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1

  • 试论唐河朔三镇内外矛盾的发展演变

    樊文礼

    <正>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朝廷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后,无力彻底消灭其余部,不得不任命降将张忠志(即李宝臣)为成德军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军节度使,裂河北土地以处之。

    1983年04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996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俺答汗征卫拉特史实

    薄音湖

    <正> 著名的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凭借他称雄北徼的威势和本人的雄材大略,在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经两度征讨西北部的卫拉特;同时,在俺答汗控制之下的鄂尔多斯部也曾两度远征卫拉特。先后四次用兵西北的结果,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北部和中亚地区的

    1983年04期 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右翼之战”与达延汗统治的最终确立——《蒙古源流》选译并注释

    乌兰

    <正> 公元1510年(明正德五年),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爆发了一场蒙古统治阶级内部的大规模战争,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右翼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达延汗的汗权最终得以确立。在此之前,虽然达延汗已大大削弱了瓦刺的力量,并且消灭了实力雄厚的劲敌亦思满太

    1983年04期 3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连自昕

    <正>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完整的理论体系,决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先进思想遗产,科学地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真理。

    1983年04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熹“理一分殊”刍议

    苗恆泰

    <正> 朱熹,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我国有深远影响。“理一分殊”是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它、实事求是地估价它的历史作用和理论意义,对于全面掌握朱熹的思想和宋明以来的中国哲学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983年04期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农商经济合同

    陈又遵

    <正> 全国各地正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积极推行农商经济合同制,积累了新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3年04期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古典经济学人口思想和马克思完成人口学说的革命

    沈斌华

    <正> (一) 十七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期,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口规律和人口问题的特殊性,但他们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人口观点,其中有些不失为前无古人的创见,对于人口

    1983年04期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论女真族剧作家李直夫的杂剧《虎头牌》

    车锡伦 ,袁爱国

    <正> 李直夫是元代女真族副作家。关于他的生平,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元锺嗣成《录鬼薄》说池是“女直(真)人,德兴府住,即蒲察李五”,并著录了他的十一种杂剧。天一阁本《录鬼薄》贾仲明补《凌波仙》弔词云:“蒲察李五大金族,《邓伯道》《夕阳楼》《劝丈夫》,

    1983年04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谈《左传》三类复合使动式

    李佐丰

    <正> §0 复合使动式0.1 在《左传》中,使动的表示可以取两种形式:单一的形式和复合的形式。单一形式主要是由单个的谓词带上宾语构成的,如:

    1983年04期 9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左传》的兼语省略

    史震己

    <正> 古汉语当中的兼语常常可以省略,动词“使”字后面的兼语省略现象则尤为常见。但是,关于兼语省略的问题有两种说法我们觉得是值得研究的。一种说法是,“当兼语是代词‘之’时,可以省略。”(见周秉钧先生《古汉语纲要》

    1983年04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1983年04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