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4

哲学研究

  • 从科学实践哲学到实践的科学哲学

    袁海军;

    国内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的科学观方面,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事实上,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不仅实现了科学观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哲学观的更新,即以实践的科学哲学取代表象的科学哲学。实现从科学实践哲学到实践的科学哲学的转变,不仅是从理论上完整把握新兴的科学实践研究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哲学本土化的一个契机。

    2011年03期 v.43;No.18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生态现代化研究进展

    包庆德;

    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因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哲学原理和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广泛辐射而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开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之绿色资本与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序转换。

    2011年03期 v.43;No.184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454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及其伦理诉求

    夏承伯;

    以进化论与现代生态学为学理基础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在价值取向上的首要特质是生态整体主义。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与深层生态学被喻为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的三驾马车。在生态危机纳入全球视野的国际背景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内环境下,梳理与阐释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诉求旨在为探寻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提供可能的学理思维借鉴与实践操作启示。

    2011年03期 v.43;No.184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戴维·佩珀的人类中心主义探究

    张季平;李笑春;

    戴维.佩珀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中第三代重要代表人物。面对有些学者把生态危机的责任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时,他提出要重返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中心主义及其后现代主义倾向作出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改造生态中心主义,实现红绿联盟和建立本质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

    2011年03期 v.43;No.184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22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自然之维——兼议其对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贾学军;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启蒙催生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但它也使技术理性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在组成部分和社会控制的工具,这必然会导致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威廉.莱斯发挥了这一观点,指出"控制自然"观念与消费的异化催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他强调只有实现制度的变革和伦理价值观的转换,才能实现自然和人的解放。这种试图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分析生态危机的观点奠定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熟形态的基本研究范式。

    2011年03期 v.43;No.18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蒙古学研究

  • 宝棻任职川东道始末考

    白莹;

    宝棻,京师蒙古正蓝旗人,生员出身,以有效地处理川东道任内教案而名显于朝廷;历任山西、江苏、河南三省的巡抚兼提督;辛亥革命中曾派兵镇压革命,宣统退位后归隐。宝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二十三日任命为川东道,至二十八年(1902)九月二十二日卸任。川东道是他在京任职21年后第一次被外放,也是他一生展露才华的开始。

    2011年03期 v.43;No.184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公害犯罪认定中严格责任适用之探析

    龙敏;

    "无犯意则无犯人"是近代刑法理论中的重要格言,体现出了罪过原则在犯罪认定中的基础性地位。但是罪过原则作为犯罪认定的基本原则却不能应对公害犯罪中主观方面难以认知与查证的特殊性,不能有效地惩治公害犯罪。在对严格责任进行合理中国化的前提下,有必要在我国的公害犯罪认定中引入严格责任,亦有必要对严格责任的适用做出科学合理的限制,以防严格责任被滥用从而使对公害犯罪的打击陷入新的困境。

    2011年03期 v.43;No.184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东正教对俄罗斯法的影响

    焦应达;

    俄罗斯独特的法律文化深受拜占庭东正教的影响。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系,10世纪末传入罗斯并被立为国教。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价值标准,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俄罗斯法律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东正教的影响不仅触及制度层面,也触及于价值层面。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正教复兴,在国家转轨的过程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对现代俄罗斯法治国家的实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03期 v.43;No.18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7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山海经》对《楚辞·天问》神话材料之补正

    纪晓建;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非情节性、片断性和多义性等显著特点,因而不同典籍中的神话材料可相互补正之处甚多。作为我国上古神话材料总汇的《山海经》,其中有诸多的神话材料可补楚辞神话之缺、释楚辞神话之义,甚至可以之探究楚辞神话之原型。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山海经》中神话材料来釐清《楚辞.天问》诸多问题的解答,纠正前人对楚辞的种种错误解释,从而促进对楚辞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2011年03期 v.43;No.18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05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补偿视阈下的明清文言梦幻小说

    张桂琴;

    文言梦幻小说是明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心理学补偿学说的角度而言,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创作是创作主体受缺乏性动机的驱动以补偿缺失性体验的满足。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中缺乏性体验补偿主要包括科举补偿、婚恋补偿、济世补偿,其审美功能体现在完成缺失性情感的补偿、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达到身心的平衡。

    2011年03期 v.43;No.184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周作人的散文源流观

    常娟;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他的散文观念是发展的:早期主要以英国小品文为模范,后到晚明的传统中寻根,直到认为现代的理想散文应当是既有外援又有内应,他的散文逐渐从简单走向成熟。这一成熟的散文理论是在对五四启蒙精神的认同和反思的背景中形成的,他将自己对西方个性主义的向往和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为文方式融汇起来,在散文理论及创作领域内成功示范了如何协调矛盾的甚至是异质的文化因素。

    2011年03期 v.43;No.18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公共治理研究

  • 中国参与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的历史进程和现实意义

    何奥龙;

    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是目前最重要的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也是中国融入国际安全体系、构建有利的安全环境而必须参与的国际安全机制。40年来,在参与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的过程中,中国逐渐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重新界定和调整自己的国家利益和身份,实现了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的结合。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的积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2011年03期 v.43;No.18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回归前澳门社会治理模式探讨——从法团主义的视角分析

    马志达;

    回归前澳葡政府采用法团主义的模式实现澳门地区的社会稳定。这种具有国家法团主义特征的治理模式构建了差序格局的政府与社团关系,但同时削弱了功能性社团的自主性,使其对政府形成依赖关系,导致社团本身的民意代表性趋于下降,从而降低了法团主义治理模式的绩效。

    2011年03期 v.43;No.18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建设

    邢瑞娟;张文生;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惑,因此,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走向文化自觉既能增强文化的免疫力,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回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能使人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2011年03期 v.43;No.184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产业结构视阈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失衡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齐义军;付桂军;

    增加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国强民富和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内蒙古1980-2009年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能够在产业结构视阈下揭示内蒙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失衡的状况。第一产业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是造成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改革、其他类型企业发展缓慢也加剧了失衡。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就业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是解决失衡现象的路径选择。

    2011年03期 v.43;No.184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5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当前中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郭喜;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出被征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该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当前学界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践模式、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四大方面。但目前已有研究仍存在不足,这些不足正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011年03期 v.43;No.184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8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综述

    任梅;王红梅;

    理论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经历了从介绍国外合作社理论与实践,到思考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路径,再到目前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问题的历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日益丰富。这些理论成果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指导意义日趋显著。

    2011年03期 v.43;No.184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8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历史文化研究

  • 现代语境中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

    冯雪红;张廷刚;

    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能够使原生态民族文化既能保持自身优势,又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与开发原生态民族文化,使其在保护中得以开发,在开发中得以保护,从而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2011年03期 v.43;No.184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多元视角解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根源

    乔瑞雪;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不是由某一单方面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军事、经济、儒家思想、政治结构以及中国历来保守思想综合促成的。从多元视角解析清朝锁国政策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从历史当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

    2011年03期 v.43;No.184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59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 网络舆论中的蝴蝶效应:混沌理论视野的解释

    党生翠;

    由微内容引起的网络反腐、网络流言、网络造星等"舆论风暴"被喻为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该概念在学界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化现象。只有将蝴蝶效应置于混沌学视野的复杂动力学图谱,引入自组织概念,才能避免网络舆论先天不足偏见。研究发现,奇异吸引子触动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舆论扳机,正反馈集聚引发连锁反应,信息与观点的分形与迭代贯穿其全过程。

    2011年03期 v.43;No.184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55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