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9

  • 契丹大字与传世的女真文字

    和希格

    <正> 关于契丹大小字问题的讨论,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锦西《萧孝忠墓志》出土以前,还没有一个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说法。《萧孝忠墓志》闻世之后,金光平先生在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锦西萧墓式的文字应为大字,辽《庆陵哀册》式的文字应为小字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契丹大字即指锦西萧墓式的文字。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旭烈兀与波斯刺客

    阿尔瓦

    <正> 英、法、意等欧洲语言中,刺客叫assassin,借自阿拉伯语,原意是(印度“大麻”)的意思。1090年,波斯人哈桑·伊本·萨巴赫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宗派团体,主要搞谋杀、行刺等暴力行为,矛头所向是异端,特别是欧洲十字军。在行动前,他们总要咀嚼大量大麻叶子,据说这样浑身才有力气。因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化观与实践观

    周桂苓

    <正> 近几年来理论界的一些同志,把异化理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异化理论不仅在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也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有的同志说;“异化概念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在马克思手里已经改造成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范畴之一。”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异化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整个大厦来说是基础,不仅仅是基础,而且是主要的构架。”并以此为论据,大讲“社会主义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六世纪末叶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

    薄音湖

    <正> 公元一二四○年,在蒙古贵族方兴未艾的扩张热潮中,元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遣兵进入西藏,从此揭开了蒙藏关系的序幕,西藏的喇嘛教也就同时为蒙古人所认识。有元一代,自萨迦座主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见并封为帝师后,蒙古上层统治者始终与喇嘛教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西藏喇嘛作为将西藏划入大元帝国版图的僧侣集团,确曾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但是除此而外,他们依仗帝王的宠信,“怙势恣睢,日新月盛,气焰熏灼,延于四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成吉思汗时期斡赤斤受封领地的时间和范围

    白拉都格其

    <正> (一)斡赤斤是成吉思汗的同母幼弟,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旧俗,斡赤斤成年后仍与其母诃额仑共同生活。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将被征服的人户分给母亲、兄弟和诸子。斡赤斤是同诃额仑一起受封的。诃额仑死后,其遗产依俗由斡赤斤继承。因此,斡赤斤领有远多于其他几位兄弟的人户。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黄河流域战国秦汉时期郡县沿革略考

    宝日吉根

    <正> 黄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远古时起流经我内蒙古地区。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咀山市和内蒙古崔儿沟河畔附近入境,至山西省河曲旧城及内蒙古准格尔旗榆树湾出境,流域面积达八万五千多平方公里,横跨内蒙古巴彦淖尔、伊克昭、乌兰察布盟和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三市。战国时期,秦、赵等国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开辟疆土,设置郡县。公元前320年,秦惠文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蒙古史辞典》试写辞条选登

    <正> 蒙兀室韦(mo■-■u■t-∫iet-jwei)唐代部落。是“蒙古”一名在史籍中的最早记载。《旧唐书》: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今呼伦湖),屈曲东流”,“东经蒙兀室韦之北”(突厥方向以东称北,以北称西)。这大约是八世纪左右的记事。学界公认蒙古部原来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参考书:《旧唐书》199下《北狄传》。《观堂集林》15《萌古考》。《白鸟库吉全集》4《东胡民族考》。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关俄国十二月党人的一些问题——评新编《辞海》中“十二月党人”条的释文

    丁士超

    <正> 十二月党人是俄国解放运动,即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第一代革命家,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端。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也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十九世纪二十——三十年代欧洲民主民族革命风暴在俄国的反应。苏联史学界非常重视对十二月党人运动的研究,各种论著很多,出版了大批的文献史料。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起承转合节律试探

    林方直

    <正> 《周易·系辞下》云:“屈信(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周易正义》部分举出此语,标目“屈伸”,“示大道之原”,且加“连类互证”:《全唐文》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乍龙伸而蠖屈,将欲上而复低……类七纵而七舍,期必高而让高。”颇能阐明《易》此喻欲进故退之意。《六韬·武韬·发敌》“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八《连珠》:“盖闻虎之跃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俯乃高。”拟象不同,寓意不异,皆《老子》之“枉则直”也。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鸣兼哀乐,义并讽颂 完整地辩证地认识和利用韩愈的“不平则鸣”理论

    林天均

    <正> 钱锺书先生称引西方作家歌德的话:谈艺者“须能入能遍能透”,遍则不偏,入而能出。这可看作是钱先生的一个悬鹄。他在巨著《管锥编》和一些专题论文中,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传统文论观点,善于辨玉璧,弃珷玞,辩证地加以扬弃;对一些殊中肯綮但尚未周匝的文论观点,长于研几探微,光其未申之义,使其趋于周匝。“是是非非,务尽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随”,使这些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论观点,淘沙见金,尽去微瑕益臻完美。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动名词和受动名词的语序变化及其它

    李作南 ,李仁孝

    <正> 1.0 语序,一般是指词同词相组合的排列次序;也可以指词同词组或词组同词组相组合的排列次序;在分析句子时,还可以指句子成分同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词组本身就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起来的,因此,语序常常又称为词序。汉语的语序有很大的固定性。它表现着语句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我读书”这个句子,它在语法上体现着“主—动—宾”的结构关系,逻辑上则属于“施—动—受”的语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汉语词组组合中的歧义现象

    辛尚奎

    <正> 词组是由词按着时间的次序在空间上先后相续组合而成的,形成语词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是有条件的。语言中语词的有意义的组合,不仅产生新的较语词更为复杂的意义,而且词与词之间都产生一定的句法关系。为表示这种句法关系,就要运用一定的语法手段。布仑菲尔德在其著名的《语言论》中指出:“语言形式有意义的配列构成这种语言的语法。一般来说,语言形式有四种配列方式:词序、变音、变调、选择”。(见《语言论》第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左传》量词的分类

    李佐丰

    <正> §0、量词分类量词是粘着于数词之后的词类,表示人、物的数量单位。从历史的观点看,汉语中的量词是由少而多地发展起来的。在《左传》中,还没有动量词,而其它的量词则已略具雏形。本文讨论《左传》中量词的分类。按照形式逻辑对划分的规定,在划分时,每次只可以使用一个标准,所以,我们对《左传》量词作如下的分类,首先,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准量词两类。然后,再分名量词为天然量词和人工量词,而准量词则分为时间量词和空间量词。

    198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801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