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彦青;
清代蒙古族家族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清中期的蒙古族家庭文学因其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地位及文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清中期出现了法式善、和瑛、博卿额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因为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学修养,家族多能文之士,文学创作也较为丰富。
2011年02期 v.43;No.18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649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李艳洁;周红格;
清代绥远城在建立之初为驻防城已是不争的事实。晚清,绥远城驻防功能减弱,行政功能加强。在民国大背景下,绥远城主体人口、职业,城市的地位、名称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城市行政功能形成。由于军阀混战,匪患不断,灾异流行,其变化呈现极其不明显的特征。透过历史长河,绥远城行政功能的形成影响了以后城市一体化及城市重心的转移。
2011年02期 v.43;No.183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马尚云;李慧勇;
内蒙古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城镇中的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城镇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城镇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民族问题,只能在加快内蒙古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第一,加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作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第三,要加大和深化城镇户籍、工商、卫生、税收和保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第四,要将城镇化发展进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构建进程结合起来。
2011年02期 v.43;No.183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86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葛宏;
草原旅游业发展和草原文化保护存在互动关系,传统草原文化能否合理开发和保护传承关系到草原旅游业能否持续地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而草原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急剧变迁背景下的传统草原文化保护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好了则相得益彰,协调不好则可能两败俱伤。因此要把握好旅游开发的"度"的问题,寻求民族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间的最佳平衡点,使民族旅游既能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反哺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1年02期 v.43;No.18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86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曹淑芹;任金秋;
新公共服务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而提出的理论主张,它重申了行政责任的公共利益指向和公民指向,承认责任的复杂性,其责任观建立在民主治理框架的基础上。但民主责任观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在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直接的责任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责任。
2011年02期 v.43;No.18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01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佟春霞;阎耀军;
人类学与公共管理具有深厚的学术渊源。但由于历史原因,人类学在我国学科设置上被人为忽略三十多年,致使国内公共管理领域对人类学知之甚少,更不了解人类学与公共管理的学术渊源。而人类学在管理领域的历史性作用,不仅体现了人类学对丰富我国管理学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反映了在我国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引入人类学或民族学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011年02期 v.43;No.18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景柱;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根本目的是使公民享受到自由。为达到这一目的,从制度的角度而言,需要采取一种混合均衡的共和制度;从个人的角度而言,需要公民具有公民美德。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在当代的复兴,一方面得益于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具有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本身具有一些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无法替代的内在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是完美无缺的,其最大限度在于它的排斥性。
2011年02期 v.43;No.18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7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红霞;张俊;王俊程;
民主制度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其实践过程中,不足和缺陷亦随之产生,如"多数暴政"、投票悖论、政治成本过高、民主意识缺失等。为避免民主制度的缺陷,促进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应提高民众素质,培养其政治理性;确立司法独立,提高司法地位;完善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寻求代议制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契合;合理规制投票机制;完善监督机制。
2011年02期 v.43;No.18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5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乐;
文学史上一般认为新乐府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活动,但与其说其本质是一场文学运动,不如将之界定为政治运动。对新乐府运动性质的颠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其宗旨、功用、创作规范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认定。新乐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均应建立于唱和这种形式之上。
2011年02期 v.43;No.183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下载次数:14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雪晴;
三十六体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时代背景。唐代科举的试策、试诗赋、试判客观上促进了骈文的发展;而晚唐时期随着科举的日益腐败加之幕府的特殊地位,使许多文人走进幕府,专司骈体章奏,章奏之学大兴;同时由于晚唐党争激烈,许多文士深受其苦,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委婉隐曲、用典使事,不敢直言。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的生活经历与科举、幕府和党争密切相关,因此,三十六体的形成也深受其影响。
2011年02期 v.43;No.183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红菊;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是在南朝成型。南朝咏物诗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南朝咏物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高超的体物技巧上,而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和新颖的构思来实现的。
2011年02期 v.43;No.18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