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193

蒙古学研究

  • 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

    米彦青;

    清代蒙古族家族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清中期的蒙古族家庭文学因其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地位及文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清中期出现了法式善、和瑛、博卿额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因为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学修养,家族多能文之士,文学创作也较为丰富。

    2011年02期 v.43;No.18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649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绥远城城市功能的变迁(清—1937年)

    李艳洁;周红格;

    清代绥远城在建立之初为驻防城已是不争的事实。晚清,绥远城驻防功能减弱,行政功能加强。在民国大背景下,绥远城主体人口、职业,城市的地位、名称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城市行政功能形成。由于军阀混战,匪患不断,灾异流行,其变化呈现极其不明显的特征。透过历史长河,绥远城行政功能的形成影响了以后城市一体化及城市重心的转移。

    2011年02期 v.43;No.183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的表现及对策研究

    马尚云;李慧勇;

    内蒙古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城镇中的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城镇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城镇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民族问题,只能在加快内蒙古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第一,加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作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第三,要加大和深化城镇户籍、工商、卫生、税收和保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第四,要将城镇化发展进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构建进程结合起来。

    2011年02期 v.43;No.183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86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论传统草原文化保护与草原旅游发展

    葛宏;

    草原旅游业发展和草原文化保护存在互动关系,传统草原文化能否合理开发和保护传承关系到草原旅游业能否持续地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而草原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急剧变迁背景下的传统草原文化保护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好了则相得益彰,协调不好则可能两败俱伤。因此要把握好旅游开发的"度"的问题,寻求民族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间的最佳平衡点,使民族旅游既能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反哺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1年02期 v.43;No.18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86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公共治理研究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责任观解析

    曹淑芹;任金秋;

    新公共服务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而提出的理论主张,它重申了行政责任的公共利益指向和公民指向,承认责任的复杂性,其责任观建立在民主治理框架的基础上。但民主责任观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在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直接的责任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责任。

    2011年02期 v.43;No.18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01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学之于公共管理实践的历史渊源及重要性

    佟春霞;阎耀军;

    人类学与公共管理具有深厚的学术渊源。但由于历史原因,人类学在我国学科设置上被人为忽略三十多年,致使国内公共管理领域对人类学知之甚少,更不了解人类学与公共管理的学术渊源。而人类学在管理领域的历史性作用,不仅体现了人类学对丰富我国管理学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反映了在我国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引入人类学或民族学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011年02期 v.43;No.18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复兴及其局限

    高景柱;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根本目的是使公民享受到自由。为达到这一目的,从制度的角度而言,需要采取一种混合均衡的共和制度;从个人的角度而言,需要公民具有公民美德。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在当代的复兴,一方面得益于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具有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本身具有一些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无法替代的内在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是完美无缺的,其最大限度在于它的排斥性。

    2011年02期 v.43;No.183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7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民主制度的实践缺陷及其完善

    胡红霞;张俊;王俊程;

    民主制度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其实践过程中,不足和缺陷亦随之产生,如"多数暴政"、投票悖论、政治成本过高、民主意识缺失等。为避免民主制度的缺陷,促进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应提高民众素质,培养其政治理性;确立司法独立,提高司法地位;完善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寻求代议制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契合;合理规制投票机制;完善监督机制。

    2011年02期 v.43;No.18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5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定位

    王炜;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法院所作出的陈述。对于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定位问题,证据法理论中始终未能科学地加以阐释。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始终将当事人陈述作为一种单独的证据形式加以规定,这一传统型立法模式不但影响了我们对这一制度内涵、功能和程序设置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而且使当事人陈述成为游离于诉讼之外的证据形式。完善当事人陈述制度的最佳途径是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并使其合理转向。

    2011年02期 v.43;No.183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56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国外审视与中国选择

    高晓莹;李雅楠;

