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42692

  • 清政府与马江战役

    戴学稷;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而马江战役则是这次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中法战争在军事上就总的情况来讲,是中国方面取得胜利的,在水、陆各战场上,多数战役,中国都获致辉煌的战绩,而且往往是以粗劣落后的武器战胜有先进军事技术装备的法国侵略军,

    1985年03期 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清朝覆亡之际驻京蒙古王公的政治活动

    汪炳明;

    <正> 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事变。它在全国各地、国内各个民族当中,都引起了剧烈的动荡和反响。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主要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个是由蒙古族革命志士云亨、经权等参与领导的内蒙古西部呼、包等地的反清起义;另一个是以沙俄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援为背景,部分蒙古族僧俗上

    1985年03期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

    滕有正;

    <正> 人类的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地耦合为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而且要遵循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有规律,即生态经济规律。在众多的生态经济规律中,基本生态经济规律就是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要相互适应的规律,即经济平衡要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生态平衡要靠经济平

    1985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撑犁孤涂单于”词义反映的“挛鞮氏”族源

    陆思贤;

    <正> 匈奴是战国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内蒙古草原及中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这个民族一开始出现,就组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随后又建立了国家,有自己的国君,并控制了大片地城。但这个民族的形成过程,载籍缺如,因此有关族源问题,为历来治匈奴史的学者所注意。林干先生在《匈奴史论文选集》中,把匈奴族源的各家之说做了简要的概括,结语

    1985年03期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普雷斯的人口控制论与马尔萨斯主义的异同

    沈斌华;

    <正> 在人口思想史上,继马尔萨斯人口论而起的,有弗朗西斯·普雷斯的人口学说。国内外学者一直断言,普雷斯是新马尔萨斯主义的奠基者,他的人口学说在基本观点上与马尔萨斯主义毫无二致,只不过在控制人口方法上有所区别。本文作者认为,这两个人彼此间不仅在立场和观点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而且他们的人口理论本身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有严重分歧。马尔萨斯是人口过剩论者。在马尔萨斯看来,人口过剩是绝对的

    1985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明代蒙古史研究概况

    薄音湖;

    <正> 一所谓明代蒙古史,一般指一三六八年君临全国的元朝灭亡后,至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漠南蒙古大部归附清朝的二百八十余年间,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历史。这期间蒙古贵族所建立的政权,自称为元朝统治的继续,与明王朝相对峙,由此而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南

    1985年03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耐人寻味的“大同小异”及其原因——从比较蒙古族和北方“其它民族”的三类口头创作,看蒙古族文学史的源头

    阿尔丁夫;

    <正> 齐木道吉等在他们编著的《蒙古族文学简史》(下称《简史》,)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研究蒙古族神话传说,可以发现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有些作品在其它民族中也同样流传着,只是大同小异罢了。”(着重点为笔者所加,下同)从《简史》提到的四个例子来看,所说的“其它民族”全是北方的,因此,前边冠以“北方”二字,似更确切些。事实上,不

    1985年03期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历史中的作用

    周呈芳;

    <正> 科学对历史的发展具有伟大的作用: 第一,科学是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二,科学的发展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第三,科学可以使物质生产无限制的提高。第四,科学技术是摧毁旧社会的锐利武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和中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从十五世纪末开始,科学技术的中心逐步地转移到了意大利。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

    1985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初探

    王俊玲;

    <正> 对哈斯宝的研究,首先是受到材料的限制。迄今为止,我们只知道哈斯宝把百二十回《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部分,用蒙文节译成四十回的另一部作品,他称之为《新译红楼梦》(下简称《新译》)或《小红楼梦》,并在每回后面加了回评,还撰写了《序》、《读法》、《总录》,又为十二钗作了十一幅画。

    1985年03期 47-5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

    朱家驰;

    <正> 魏晋时代,经学衰落,玄学兴起。论证“天人之际”的玄学,作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新的意识形态,从总体上估价它是唯心的,是为魏晋门阀世族统治服务的。但玄学家在论证“本体论”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本未、体用、言意等新的哲学范畴,也包含某些积极的思想文化成果,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揭示事物本质和现象的联系和差别、把握语言和思想的

    1985年03期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清代边塞诗人夏之璜及其《塞外橐中集》

    丘良任;

    <正> 笔者于《论卢见曾的〈出塞集〉》(《文学遗产》83年四期)一文中,曾谈到夏襄宸。襄宸为夏之璜的别字。卢见曾远赴军台,夏之璜自愿从行,时论多之。借其生平事迹及其诗文,所知甚少。他著有《塞外橐中集》,笔者最近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阅览室查得此书,幸获一读,觉得很值得介绍。

    1985年03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子昂行事研究献疑

    韩理洲;

    <正> 陈子昂是开创有唐一代诗风的杰出先驱,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矗立了划时代的丰碑。对此,历代研究者的评议基本一致。但是,关于他的行年,则颇多分歧。笔者仅就学界研究的如下问题献疑,以期就正于方家。一、青年时期的重要阙漏关于子昂的青少年时期,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以为他十八岁以前一直任侠放荡,

    1985年03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析与茨威格的小说创作

    关晓林;

    <正> 奥地利德语作家斯·茨威格的一些作品已陆续介绍到我国,评论文章也有几篇,其中提到弗洛伊德对他的影响问题,但并未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国外有人断言,茨威格的小说“除了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外,看不出别的特征”。这种观点又失于偏颇。茨威格的作品(特别是小说)究竟接受了弗洛伊德学说的什么影响?表现在哪些方而?谈谈我的看法。

    1985年03期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50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841—1846年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

    郝永平;

    <正> 从1841年至1846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期,在这个时期马克思的实践观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科学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841年马克思写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即《博士论文》。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极力强调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其中主要是理论批判,这种

    1985年03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温列宁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

    高寒;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一切轻视科学技术、轻视智力开发,轻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坚决纠正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的歧视知识分子的状况,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现

    1985年03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德摩根定律和负复合判断的等值判断

    秦治岐;

    <正> 负简单判断的等值判断较易了解,它可以根据对当关系推出,容易掌握。而负复合判断的等值判断,则较为复杂,运用中也较易发生错误。根据现有的普通逻辑教材中的理论和方法:只给出一些常见的负复合判断的等值式,而没有给定它的推演规则,仅靠举例说明,故不能有效地准出它们的等值判断,教师不易讲清,学生也很难学懂。况且,前提一变,原

    1985年03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朋友的相提并论

    邓啸林;

    <正>日本朋友喜欢将鲁讯与朴甫相提并论最早把鲁迅比为杜甫的是日本著名作家、鲁迅作品的日译者左藤春夫。他在《中央公论》(一九三二年一月号)发表的《<故乡)译后纪》中,推许鲁迅的《故乡》具有杜甫的诗情。后来佐藤春夫在《文艺春秋》

    1985年03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