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天中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完成这一任务更加迫切和艰巨。党和政府要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文化建设。在经济建设中要抓好商业这个中心环节,要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从小生产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和手段。在文化建设中,要吸取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成果。为搞好经济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此就要不断完善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1993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明布和
陈独秀在其晚年之前,是一个阶级色彩和党派立场十分鲜明的人物。但从1937年8月出狱之后,随着他政治观点的变化,在思想上采取了客观主义的立场。这一立场的形成,有它的直接原困和历史原因,也有它的思想根源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作者认为,陈独秀晚年的思想变化,它的直接原因,或者说他晚年政治思想形成的关节在于他对苏联经验的独立思索。他的客观主义立场有其虚伪性,但也曾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1993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呈芳
本文认为拿破仑的军事天才表现在:卓越的军队组织才能;善于训练各级军官和士兵;以消灭敌人为主要目的正确的作战原则;机动灵活的军事艺术原则。最后,本文点出拿破仑成为军事天才的客观条件(它是法国大革命后的时代产物),以及他本人的主观条件。
1993年01期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晞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定义。二,斯巴达人和赫罗泰之间的生产关系,是一种封建制生产关系。三,“屠杀”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征。四,“授产奴隶”不是奴隶制的又一种类型,而是一种异化现象。五,恩格斯关于赫罗泰处于农奴地位的论断和马克思关于古代世界的奴隶经济取决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的结论,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这不是资产阶级学者的说法,而正是马克思学说。
1993年01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佟小冬
“古风时代”是古希腊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代。本文对“古风时代”的经济基础的各个方面,在西方当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完全忽视,又强调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农村公社的二重性,并且指出,由于种种特殊历史机遇的作用,使古希腊具有二重性的农村公社乃至整个地域实体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面貌,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希腊历史的发展。
1993年01期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 由我校汉语言文学系李仁孝(副教授)和李作南(教授)合著的《语言与表达》一书,已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2万字。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总结语言表达的规律,帮助读者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书中着重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语言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和语言怎样反映客观现实。特别对语言表达中至关重要而在过去却极少提及的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般过程和
1993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修青
<正> 答刺罕(darqan)本是蒙古帝国时代一尊贵的世袭封号,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专以此封号授与对大汗本人或其子孙有救护之恩者。荣膺该封号的人可以享受特权,最主要的如九罪弗罚、俘获和猎获物独自占有、自由选择牧地、免纳赋税,等等。答剌罕一词源于突厥语,意思便是自由自在。孰料到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之际,又翻生出以这一封号命名并体现该封号特性的军队来。答剌罕军是“应募而集”的志愿兵,诞生在旷日持久的攻宋战争(1234—1279)的高潮阶段,兵员紧缺是其产生的最主要成因。当时指挥对宋作战的元军统帅奏称:“我师南征,必分为三,
1993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孟楠
本文就《圣武亲征录》中记载的速哥曾助窝阔台汗渡黄河攻金的史实与《元史·速哥传》相对照,认为两者所记为同一人,并考证出速哥之族属乃久隶西夏籍的克烈人。同时认为《亲征录》、《速哥传》与《山居新话》所记渡河之事当为同一史实,此人即速哥。速哥因曾助窝阔台汗渡黄河,故在当时或以后被追封“答刺罕”之号。
1993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丹曲
由于清政府极力推祟藏传佛教以羁縻蒙古族,格鲁派也渐渐波及整个蒙古地区。闻名遐迩的拉卜楞寺,吸引了大批蒙古族子弟。文中分别叙述了罗桑内丹大师、索南智华学者、嘉样图丹尼玛活佛、苏尼·贡却乎闹日学者四位蒙古高僧略传。他们以崇高的威望,为藏蒙地区的佛教大业做出了特殊贡献,成为藏蒙文化交流的使节。
1993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明月
沙俄借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之机,策动“蒙古独立”,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在内蒙古,很早就投靠沙俄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王爷乌泰,在沙俄的支持下,响应外蒙古“独立”,发动武装叛乱。他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一方面发布“东蒙古独立宣言”,一方面进攻邻近地区,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逃往外蒙古。后又随外蒙古军队进犯内蒙古,也被击败出逃。在“独立”无望、走投无路情况下,乌泰只有向中国政府投降。历史证明,违背各民族利益的分裂活动必然失败。
