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论列斐伏尔对现代日常生活的节奏分析

    李娟;杜晓丽;

    列斐伏尔在晚年提出用节奏分析法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并对其进行批判。他将节奏区分为自然节奏和社会节奏,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之所以呈现出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等特征,究其原因在于,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破坏了日常生活的自然节奏、资本主义对人们进行节奏规训,以及媒体的传播。应对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社会节奏化,应以“节奏分析学家”为主体,以诗意感知世界,以身体糅合节奏。

    2022年02期 v.54;No.249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列宁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陈睫;

    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高度重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且对意识形态的一般内涵做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阐释。到了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新理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根据这些变化及其出现的问题,列宁在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做斗争、区分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的同时,坚持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从否定性与科学性、批判性与建构性、阶级性与党性、主体性与价值性四个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使其理论内涵和精神特质与时代进程完美契合。

    2022年02期 v.54;No.249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唯物史观根基、主要内涵与发扬路径

    张海燕;杨艾灵;

    劳动精神是对劳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观念性表达。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通过劳动而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构成了劳动精神的理论前提。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提出既是对以往社会主义劳动观的赓续,又是对当代劳动新问题的回答。新时代劳动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在规范维度上,强调以诚实劳动为准则促进社会对劳动的崇尚;在情感维度上,赞赏以辛勤劳动为基础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在审美维度上,推崇以创造性劳动为载体增进“美丽劳动”的审美体验。新时代劳动精神中深邃的价值内核要求我们通过具体行动将其发扬光大,对此,可以从主体性角度切入,通过教育、制度、情感、实践四个层面弘扬劳动精神。

    2022年02期 v.54;No.249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共命运体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祁洞之;王鹏舞;

    余敦康先生在《夏商周三代宗教》中证明了文化共同体意识形成于三代宗教文化,根据此项成果,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即意味着文化人类学意义上“别自然”的过程,其革命意义在于为共命运体观念的理论建构与社会实践提供了现实条件。因此,若以共命运体-命运体之“两行成物之理”的系统化表达方式为理论路径,对《周易》文本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体系化的解释与创新,则可凸显其理论的“两行并建”性,而这正是“古之道术”的基本内核,是《周易》《黄帝内经》等文献的基本理论遵循,也是中国哲学道术体系的理论核心。因此,共命运体与命运体的两行并建关系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2022年02期 v.54;No.249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象学视域下的黑格尔意向性理论

    王运豪;

    一般而言,胡塞尔被认为是意向性理论的集大成者,但笔者认为黑格尔亦表达出对意向性的深刻把握。黑格尔认识到了悬置的意义及一切意识都是针对某物的意识。在某些方面,黑格尔对意向性的把握还更为深刻:他阐明了意向性的内在性,并关注到实践中的意向性。在这两方面,黑格尔凸显了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但黑格尔的意向性理论也存在问题,他对人的有限性并未充分关注。

    2022年02期 v.54;No.249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述要

    黄治国;

    绥远城驻防是清朝在北疆地区设置的重要军事驻防地,绥远城将军后来演变成漠南蒙古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对清朝维护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加强北部边疆的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在绥远城驻防建筑及布局研究、八旗军研究、绥远城将军人物研究、绥远城教育及民俗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在学科整合、研究视角选择、人物群体研究等方面仍待深入。展望未来,学者应在与绥远城将军相关的满蒙档案文献整理、多种研究方法应用、新研究视角开拓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绥远城驻防的研究。

    2022年02期 v.54;No.249 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天之途:明代入阁庶吉士群体量化研究

    张鑫;

    由明代首创的庶吉士制度,既是优秀青年官员的选拔制度,也是朝廷中高级文官的储育制度,承担着扩大统治基础、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等重大职责,被时人视为“通天之途”的官场捷径。针对入阁庶吉士竞争性选拔、针对性培训、最优化发展的路径探究,再辅以对该群体年龄、地域、身份等因素的量化分析比对,有助于进一步考察庶吉士制度与内阁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庶吉士制度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提供的相关启示、经验。

    2022年02期 v.54;No.249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匈人起源及其与丁零的联系

    陆安理;

