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4

  • 晚年马克思与农村公社

    额尔敦扎布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以此为基础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晚年马克恩所得出的重要结论,现实社会主义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它可以跨过“卡夫丁峡谷”,但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不能超越商晶经济。必须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否则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将一事无成。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收受贿赂罪

    陆翼德

    本文从受贿罪的侵害客体、犯罪主体、受贿行为的客观必备条件以及贿赂的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对学界存在争议的一些观点作了概要分析,并对修改刑法典关于受贿罪的法律条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文章认为:受贿罪的侵害客体只能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体只能是掌握国家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利益:从可罚性出发贿赂的内容只能是财物或可以计价的物质利益。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责任原则

    布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内容,它是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民事损害的赔偿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民事责任原则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承担民事赔偿的基本准则,损害事实客观存在,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有限责任自负,直接损失。实际补偿五项原则是民事责任原则的核心。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李翠云,可伟

    本文就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自然原因,包括瘟疫的减少、一些传染性痰病的减弱及气候条件:致使人口死亡率下降的社会原因有:圈地运动、医院的建立和农业的发展等。文章从生产方式的变革、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型、总和生育率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等方面论述了人口出生率上升的原因,认为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恰逢英国的工业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忽必烈平定南宋新论

    舒文

    在对南宋的包抄、平定中,忽必烈采用水陆并进、恩成合用,尤以攻心为上的方略,量终摧毁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从而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剧以来的长期分裂混乱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南北之问经济、文化之交流、各族人民的往来以及社会生产的恢复、发晨,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仅此而言,忽必烈及其元朝的历史地位也相当重要。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清代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

    牛敬忠

    本文初步探讨了清代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农民最低程度的简单再生产及军事、社会福利、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常平仓、社仓实质上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公共性实物积累,是封建政府对生产、分配过程施行的一种调节、控制措施。它是存在于封建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管理制度。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813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鲁歌

    本文论及了白居易诗歌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上所取得的创新成就,其新乐府运动改变诗风的功绩尤其不可磨灭。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02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唐边塞诗

    戴伟华

    本文以贞元七、八年为限,将中唐边塞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比之盛唐,中唐边塞诗的内容更为丰富广阔,情调更为深沉凝重,形成沉郁、苍凉且多议论说理的独特风貌,具有盛唐边塞诗不能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还论析了敦煌伯2555卷子中的“敦煌唐人诗集残卷”部分诗作,扩大了中唐边塞诗的内容。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63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篇内容独特的蒙古族神话——谈保存在罗布秉却丹《蒙古风俗鉴》一书中的《人类分离神话》

    阿尔丁夫

    <正> 罗布桑却丹的《蒙古风俗鉴》是一部蒙古族学者用蒙文写的介绍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最早也最全面的著作①。这部著作除了主要介绍蒙古民俗之外,还牵涉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被有的学者称之为“小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蒙古风俗鉴》中所涉及的每一方面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文学方面的问题也不例外,这里仅就其中一篇迄今尚未引起文学研究界和文学史界注意的神话,做一肤浅的分析,并谈谈个人的看法。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

    韩以明,杨栋

    语言学语法和数学语法对许多人来说不是很清楚的两个概念。本文通过回顾语法研究的历史,特别是通过追溯英语从传统语法到描写语法,乃至现代各语法流派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以及通过探讨各语法流派埘语法教学的影响,试图来阐明语言学语法与教学语法之间的关系。文中还针对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指出了教学语法对我国语法教学与研究的指导意义与作用。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考释

    韩宝兴

    1983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对北票莲花山辽耶律仁先族墓进行清理发掘,自耶律仁先墓中出土墓志一合,该恚由两篇志文组成:一篇为契丹小字书刻,另一篇是用汉字书刻。其用契丹小字书刻者,为迄今发现的小字资料中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本文是对该篇铭文所作的首次试读。通过考释,发现契丹小字资料中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属于效仿汉语反切注音的“汉语借词”,墓志中的某些记述尚可征史之误和补史之(?),文后附原字拟音表。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我校第二届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年内举行

    <正> 1987年秋,我校举行了第一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1个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从提交学术论文的内容、水平,到会议的组织安排等,受到与会许多代表的好评。有的还给当时的国家教委主任李鹏同志来信。给予了肯定、赞扬。近4年来,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新的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在蒙古语文、蒙古历史、蒙古文学方面的研究,培养中青年科研人员,检阅我校几年来蒙古学的研究成果,经国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乣邻墓志》校抄本及其它

    即实

    本文以《乣邻墓志》(即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碑刻的原石拓片为据,抄录、校正墓志全文;为存志文原貌,另成校勘记一篇,附原石拓片照片。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晚清武侠公案小说与农耕文化

    荆学义

    本文就晚清武侠公案小说与农耕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首先武侠小说揭示了农耕文化的封闭陋塞,安土重迁。群体意识造就了仰仗超人,除暴安良膜拜英雄的义侠心态;而农耕社会的生民孱弱,以官为本,使民萌生企盼清官拯救以弥补义侠局限的清官心态。其次,武侠小说还反映出农耕社会特有的组织结构是义侠生存发展的沃壤。宏观社会结构的疏散且常失控为先秦模式义侠提供了契机;而微观村落社区的分散隔绝,则构成了两汉模式义侠聚啸的广阔的绿林文化带;晚清农耕社会结构的目趋解体,使侠士与土匪、帮会、保镖混杂莫辨,形成了晚清社会特有的似侠非侠的变异模式。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会暨学报管理研讨会纪要(摘要)

    <正>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会暨学报管理研讨会于1990年10月13日—17日在扬州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37个高校的15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社科司司长王茂根同志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扬州师范学院话,这次会议是在国家教委社科司的关心指导下召开的。为会议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院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形自然观和分形方法

    纪丰民

    本文试图把分形作为一种自然观,概括了在自然科学及其与社会科学交接而成的诸边缘学科中的分形现象。探讨了分形的方法论意义并应用分形方法讨论了科学革命、分形神经元计算机和全息生物学的辨护等一些学科的前沿问题。

    1991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