1993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莫久愚
<正> 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的五卷本《蒙古民族通史》将由我校出版社在“八五”期间陆续出版。该通史最早问世的是第三卷明代蒙古史,已于1991年5月出版。本卷作者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曹永年教授。《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以下简称《通史》第三卷)共七章21节,计299千字,上起1368年北元始建,下讫1635年蒙古大汗林丹汗子额哲降附后金,记明代蒙古276年史事。按《蒙古民族通史》的总体构思,林丹汗时期的史事移第四卷叙述。作为出版社方面代表,在与《通史》的作
1993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冀
二千年来,有关王昭君的遗迹、坟墓、史料、民间传说、文学艺术作品十分丰富。本文把它们视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揭开昭君魅力长存之谜。首先,昭君史实中有六个要素和四个内在特点,使它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其次,把昭君故事放到中国社会的大系统中去,从社会、作者、作品、读者的相互关系中看昭君魅力长存的原因;第三,从民族心理文化角度(民族心理积淀、“世界大同”的理想、怀古情结等)揭示昭君魅力长存的奥秘。
1993年01期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尔丁夫
本文认为:(一)南北朝时期,单音节的“突厥语”词col不可能“译音”为双音节的“敕勒”,只能“译音”为单音节的“川”;也不可能“义译”为汉语的“川”,因为汉语“川”字当时尚无作平野、平原讲的义项;因而“敕勒川”也不可能是“重译词”;(二)鲜卑族所到之处常以“川”名地。其中的“川”字不是河流、水道的意思,而是col一词的“译音”,意思是草原、荒野或“野、川、草原”;(三)汉语“川”字作平原、平野讲的义项,来源于鲜卑语——即古蒙古语的col一词。
1993年01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守祥
俄语前置词和喀尔喀蒙古语后置词是俄蒙语中的对应词类,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异同关系。本文主要对俄语前量词和喀尔喀蒙古语后置词在分类及其构成、表示的各种关系与要求的格,以及句法功能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1993年01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12月17日下午,汉语系迎接1993年元旦、庆祝建校35周年学术报告会在逸夫楼会议厅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周玉纯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刘成、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浩斯、科研处的同志,汉语系教师及部分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系副主任杨新民副教授主持。首先,由李仁孝副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的变化》的论文报告,论文从“文革”用语的消亡,一大批新兴的经济用语的出现,词语运用上的变化,旧词新用,粤语方言词语渗入普通话,外来词语进入普通话等六个方面。谈了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的变化。青年教师王芳报告的题目是《西方文学与崇拜心理》,她
1993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建平
毛泽东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伟人。他的一生,是同中国文化水乳交融的一生。毛泽东的文化观念,已经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元。他的中国文化观,由具体、零散的观点、见解和抽象的理论表述两部分合成。本文重点研究了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总看法或总观念。
1993年01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色音
本文分别以加入仪礼、治病仪礼、祭祀仪礼、祈愿仪礼和其它仪礼等五个部分来论述萨满教巫仪的内容和机能。这些仪礼都是整个萨满教巫仪体系中的有机部分,五者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萨满通过加入仪礼来被社会所承认,而通过治病仪礼和祈愿仪礼等来发挥他的社会作用。
1993年01期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60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郝宜今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生平。古时在姓氏之前常冠一“子”字,或于姓后缀以“子”字是一种尊称,此为古代之习惯称谓。唯独对道家学派创始人不是在其李姓后缀一“子”字,却在“子”前冠一“老”子,何以要这样称呼?这个“老”是姓还是有其它涵义? 文章还对《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以及版本进行订正和辨析。并依据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对该书的章节次第进行释疑。文章在作了考据辨析之后,对老子的思想作了简要的论述。
1993年01期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朝克
事物的非联系性,本与事物的联系性是孪生姊妹,却长期被哲学界所忽视,因而也就见不到反映这种属性的哲学范畴,将其视为思维方法加以研究更是无从谈起。文章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角度研究探讨了非联系方法的产生、非联系方法的形式与联系方法的辩证关系,以及非联系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还涉及到如何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将普遍联系的原则上升到理性具体等重要问题。
1993年01期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