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9

  •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

    任维德

    公共治理和世界各国的治道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类型与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探讨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内在关系,对转型时期的公共治理及其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与选择,确立发展、效率、公平、法治、分权的治道变革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治道机制。

    2004年05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构筑政府与第三部门的新型关系

    梁艳菊

    从公民社会理论出发,分析多元与合作主义作为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的理论基础的合理性;从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现状,把握中国政府与第三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对等的合作关系和俘获关系;提出在更广阔的社会视野中构筑政府与第三部门竞争中合作关系。

    2004年05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行政改革思想分析:误区、困境与科学的改革观

    贾宝林

    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研究在理论上坚持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原则,这使行政发展与政治发展相互脱节,陷入理论误区和实践困境。对此,要在中国的政治发展战略下认识和规划行政改革,坚持政治发展与行政发展协调互动的科学改革观,推行从"体制外"向"体制内"的积极进取型的增量改革,在条件和时机成熟的前提下要敢于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2004年05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思考

    马尚云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政治发展就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更加坚决地坚持和维护祖国大家庭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现有的国家政治体系框架内,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控制和管理国家政权以及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使各少数民族都能够在国家范围内与人数众多、经济文化发展较先进的汉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政治发展要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三个方面下大功夫。

    2004年05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9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在人力资本发展中的职能创新

    宋晓梅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外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限性和不对称性、高效益和主导性,因此,政府在人力资本发展方面应当发挥主导的职能。目前,政府促进人力资本发展的职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对人力资本发展存在着政府失灵,职能存在越位和错位。当前,我国政府在人力资本发展中的职能创新主要体现为制度创新职能、调控职能更新和政府微观职能转变。

    2004年05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贡献

    孙宏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理论创造。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从而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2004年05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生态移民的理性思考——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

    李笑春,陈智,叶立国,董华,刘敏,张君,聂馥玲

    生态移民的概念众说纷纭。一些学者认为生态移民是"环境移民"的一种,是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区域人口环境容量不足以承载过多的人口而造成的移民。因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可称为"生态移民"。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移民实际情况考察,可以看出生态移民涉及生态问题、生产问题、生活问题等。因此,生态移民需慎行。

    2004年05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28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陷阱

    聂华林,王娟娟

    "人才陷阱"是西部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大量引进人才与人才实际使用效率低下同时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是西部处于市场体制不断完善阶段经济发展落后,软硬环境发展滞后的必然产物。必须通过完善西部人才培训、使用体系,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和配套制度建设等措施来消除。

    2004年05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部经济发展持续内生力的培育

    朱飞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人类史与自然史交互作用的社会历史现象。作为在科技创新主动力层面下潜在的社会综合动力形态———"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力",即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作用下的人们自觉而不懈追求合法经济效益的活动能力,亦即一个合理有序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经济向度的自组织能力。其要素一是社会总体成员的生产能力禀赋;二是社会环境对财富创造活动的激励维护程度。西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西部地方政府及其制度引导的合目的性("三个代表")与合规律性(市场经济)。

    2004年05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退耕还林的经济学依据和可持续性分析

    占绍文,赵尔奎

    制度安排的绩效取决于制度安排与资产价值特征的匹配程度,制度的低效率常常引发制度变迁,即资产价值特征为制度变迁的源动力,而与资产价值特征的最佳匹配为制度变迁的归宿点。这一结论既是退耕还林制度出台的内在逻辑,也是充分解决问题,保障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的理论依据。以此而言,以中央政府为退耕还林资金的主要来源;长期的退耕还林制度安排中必须兼顾到地方的利益;政府实行已到采伐期的人工生态林的"林权"收购制度,是可持续性退耕还林政策得以实现的三个基本制度支撑点。

    2004年05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工作分享制与中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陈维政,李贵卿

    目前,中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这是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结构性失业虽然伴随经济发展必然存在,但通过有效治理可以得到缓解,可以运用工作分享制予以解决。运用工作分享制,可以产生工作岗位多起来,工作丰富起来,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提高起来,劳动者流动起来等积极作用。但是,工作分享制要想得到顺利的实施,仍需要清除很多障碍。

    2004年05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土地换保障: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孙雷,陈波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1985年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远远高于世界一般水平。此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缺失。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等条件下,农村失地农民和出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对土地换保障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土地换保障就是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地征地补偿,把失地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转化为具有劳动技能和购买能力的市场人(不是贫民),为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2004年05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2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建国初期内蒙古自治区婚姻制度的改革

