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43120

  • 论“鄂尔多斯模式”

    沈斌华

    鄂尔多斯模式 ,就是组建企业集团 ,发展优势产业 ,带动区域经济起飞的模式。它体现了鄂尔多斯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不会十全十美 ,固定不变 ,要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与时俱进 ,不断修正和完善。

    2002年05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草原荒漠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额尔敦扎布

    草原荒漠化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 ,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关键因素。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等诸多因素。为遏止草原荒漠化 ,须进行制度创新 ,特别是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补偿生态赤字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方面的创新。

    2002年05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67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意识———以锡林郭勒退化草地为例

    李笑春,姚大志,于金龙,于存海,马桂英

    目前 ,内蒙古草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且总体上呈不断恶化的态势。这种状况的持续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 ,同时也威胁着包括北京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其内在的、深层次的根源就在于包括生态意识在内的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因此 ,生态意识的确立和生态文化的形成对于保护草地、建设草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2年05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大开发与内蒙古环保产业的发展

    李香兰

    内蒙古发展环保产业 ,不仅符合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 ,而且对充分发挥内蒙古绿色优势、资源优势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应从产业战略的角度出发 ,把环保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发展。对计划、经济、科技、财政、金融、环保等部门进行有效整合 ,构建与发展环保产业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 ,使环保产业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2年05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雷立钧

    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银行业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它针对银行的业务品种多元化和资产规模的过度扩张 ,研究如何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使西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必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002年05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生态哲学操作:西部资源环境与经济生态三题

    包庆德

    2002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的探讨

    陈景辉,成艳彬

    银行上市已成为中国金融界的热门话题。随着我国加入WTO ,金融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银行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银行上市既是金融改革的客观要求 ,也是迎接入世挑战的现实选择。

    2002年05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与国债投资方向的判断

    赵春玲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为三点 :第一 ,资源配置职能 ;第二 ,收入分配职能 ;第三 ,稳定与发展经济职能。从“资源配置”角度考察 ,近几年的国债投资明显倾向于“公共产品” ,但我们只注重对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这些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而对教育、基础科研、法制建设和社会保障等软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 ;从“分配职能”角度考察 ,政策的设计虽然考虑到政府的分配职能 ,但效果并不理想 ;从“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角度考察 ,我们还应该下工夫寻找更好的“政策组合”。

    2002年05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再论蒙古语和藏语某些格形式比较

    贾拉森

    蒙古语和藏语两种语言的格在语音形式、典型语音成分、内部种类、结构、意义等方面很相似 ,这种相似的现象可以从语言间的共同性来解释。但是在概念、分类、功能等一系列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却是其语言系属和语言类型的不同所决定的。

    2002年05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语义研究

    那顺乌日图

    蒙古文信息处理 ,无论是基础研究 ,还是应用开发 ,都离不开对词汇进行语法属性和语义属性的描述 ,描述体系将全面地反映现代蒙古语常用词语的语义特征 ,为蒙古文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较全面、翔实的语义知识。并且这些语义知识应该以易于算法化、形式化和机器处理的方式来提供。

    2002年05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加拿大研究中心成功主办首届“美洲印第安人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对比研讨会”

    徐炳勋

    2002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补释

    吴英哲

    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是迄今发现的契丹小字文献中字数最多的一件。由于原石蚀损 ,且行密字小 ,在其摹写和解读上 ,学界意见分歧较大。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意见 ,对墓志中的一些契丹小字 ,进行了补充考释。

    2002年05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锺通韵》声母简析

    陈雪竹

    《黄锺通韵》是一部带有东北方音特点的韵图。《黄锺通韵》中保留倭母 ,不同于当时北京音 :《黄锺通韵》的精系声母和照组声母关系复杂 ;《黄锺通韵》的日母不同于明清时其他韵书。它统领的字来自中古的日母和喻母。《黄锺通韵》的声母系统与《等韵图经》有很大一致性 ,但又有一定差别。

