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184

  • 论西方美学中的黄金分割

    陈华中

    <正> 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谈创作经验时说:“在《战舰波将金号》里,不仅影片的每个部分,而且整个影片(它包括两个高潮,即完全静止点和最大限度高潮点),都是极严格地遵守着黄金分割——按比例结构——的规律的。”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感觉到,黄金分割律对某些艺术家的创作确是影响不小。在本世纪

    1983年03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5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手稿》到《提纲》——对1844—1845年初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关系问题的一点浅见

    侯相林

    <正>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称《提纲》),是马克思完成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之后,着手创立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初期,所写下的两部代表作。虽然这两部作品从写就的时间上看,只有四、五个月之隔,从形式上看,都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

    1983年03期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妃诗杂说

    彭海

    <正> 赵釴在《鷃林子》一书中写道:“苕溪设古今人作明妃词曲多一意。唯吕居仁独不蹈袭,其诗云:‘人生在相合,不论胡与秦。但取眼前好,莫言长苦辛。君看轻薄儿,何殊胡地人。’夫诗在言志,岂贵新奇,此何指谕。呜呼,是诗也,使李陵闻之,诚中阿堵。若诵于苏子卿之侧,当咋舌自愧矣。”(见《丛书集成·鷃林子》)

    1983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

    刘成

    <正>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民族理论界和史学界过去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遗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以来,这个问题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1983年03期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60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五篇《胡笳《十八拍》

    彭海

    <正> 许多评析文章指出,蔡琰《胡笳十八拍》一作的思想感情,是大汉族主义的消极思想。当然,作为艺术作品在文学史上还是有他的一席之地(尽管这个长诗,会是个伪托蔡琰之名)。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后,又有刘商、王安石、李元白和王慎中,又写了《胡笳十八拍》。《玉海》曰:“《胡笳十八拍》,汉蔡琰撰。幽愤成此曲,似入琴中。唐刘商,宋王安

    1983年03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二月党人彼斯节里和他的宪法大纲《俄罗斯真理》

    丁士超

    <正> 1825年,俄国一批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秘密革命团体成员,先后于俄历12月14日和12月29日分别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后人根据起义的月份称这些贵族革命家为“十二月党人”。

    1983年03期 3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伊盟事变”的起因和国共两党的政策

    金海

    <正>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封锁和包围陕、甘、宁边区,为了同化和消灭蒙古民族,在伊克昭盟地区推行了一条“反共灭蒙”的反动政策,从而酿成了震动全国的“伊盟事变”。这次“事变”不仅在蒙古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而且在中国新民主主

    1983年03期 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板升城考

    李漪云

    <正> 明朝嘉靖末年,蒙古土默特部蒙汉人民建了一座名为大板升的城,该城建于何处,日本和田清博士以为即归化城,余元盦、陶克涛诸先生也认为大板升城是归化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大板升城就是归化城。我们认为不然,它是在其迤西,在今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附近。

    1983年03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威尼斯商人》的主要人物

    杜宗义

    <正> 剧中出场人物数十人,有名称者十九位,除小丑朗斯特洛。高波和他的父亲外,按其思想倾向,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如安东尼奥及其朋友、鲍西娅及其侍女、和威尼斯公爵、杰西卡等。一类是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封建落后观念的人物,如夏洛克及其朋友杜伯尔、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等。其中,个性最明鲜,作

    1983年03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达斡尔语记音符号

    恩和巴图

    达斡尔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不到十万的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语言和相当发达的民间口头文学。但由于达斡尔族没有文字,在记录自己的语言及搜集、整理、研究语言文学方面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达斡尔历史语言文学学会于一九八○年初委托恩和巴图同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这个《达斡尔语记音符号》。初稿拟就后,曾在语言学界及达斡尔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征求了意见。最后由学会成立了技术小组,对记音符号进行了审查修改。于一九八一年三月达斡尔历史语言文学学会理事会讨论通过,并于本年十二月召开的该学会首届年会上公布试行。嗣后,又根据一九八二年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的决定分别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锡林浩特进行了试教。干部群众一致认为该记音符号比较适用,易于掌握。《达斡尔语记音符号》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制定的。它在字母形式及字母读音方面基本上同《汉语拼音方案》一致,并且不创制新字母,不增添附加符号,力求做到简便易行。在此原则基础上,规定了适合达斡尔族语言特点的简单拼写法。制定这样一个记音符号对尚无文字的达斡尔族来说,是有很多益处的。它不仅可以成为记录民族语言、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以及进行文艺创作的辅助工具,而且对学习其他语言文字也会带来方便。为了更广泛地征求意见,本刊刊登了《达斡尔语记音符号》。

    1983年03期 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英语中的同源异形词

    米济生

    <正> 词被用来指称事物,表达概念,但是事物千差万别,概念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要呢? 当然我们可以创造新词,但由于语言是人们流交思想的工具,由于它的稳定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纯粹由主观杜撰出来的词是不可能为大家接受的,也就谈不上有生命力。我们举

    1983年03期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