的外交关系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蒙古国亚太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为了应对其面临的三大地缘政治难题:一是平衡中俄两国对蒙古的影响;二是寻求出海通道,实现能源外交合作的多元化;三是奉行不结盟政策,避免重走结盟受制的老路。

    2012年06期 v.44;No.19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唐诗中的西域民族乐舞——《泼寒胡戏》《剑器浑脱》《西凉乐》《霓裳羽衣舞》

    高建新;李媛媛;

    西域各民族历来能歌善舞,其中以乐舞最为擅长。除去"三大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之外,《泼寒胡戏》、《剑器浑脱》、《西凉乐》、《霓裳羽衣舞》等舞乐也都各具特色,充满异域情调,唐诗对此有珍贵记录和精彩描绘。

    2012年06期 v.44;No.19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87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歌妓演述唐诗的口头传播方式

    冯文开;

    歌妓是唐诗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她们演述唐诗建构的口头传播方式与书面传播方式截然不同,却又与唐诗的书面创作密切相关。审视唐诗书面创作与口头演述的互动,以及口头演述唐诗的特质和动态传播的文学现象,可以推动唐诗创作和接受研究的深入。

    2012年06期 v.44;No.193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万里焚诗原因辨析

    朱连华;刘欢;

    一些学者依据有关文献,对杨万里焚诗的原因给出多种解释,但因考查不够细致,显得笼统而难以说明问题。其实,杨万里焚诗的直接原因在于时局变化及由此而带来的学术新气象。

    2012年06期 v.44;No.193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艾略特文学批评话语中的传统意义

    马新春;

    "传统"是托·斯·艾略特批评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贯穿于艾略特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体现在他的文化批评实践中。在文学方面,艾略特通过隐喻性结构达到了使传统的连续性意义得以彰显的目的;在文化方面,艾略特强调了传统对克服现代人碎片化生存状态、建立有机统一的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

    2012年06期 v.44;No.193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齐泽克对当代左翼政治规划的批评

    孟飞;

    齐泽克的理论生产在晚近的十年里清晰地转向了对当代左翼政治的介入,他明确反对四种形式褊狭的左翼政治方案。齐泽克首先断言,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主义个性斗争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他例举了纯粹解放政治的种种失误。再次,他否定托洛茨基主义的革命主张,并且分析了当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工人阶级状况。最后,齐泽克认为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尝试还没有找到出路。它们一方面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批判的路径,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全球资本主义的蔓延。

    2012年06期 v.44;No.19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先验反思与批判自我反思——哈贝马斯的反思范畴的深层解读

    杨东东;

    在《认识与兴趣》中,反思方法的重新启用被哈贝马斯视作重建批判理论认识论基础的关键。可是,哈贝马斯事先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方法实际由两种反思扭合而成:一是先验反思,考察知识得以成立的主观条件;二是批判自我反思,目的在于打破意识形态控制,实现人类自我的真正解放。表面看来,两种反思的配合运用似乎使批判理论的兴趣基础得以顺利发掘,但细细体会,先验反思和批判自我反思是否以及何以能够相互支撑恰恰是哈贝马斯反思方法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2012年06期 v.44;No.19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格尔对法兰克福法学派的继承与发展——兼论阿格尔作为第三代批判理论家何以可能

    申治安;

    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格尔不但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激进性、批判性、综合性、开放性、人本主义的学术传统,而且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危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变革理论与现代性理论。依照潘斯基、凯尔纳和魏格豪斯等人有关第三代批判理论的观点,可以把阿格尔划归到第三代批判理论家的行列中。

    2012年06期 v.44;No.193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场域中的意识形态——对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重新审视

    史小宁;

    在20世纪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中,在各流派之间逐渐呈现出普遍意义上的文化转向。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大众文化批判"的提出到乔治.拉伦"文化身份"的构建,从格尔茨对意识形态符号化的理解到汤普森强调象征形式的社会运用,在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现存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特点之一。在今天,面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争夺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权,反对西方文化霸权,这既是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又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2012年06期 v.44;No.19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79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启示

    何玲玲;何兰兰;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功典范,它在特殊年代发挥着凝聚人心和瓦解敌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高潮。重温《大众哲学》,对其在笔法、体裁、内容、形式以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探索,能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宝贵经验与诸多启迪。

    2012年06期 v.44;No.19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明末以来移民与归绥地区汉族方言演化的关系

    牛淑贞;

    明末以来的大批山西汉族移民,对归绥汉族方言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回族、满族移民以及原住民蒙古族,对其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归绥汉族移民以晋方言为其语源,在多民族聚居的语言环境中,广泛吸收蒙语、满语及回族语言,使其发展演变快于原居地的语言,形成一种以晋方言为基本特征,并具有多民族语言融合特点的新方言,其演化情况与周振鹤等人的移民与方言演化关系的相关结论恰恰相反。

    2012年06期 v.44;No.193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土木之变”至隆庆和议前明朝对蒙古的消极固守应付政策

    于默颖;

    "土木之变"后至隆庆和议前,明朝国势渐衰,对边外蒙古的政策更加趋于保守,转变为一种消极的固守应付政策。这一政策表现出消极被动性、封闭僵化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实质是一种民族隔离政策。

    2012年06期 v.44;No.19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73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明朝、高丽的贡马之争与明丽关系

    李岭;

    明朝初年,由于战事频仍,战马消耗甚大,特别是岭北之战后,明军骑兵主力损失殆尽,明朝急需大批优质的战马充实战备。为此,朱元璋向高丽提出了贡马的要求。高丽基于元丽关系及自身战略安全的考虑,总是虚与委蛇,双方因贡马之争引发了明丽关系的外交风波。

    2012年06期 v.44;No.193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十六世纪蒙古“浑臣”考

    乌云毕力格;

    十六世纪末,俺答汗皈依藏传佛教后,右翼蒙古中出现了一个字形为QONCIN的称号。据《白史》记载,QONCIN是蒙古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笔者认为,所谓的QONCIN实际上是元代在西藏最高行政长官宣尉使的藏语俗称Dpon-chen("本钦")的安多方言读音的蒙古语转音Qonin。藏语安多方言读"本钦"为"浑臣",安多藏人将该词带入土默特蒙古,经回鹘体蒙古文的音写,逐渐变成为Qonin。这一方面说明了《白史》的明代安多藏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又揭示了《白史》所载的内容其实是喇嘛文人们为俺答汗政权所准备的佛教国家学说的依据。

    2012年06期 v.44;No.193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世纪以来韩国的蒙元史研究概述

    柳炳才;

    韩国的蒙元史研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从韩国的本国史角度的研究,即蒙古入侵和元朝统治下的高丽史,及高丽与元朝关系史的研究;真正从蒙元史角度进行的研究。新世纪以来,韩国的蒙古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者发掘和整理了许多新史料,亦翻译了许多史料及专著,出版蒙元史专著和译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2012年06期 v.44;No.193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4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