    2002年05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

    李树新

    人体词语作为一种符号 ,牢牢保留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而对具有转义用法的人体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使隐藏于人体词语符号中丰富的文化意义显现出来。隐喻 ,这种诗性智慧赋予了汉语人体词语滋生新义的生机。把自然人格化 ,以人为中心看待万物 ,是人体词语产生的认知基础。而文化类推、精神类推是促使人体词语滋生和扩张的文化力量。

    2002年05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09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0 ]
  • 试谈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分

    周玉琨

    从意义相同相近上看同义词有杂糅说、近义说、区分说三种。我们认为 ,同义词是某种词汇系统中词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 ,近义词是某种词汇系统中词汇意义相近的一组词。词汇意义和概念对应性的相同是确定同义词的根本依据 ,也是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标准。将同义词与近义词进行严格的界定并区分开来研究 ,是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2002年05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443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新闻传播失范与制度

    高炜

    新闻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行为 ,即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制度规范下进行。但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 ,失范行为时有发生 ,屡禁不止。这主要是因为 :一、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式制度供给不足 ;二、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非正式制度逐渐消解。这就必然导致新闻传播监管盲区的产生与调控乏力。因此 ,强化制度体系的建设是解决失范问题的根本途径。

    2002年05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开放与融合:春秋战国时代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张丽萍,马冀

    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传播活动十分活跃 ,其功能的发挥具有典型意义。文化信息的垂直传播打破了教育的垄断局面 ,促进了政治变革的发生和实现 ;文化信息的水平传播打破了地理隔阂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整合。

    2002年05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当代电视文化的大众文化表征

    隋岩

    当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大众文化 ,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有代表性的流派 ,却以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氛围的方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电视文化的社会性、追求收视热点、科技优势等特性 ,使它在迎合大众意志、赚取商业利润、复制无深度文化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大众文化表征。

    2002年05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出版业世界化与编辑职业道德

    薛正昌

    加入WTO之后 ,中国的出版业已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 ,整个出版业将在WTO环境中推进 ,编辑过程将发生变革 ,编辑角色和出版理念世界化。出版业世界化的过程中 ,中国先进文化也随之走向世界 ,融入世界大文化之中 ;但必须固守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输出和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品格 ;要有全球意识 ,要以文化神圣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待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精品。这是出版者必须具备的崇高职业道德。

    2002年05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

    苑一博

    人总是“社会的人” ,人有种种需要 ,这既是人的本性 ,也是一个客观范畴。人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初始动因 ,劳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惟一手段。要想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必须通过建立合法的社会条件 ,去激发社会成员将自身的需要转化为劳动创造活动。

    2002年05期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24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浅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最初论证

    冯超英

    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很多 ,但大多局限于经典作家已有的结论上。笔者认为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最初论证 ,不是从无产阶级的处境开始然后寻找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 ,而是以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和异化理论为依据 ,从人怎样获得解放的问题开始 ,进而在探求人的解放中发现了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只有对无产阶级进行纵向理论分析 ,即探讨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全面论证的过程 ,才能对当代无产阶级的理论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2002年05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5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王绍东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 ,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 ,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 ;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 ,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 ,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 ,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2002年05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491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五四时期的科学思潮

    荆蕙兰,魏晓文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 ,对 2 0纪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今天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五四时期科学思潮 ,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02年05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区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召开

    浩斯

    2002年05期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型及启示

    丛志杰;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其政治统治得以实现的基础。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西方各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相继进行了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引入市场机制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公共管理职能的改革。这场改革既反映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统治经验 ,在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同时 ,对于我们在现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 ,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2年05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西方人性基础上制度设计的政治哲学分析

    孙凯民

    制度优于人性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也是邓小平政治制度哲学的鲜明特色。西方性恶论基础上的制度设计不无启示 ,中国传统性善论可能是人治的痼疾。法德兼治是符合人性发展的制度安排。

    2002年05期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4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再思考

    刘笑燕

    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 ,由此必然引发许多新的人民内部矛盾。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它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并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新的特点。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 :利益矛盾、领导和群众的矛盾、社会意识领域中的矛盾、民族宗教的矛盾。我们要紧紧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 ,通过不断解决各个领域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2002年05期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