    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质的不同。因此,少年犯罪刑事政策也应与普通刑事政策有所区别。明确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才能使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不偏离方向。研究当前国外对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明确我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应然选择,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少年犯罪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2期 v.43;No.183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模型分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廉桂萍;尹岩岩;

    居民消费结构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变化和社会经济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两方面对呼和浩特市1994-2007年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994-2000年及2001-2007年这两个时间段的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消费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项目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对应的,交通通讯和衣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上升趋势。

    2011年02期 v.43;No.183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稀土类上市公司股票收益与市场结构关系研究

    刘知博;胡景亮;宝力克;

    使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数理模型分析中国稀土类上市公司股票收益与市场结构间的关系,发现除现金流定价模型已表述的因素外,市场结构因素,包括竞争公司产品价格、竞争公司产能规模和对本公司产品的投资量三个因素亦影响公司的股票收益。上述模型也可解释我国稀土行业同业恶性竞争、兼并重组矿产资源、建立收储制度等现象。

    2011年02期 v.43;No.183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元白新乐府运动再论

    赵乐;

    文学史上一般认为新乐府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活动,但与其说其本质是一场文学运动,不如将之界定为政治运动。对新乐府运动性质的颠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其宗旨、功用、创作规范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认定。新乐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均应建立于唱和这种形式之上。

    2011年02期 v.43;No.183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下载次数:14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晚唐三十六体成因探析

    韩雪晴;

    三十六体的形成有其复杂的时代背景。唐代科举的试策、试诗赋、试判客观上促进了骈文的发展;而晚唐时期随着科举的日益腐败加之幕府的特殊地位,使许多文人走进幕府,专司骈体章奏,章奏之学大兴;同时由于晚唐党争激烈,许多文士深受其苦,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则委婉隐曲、用典使事,不敢直言。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的生活经历与科举、幕府和党争密切相关,因此,三十六体的形成也深受其影响。

    2011年02期 v.43;No.183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南朝咏物诗的艺术成就

    赵红菊;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是在南朝成型。南朝咏物诗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南朝咏物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高超的体物技巧上,而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和新颖的构思来实现的。

    2011年02期 v.43;No.18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傅国强;

    古典经济学是唯物史观的材料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又成为马克思进一步研究经济学和创立自己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唯物史观从理论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的经济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成为被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彼此从理论上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离。同时,基于实践思维方式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011年02期 v.43;No.18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4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科学的实践性理解——基于境况性认知规范视角的探析

    于金龙;

    科学的实践性理解是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基于境况性认知规范的科学理解新进路。科学实践哲学认为,对科学的认识离不开科学实践得以发生的实践境况,即实践境况对科学的理解具有规范涵义,科学理解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理解。科学作为一种实践现象和科学理解规范的实践境况内在性,是科学的实践性理解的存在论前提;科学的实践性理解要求融贯自然主义哲学立场和以实践因果性作为规范原则。

    2011年02期 v.43;No.183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7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 试论我国近现代报刊的“文人论政”传统

    张丽萍;陈培爱;

    我国近现代报刊的"文人论政"传统,一方面延续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家国观念和"经世致用"传统;另一方面,又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为武器,追求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二者之间,看似可以协调一致,实际上存在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内在悖论。

    2011年02期 v.43;No.183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2K]
    [下载次数:16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作用于接受者机制下的广告分类

    郭志菊;

    广告分类合理,可以促进广告发展,充分发挥广告的积极作用。从广告作用于接受者机制对广告进行分类,是一种全新的广告分类标准和方法。它是在分析广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将广告划分为一般告知性广告、环境刺激感受性广告和亲身体验性广告三种形式。这是一种较为本质、科学的分类方法。

    2011年02期 v.43;No.18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内核心期刊研究综述

    齐昆;

    自核心期刊植入中国,国内学术界、期刊界诸多学者逐渐开始了对核心期刊的起源、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功能的衍生蜕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提出了许多观点和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在现有核心期刊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科学的、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学术评价标准,并不断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学术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

    2011年02期 v.43;No.183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