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时鉴
<正>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所藏的一批包头契约,使我们得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一下清代内蒙古封建的土地租佃制和典押制,它形成的历史过程,它的特征,以及土地问题上蒙汉民族关系的阶级实质。这批包头契约共290例。最早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最晚是1953年的。其中清代的占大多数。共255例。我们要分析的是这255例,其余的暂时放一放。这255例契约可分为四类。A类是租地契约,共188例,又可分两种,甲种是农村耕地的租地契约,有71例;乙种是村镇地基的租地契约,有117例。B类是典地契约,有一例。C类是典卖房院契约,有5例。D类是借钱契约,有59例。
1978年01期 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到何之
<正> 一二一○年,蒙古开始攻金。次年,先锋入居庸关,抵中都城下,长城以北金所属州县,无不残破。一二一三年秋,又分兵三路大举南下,凡破金河北、山东、河东九十余郡。次年春,三路兵还,屯大口围迫中都。金纳女币求和,蒙古退兵。五月,金迁都开封,中都遂于一二一五年五月为蒙古攻占。此后,蒙古主力西征,金苟延残喘近二十年,直至一二三四年正月终于灭亡。“有金南渡,河北群雄如牛毛”。“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甲者戈者骑者徒者各万焉,鸠民者保家者聚而为盗贼者又各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蒙古攻金战争期间河北各地汉人地主武装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汉人“世侯”的割据统治,先后历时半个世纪,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历史现象。本文拟从兴起条件,政治动向,作用,职能,内外矛盾,和削夺经过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汉人地主武装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1978年01期 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697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孙玉溱
<正> 项羽是我国秦汉之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公元前209年跟随叔父项梁,在今江苏省南部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号召,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牺牲后,项梁成为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实际领袖。这个期间,项羽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宋义继任起义军统帅。起义军前往河北援救赵国的途中,宋义心怀一己之私,观望不前。项羽当机立断,矫命诛掉宋义,率军渡过黄河。公元前207年,巨鹿一战,秦军被彻底打败,被迫投降。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进入关中。这时,刘邦已经在几个月前攻入关中,暴露出与项羽分庭抗礼、争夺天下的野心。进入关中的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他被刘邦的表面恭顺所迷惑,放弃了消灭刘邦军事势力的打算。他自己也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在主持分封十八个诸侯王之后,撤兵东归。从此,项羽和刘邦开始了
1978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光灿
<正> 在抓纲治国初见成效、文艺战线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正在引向深入的时候,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九六五年七月廿一日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这是我国文艺界的一件大事。毛主席在信中三次提到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指出“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昧同嚼腊”,并指示我们写新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毛主席在这里谈的固然是诗歌,但它对整个社会主义文艺创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毛主席不仅肯定了形象思维的存在,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这对于否定形象思维、极力兜售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反动文艺思想的“四人帮”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必将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1978年01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庄文中
<正> 关于鲁迅思想发展的过程,目前大致有两种划分法:(一)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二)1919年五四运动前称为早期(或称为初期),五四运动到1927年“四·一二”前称为前期,1927年“四·一二”后称为后期。关于第一种划分法: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产阶级及其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毛主席语)。当然,鲁迅从思想到生活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世界观发生了变化,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因此,只有把五四运动前后的鲁迅思想分为两个阶段,才能有利于阐述鲁迅思想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对鲁迅的决定性的影响。关于第二种划分法:与“后期”相对的“前期”这一概念,本身已包含“早期”。因此,把鲁迅思想发展分为“早期”(或“初期”)、“前期”、“晚期”,这种提法不太恰当。
1978年01期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宝音贺希格
<正> 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的手抄本现已发现了五种。除了我校蒙语专业合勘整理出版时所用三种手抄本以外,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还藏有两种手抄本(其中的一个是残本)。这些手抄本上都有“所抄”、“所写”年月。但转抄者们所注明的年月对研究者关系不大,所以人们不关心。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本,这个本上写有“抄于光绪五年”。人们很注意内蒙图书馆藏本和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本,前者注有“始写于道光二十七年孟秋上旬”,后者注有“写于壬子年孟秋吉日,修订于甲寅年中夏”。哈斯宝在他所译红楼梦的“读法”里写道:“这本书里,凡是寓意深邃和原有来由的话,我都旁加了圈,中等的佳处,旁加了点;歹人秘语,则划线标识”。可是上述五种抄本都无此种标识,由此可以断定这五种手抄本都不是哈斯宝的原译本。那么,这五种手抄本上出现的“写于×年×月”和“抄于×年×月”的所注年代是属于哈斯宝翻译的年代呢?还是转抄者们抄写的年代呢?研究者们有了不同的看法。
1978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时鉴
<正> 札荅札荅,蒙古语,在最早的蒙古族文献《元朝秘史》中已有载录。1201年,成吉思汗联合王罕同札木合打仗,两军相遇,会战于阔亦田地方。《元朝秘史》第143节写道:“布阵间,札木合军内不亦鲁黑罕、忽都合两人有术能致风雨,欲顺风雨击成吉思军。不意风雨逆回,天地暗晦,札木合军不能进,皆坠涧中。扎木合等共说:天不护祐,所以如此。军遂大溃。”在这段叙述中,蒙文原文三次出现“札荅”这个词,旁译分别为“能致风雨的事”、“致风雨”、“风雨”;还出现一次“札荅剌浑(?)”,旁译“致风雨的事”。“札荅剌浑”是由名词、“札荅”派生的复数形动词。在这里,“札荅”具有一种明确的词义。一些蒙古语辞典把“礼荅”释为雨天、恶劣气候、魔法、妖术等,当源于此。
1978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鲁青
<正> 内蒙古地区的手工业如同农业、商业一样,也有它的悠久的发展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十二世纪以前,内蒙古地区即已有了制革,毡毯、弓弦、箭簇之类的手工业。此后,又出现了锻冶和木作两业,蒙古语中最古老的词汇“达尔罕”(Darhan)就有“铁匠”和“木匠”两个词义。到元朝统一之后,官营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的手工业大多集中在大漠南北的新兴城镇,手工业匠人除了制造武装以供战事之需外,同时也生产日用品和精致的工艺品。元灭明兴,战争稍停,内蒙古地区的手工业开始停止兵器制造而投入诸如家具、食器、供器和装饰品之类的生活用品生产中,漠南蒙古地区还因地制宜就近吸收一批汉族
1978年01期 57-6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亦邻真
<正> 在传统字书中形象地称为gedes,直译就是“?肚”。这是一个圆唇元音符号,古蒙古语各种圆唇元音都离不开?。1)读舌高偏中的圆唇后元音ǒ,词首照例加字冠,作?;词中作?;词末作?。舌高偏中的圆唇后元音ǒ是原蒙古语故有的元音。经历过不同历史发展条件的蒙古语族各语言都有ǒ,说明这是一个古老的元音。八思巴字用?,即借用藏文的偏中圆唇后元音符号narǒ来标写ǒ,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现代蒙古语的ǒ,舌高已经降低,成为次低圆唇后元音了。就这一变化,我们还要在后面进一步讨论。ǒ元音在古蒙古语中同其他元音一样。见于词首、词中和词末。可是苏联的蒙古学家们却天真地相信,古蒙古语非第一音节中不可能有ǒ元音。他们把清代在蒙古书吏和喇嘛中流行的脱离口语、按型读字的死板读音,同真正的古代和现代的蒙古语音混为一谈。
1978年01期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