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锋;甄达真;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蒙古秘史》在蒙古族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关注不够。从语言文字、记载史实、叙事手法和历史观念来看,《蒙古秘史》的成书是对蒙古族史学的系统总结,标志着蒙古族史学的正式创立,并对其后的蒙古族史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蒙古秘史》在蒙古族史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3年04期 v.55;No.257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楠;
秦代推行“更名”政策,禁止臣民以国名“秦”为自己的名字。汉代则风行“以国为名”,从西汉中期到汉末三国,各个社会阶层中都存在大量以国名“汉”为名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秦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禁止臣民以“秦”为名,体现出了“独尊秦”的特点;汉则没有那么强的排他性,臣民在认同国家后广泛地以“汉”为名,体现出了“广宣汉”的特点。这种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汉两个王朝在治理理念上的差异。
2023年04期 v.55;No.257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陶然;
赵禥于景定二年提请张栻从祀孔庙,宋理宗允准。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赵禥提出这一请求,除受到自身教育背景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双重影响外,更有迎合理宗并拉拢理学人士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太子之位的政治目的。宋理宗基于对理学的推崇和在蒙古军南下背景下安抚人心的需求,同意了赵禥的请求,使张栻得以从祀孔庙。这一事件反映出的理学人士—当权者—皇位继承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南宋晚期理学地位提高和张栻得以从祀孔庙的深层原因。
2023年04期 v.55;No.257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春海;
1936年,在党内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步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书信统战工作。通过书信统战,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改善了国共关系,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书信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表现于必须坚决维护中共中央的权威,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必须坚持推进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
2023年04期 v.55;No.257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丹彤;
修昔底德的历史著作在希腊—罗马时代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到了古代晚期,由于拜占庭帝国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修昔底德的作品并没有湮没不闻,而是继续成为文化精英所阅读与仿效的典范。拜占庭的仿古史家是修昔底德“不朽遗产”的直接继承者,他们既延续了修昔底德以所在时代政治军事为主题的历史写作传统,又在固定词句、典型事件、人物形象三个由浅入深的层面上对修昔底德的文本加以模仿。在编年史家、教会史家当中也出现了重视记载军政事务、借鉴修昔底德文本的情况。史家们对修昔底德的继承与借鉴说明,古代晚期的史学体裁既各自演化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关联与交汇。
2023年04期 v.55;No.257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