    作为曾深刻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游牧民族,匈人在世界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关于这一民族的历史记载非常模糊,其来源仍存诸多争议。考古及文献资料表明,匈人最初可能起源于贝加尔湖地区,并曾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其文明程度和社会形态较为原始。发源于贝加尔湖以南的丁零在语言、人种、文化等方面与匈人相似。丁零在历史上曾西迁至阿尔泰山一带,形成西丁零,从时间、地理和历史记载来看,西丁零具备成为欧洲匈人的可能性。

    2022年02期 v.54;No.24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彼奥提亚同盟与底比斯霸权的兴衰

    罗俊睿;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数十年间,雅典由于战败而急剧衰落,底比斯趁势崛起。公元前379年,底比斯发生政变,次年重建彼奥提亚同盟。此后,底比斯率领彼奥提亚诸邦抵抗斯巴达入侵,捍卫了自身的独立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底比斯不仅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且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自己在同盟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盟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并未彻底屈从于底比斯。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底比斯维持了近十年的希腊大陆霸主地位。对底比斯而言,一方面,彼奥提亚是其战略核心、经济腹地,为其提供了对外战争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是其霸权兴起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同盟内部矛盾纷繁复杂,是导致底比斯霸权衰落的重要原因。

    2022年02期 v.54;No.249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三台》音乐形态及流传情况考述

    郭丽;周阳;

    《三台》作为乐府曲调诞生于北齐,在唐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宫调多达十五种;体制既有大曲形式,也有纯器乐演奏形式;所用乐器以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这些乐器多数来自丝绸之路,如觱篥、五弦琵琶等;《三台》还可配舞表演,宋代甚至出现了雷中庆等专擅《三台》舞的舞者。降及元明清,《三台》仍然可歌可舞。直至现代,根据长安古乐半字谱破译的《三台》曲谱仍可表演。由唐代至清,《三台》流传从未消歇,宫廷宴飨、文士雅集,甚至边疆域外皆可见到其表演盛况。

    2022年02期 v.54;No.249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方东树“以文论诗”之独特价值

    张月;

    方东树《昭昧詹言》核心的诗学理念是“以文论诗”,这一理念长久以来未获重视,甚至一度还被认为因袭桐城先辈之窠臼而具有保守性,由此受到贬低。但是方东树的“以文论诗”具有独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与传统诗家以文论诗的比较方面,方东树的“以文论诗”更为细致、全面、深入,更注重脉络构建。在与桐城前辈诗文观念的比较方面,对方苞,方东树在其“义法说”中添加了立诚、文法、道德等内容,对其尚略倾向有了笔法、章法、句法上的细致说明;对刘大櫆,方东树从创作与鉴赏入手,分析了诗与人的关系,变刘大櫆的神、气、势、法为学、才、法、识之排序,提出以顿挫之法相济,强调外部气韵;对姚范,方东树继承其创意造言的观念,提出专一用功而后博学诸家的学诗取径,去除“援据”,强调“序题”,更强调古文对诗歌创作的塑造提升作用;对姚鼐,方东树绕开其“考据”之说,重铸“文、理、义”来强调诗歌之内核与外壳,承接其“阳刚”之美的论述,又对可能造成的弊病和补救方法进行创造性说明。整体而言,方东树的“以文论诗”在打通诗与文二者关系、对桐城家法之继承与创新、丰富传统诗学之内蕴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独特价值。

    2022年02期 v.54;No.249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钱贵霞;苏日娜;

    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驱动下,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消费升级角度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明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费总量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均能发挥显著中介作用;电子商务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同时,还有助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变革,推动各产业升级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建议。电子商务发展仅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积极作用,这一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未体现,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跃升。

    2022年02期 v.54;No.249 9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8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算法的法律规制——基于隐私保护的视角

    杜红原;

    互联网平台、数据和算法是数字经济的三要素。平台通过算法应用数据来实施其商业行为,算法构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所在。算法促进了平台企业的发展壮大,繁荣了数字经济,但算法据以运行的数据深度挖掘也引发了个体的隐私担忧。算法自动化决策行为已广泛而深度地嵌入我们的私人生活。基于这样的现实,为有效规制算法、保护隐私,需要做到两个平衡:一是,重新厘清隐私、数据与个人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扩大隐私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数据主体数据隐私权,平衡算法自动化决策使用者与相对人不对称的“权力-权利”关系;二是,通过制度设计和技术手段,平衡隐私保护与数据使用之间的关系。

    2022年02期 v.54;No.249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