    庆格勒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内蒙古地区封建婚姻制度根深蒂固,多种婚姻陋俗盛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的婚姻制度改革。经过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清除了婚姻陋俗,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

    2004年05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思想——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张胜男

    孙中山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思想,目的在于寻求一条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俄社会主义,而是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优势的改造中国之路。这条路既要解决政治革命的问题,又要避免完成政治革命以后可能出现的诸如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同时实现三民主义。"毕其功于一役"包含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两步走"的思想。孙中山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中国共产党逐渐接近,表明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必然的呼应与衔接。

    2004年05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

    李树新

    等差原则是汉语称谓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讲究尊卑贵贱、长幼差序,带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和身份的规定性。情感原则是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从"情感"、"关系"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它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心理。汉语社交称谓有一种难解的困惑:称人时不知是该以等差原则相称还是以情感原则相称。以等差原则相称在一定意义上就忽略、淡化了情感,以情感原则相称,在一定意义上就忽略、淡化了等差,二者构成了一个称谓的悖论。

    2004年05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581 ] |[引用频次:180 ] |[阅读次数:1 ]
  • 汉语俗语对中国传统妇女的观照

    李宏宇,扬清

    俗语作为民族语言主要的、独特的种类,比其他语言更为直接而鲜明地反映出民族民俗文化的社会风貌。大量俗语展现了妇女的地位,体现出社会和家庭对妇女这一群体的各种规范与要求。

    2004年05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新探

    贺利

    关于先锋小说的先锋性,文学理论界普遍认同的是其反叛意识。而先锋小说的先锋性是由其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思想性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构成的。这是因为先锋小说紧跟时代步伐,在社会变革中,认真审视社会、体制、观念,探求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并用独特的视觉、超前的思维审视现实和寻察本质,这就确保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执着的探索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先锋小说丰富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推动了小说这一文体的创新和发展。

    2004年05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消费喧哗中脆弱的“失语者”——从《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到《上海宝贝》中的天天

    丁琪

    《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与《上海宝贝》中的天天这两个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超越时空地表现出了明显的相似性,这使得他们具有了符号的阐释意义,即他们是与物化世界相对立的"精神性存在"的象征;而他们只能以"失语者"形象呈现出来,这是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和20世纪末中国相类似的文化语境及身处其中的都市"边缘青年"、"新新人类"共通的一种情绪体验;同时,由于作者所持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差异,人物形象的隐喻也不尽相同,这使得两个文本的立意有了高下之别。

    2004年05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9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音乐的题材及要素探索——反思艺术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范畴缺失

    李树榕

    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它的题材及要素应怎样界说,迄今很少有理论涉及。音乐是以抒发感情为目的、表现情绪为过程的艺术现象,据此,题材要素可确立为意绪、意向、意境。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汇是相对独立却并不完整、表情明晰却不够深入的音乐元素,即意绪。意绪之内乐音关系及意绪之间显现的情绪发展方向,都属于意向。二者构成的令人留连忘返、物我两忘而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2004年05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蒙古族“呼咪”演唱艺术

    斯琴毕力格

    "呼咪"作为蒙古族古老神奇的声乐艺术,既是蒙古族声乐艺术的源头,亦同蒙古族长调歌唱艺术和诸种潮尔乐器联系在一起。呼咪有浩林潮尔和乌因格呼咪两大类型。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由一个人用自己的一个歌喉同时唱出一个高音部旋律和低音持续基音声部。呼咪演唱时喉咙均围绕重音发声,口腔形成的"密封容器"中产生由泛音构成的乌因格图"呼咪"。

    2004年05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高等教育与区域创新能力水平的相关性

    任玉凤,任彩霞

    根据区域创新理论分析内蒙古地区的创新能力,内蒙古地区与全国各地区相比,知识创造能力和流动能力总体上在全国属于低下水平。这两个指标与高等教育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内蒙古地区的高等教育与区域创新能力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求改变和提高知识创造和知识流动的能力。

    2004年05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赵东海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区别源于事实认识和价值的区别,事实认识要求科学精神,价值认识要求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的是工具理性,而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并不是直接对立的,坚持科学精神和贯彻人文精神可以统一起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键是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2004年05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47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控制的走向和任务

    包和平,王学艳

    我国民族古籍卷帙浩繁,种类繁多,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医药等诸多方面。它是中华多民族大家庭文化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出版了许多很好的民族古籍书目,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古籍书目控制产生了近乎本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成就,为建立国际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据库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4年05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楚辞解析》评析

    毛庆

    2004年05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