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新民
长期以来 ,辛弃疾被定位在是一位抗击“外国”、“异族”侵略的爱国主义词人这一层面上。他的词中“补天裂”“整顿乾坤”的呼喊比比皆是 ,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辛弃疾还有他的另一面——他同时又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理解的伟大孤独者。因为他厌恶平庸 ,他有着强烈的功名意识 ,他渴望自己短暂的生命能够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他把自己的雄心壮志与满腔激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愤郁倾注于词中 ,表现出一种强烈而独特的个人主体意识。这正是稼轩词千百年来震撼无数读者心灵引起强烈共鸣的最本质原因
2002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8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乌日斯嘎拉2002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立
从形象学理论视角看 ,唐诗中胡人形象往往沿两条路径塑造。一是尽可能地被描绘得具有华夏中土人的情感指向和日常习见习感的伦理关怀 ;二是极力地强调胡人与中原人的不同之点 ,并不以这些不同存在就产生歧视 (个别的除外 )心理 ,往往还是觉得新奇有趣 ,甚至倾心企慕。这是对华夏固有的“夷夏之辨”的一种挑战 ,表明了中国文学中对于非汉族的空前宽容 ,这是一种迹近正常的对外心态 ,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2002年01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33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高建新
后世对于陶诗的美学评价 ,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一是说其自然 ,二是说其平淡。前者是一种审美标准 ;后者是一种审美境界。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朴”的追求为前提的 :即人格之“真”、生活之“朴”。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 ,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 ,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二是“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上 ,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
2002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萍,郎宝如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不能以或道或儒一家标准去规范。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司马谈的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精神 ,“厥协六经异传 ,整齐百家杂语”,对此前的学术思想一视同仁 ,兼收并蓄 ,进行了不同于董仲舒、班固的学术整合 ,达到时代的最高水平。
2002年01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方直
我国有传统的食色文化观念 ,承认食欲性欲是人的自然本性。程朱后儒否定食色 ,“存天理、灭人欲”。“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使命是 ,猛烈攻击礼教对食色人欲的扼杀 ,解放民众的自然人性。《祝福》体现的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和主体意识。小说开头再三声言“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去吃“福兴楼的清炖鱼翅”。这是营造意象 ,是象征隐喻。“我”要弃绝礼教理学窝子 ,向往“福兴楼”,那里能“兴”幸“福”。得鱼即得福 ,因为“鱼”是食色象征符号。
2002年01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修青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 ,毛泽东给予文化问题以最多关注。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出发 ,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 ,提出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文化前途 ,围绕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如何建设先进文化等问题作了科学的探索 ,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探索者和开路人。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 ,两者同源一脉 ,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方面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2002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海春
历史价值论探讨历史有无目的、有无进步 ,历史对人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认识历史意义的问题。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解决了历史价值论问题。马克思的历史价值论是实践的历史价值论。社会历史演进也表现为价值运动的过程。
2002年01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海东
跨国公司融资本、技术和管理于一体 ,能提供西部开发中短缺的生产要素。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新特征。西部地区应顺应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态 ,制定适于西部地区的措施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 ,利用跨国公司加快西部发展 ,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
2002年01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俊敏
从生态—经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 ,鄂伦春族的经济类型变迁并不是适应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果 ,相反是改变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因 ;不是按生态—经济规律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 ,而是在“单线进化论”基础上形成的“进步观”和“政府干预论”的支配下人为进化的逻辑结局。像鄂伦春族这样的小民族的未来发展道路 ,应在其拥有充分的“环境权”的前提下由其自主选择
2002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8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许占君
“休谟问题”的提出对后世影响重大。本文对休谟归纳问题的由来仅作简要叙述 ,重点考察了逻辑学家们的如下几种解决方案 :强化归纳推理的前提 ;提出归纳原则 ;改进归纳逻辑 ;拒斥归纳。本文对归纳合理性提出如下几点辩护 :“合理性”概念有必要澄清 ;现有的形式逻辑存在局限性 ;逻辑仅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必要工具 ;归纳合理性可以到逻辑学之外的哲学中寻找根据
2002年01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8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晏辉
苏格拉底作为伦理智者倡导一种经过理性省察的伦理生活。他通过“认识你自己”、“自知其无知”、“美德即知识”3个理性主义伦理命题 ,集中探讨了美德的存在形态以及美德的可传达性问题。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伦理学直接影响了其身后的以至近代的伦理学发展的范式。他提问题的方式、他的伦理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2002年01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64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任玉凤
从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析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进行科学创新性研究的特点 ,对于我国化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和科学人才的培养有现实意义。获奖者做出开创性贡献与其所受的科普教育、高层次学历教育、特别是和一流科学家的广泛学术联系、合作研究有关 ,还与其所在的科学组织的整体水平、环境、条件、科学传统的形成、合理的科学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2002年01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秀芬
诺贝尔医学奖百年研究 ,由于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且所涉及问题的繁杂性 ,整体系统研究、典型案例研究以及深度挖掘研究等方面 ,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就学界对诺贝尔医学奖研究进展、研究不足和尚需深化等方面 ,略陈管见
2002年01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特木尔宝力道
习惯法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法。如果没有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 ,就不会有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蒙古族习惯法具有独特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是北方马背民族法律典范 ,是了解北方各民族法律文明和法律文化的纽带。研究探讨蒙古族习惯法 ,对于正确理解蒙古社会制度及其性质 ,正确理解蒙古法律文化 ,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现代化建设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 ,促进牧区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
2002年01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34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陈晓青,李瑾
安乐死一直是刑法学关注的话题。安乐死合法化在理论上有着坚实的基础 ,同时社会生活实例的增多和民意的支持也表明了对其规范化调整的必要性。作为法律对现实的应对 ,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外已有的立法实例 ,而作初步的立法构想
2002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8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钱玉林
对缔约过失行为的规范已越出了契约法则或侵权行为法则的范畴 ,应由诚实信用原则这一一般条款予以调整 ,并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来实现。我国《合同法》上的有关规定十分明确地揭示了缔约过失责任行为的本质 ,解决了《民法通则》未能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 ,并明确了诚实信用原则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裁判依据
2002年01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7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金海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极为丰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蒙古档案馆和伊克昭盟档案馆、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阿拉善左旗档案馆等馆都藏有蒙古近代历史档案 ,国内已出版了几部有关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汇编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具有数量多、文种多、收藏地多和整理出版少的特点 ,系统收集、整理、出版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是当务之急
2002年01期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黄光耀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16世纪即都铎时代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 ,正是在此时期 ,英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英国主权国家在同罗马天主教势力和国内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中逐渐确立并强固 ,民族意识日益膨胀。正是 16世纪民族国家的强固及民族意识的发展 ,使得英国获得了迈向近代社会的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2002年01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8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芝平,刘祖广
“新北约”与神圣同盟虽然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同盟组织 ,也没有历史的亲缘关系 ,但两者的发展轨迹却惊人地相似。“以史为鉴”,通过对神圣同盟的透视有助于分析和预测“新北约”的未来走向
2002年01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超英,丁平
德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发展是从大学教育的革新开始的 ,各种专门学院是在大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得到显著的发展。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从专门教育的兴起开始的 ,大学建立后大学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发展近代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走的道路、所采取的政策 ,既存在着某些差别 ,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2002年01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