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46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结构内涵、功能与构建

    任维德;

    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结构调整的基本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是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基本内容与鲜明特色,构成了调整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调整国家中央与地方,特别是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之间关系的根本遵循,构成中国特色单一制国家结构的新内涵。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为此,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建立健全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法律体系、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完善"一国两制"和推进国家完全统一,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导与思想基础、宪法法律规制与法治基础、物质保障与民生基础及政治保障和统一的国家基础。

    2021年06期 v.53;No.247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8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公共安全的特殊性及其治理

    李俊清;聂玉霞;

    中央基于内蒙古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赋予其"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战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战略运行过程中,面临或潜在面临着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双碳达标压力大、战略资源开发不足、农牧业水平不高、现代化生产相对滞后、宗教渗透与跨境犯罪等诸多风险挑战。因此,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增强生态"绿色力"、维护政治安全"保障力"、增进能源和战略资源"支撑力"、确保农牧业"基础力"、提升中华民族"聚合力",通过打造"平安内蒙古"为"富裕内蒙古"和"亮丽内蒙古"提供保障。

    2021年06期 v.53;No.247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链条—多主体”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的特征分析——基于133份市级政策的文本分析

    任丙强;武佳璇;

    构建垃圾处理"全链条—多主体"的分析框架,对133份地级市政府颁布的垃圾分类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各市当前普遍呈现前端分类政策趋于成熟、中端收运政策明确、末端处理政策相对滞后等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各主体在政策文本中的重要性不同。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在前端分类阶段形成合作治理的态势;中间和末端环节以政府和企业为主,社会组织和个人则较少参与。从多元治理角度来看,应进一步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建立拾荒者合作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回收并捐赠生活用品,等。在垃圾的末端处理中,应当充分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作用,尤其是在垃圾处理厂选址、垃圾处理方式等问题上,应当引导全社会参与,提高垃圾处理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促进垃圾生命全链条形成闭环,助力"垃圾围城"困境的破解。

    2021年06期 v.53;No.247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7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地区在校青少年吸烟行为生态系统分析及干预路径

    孙吉旺;李晓枫;徐海霞;巴特尔;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成长健康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吸烟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内蒙古地区12—24岁1224名有吸烟史的在校青少年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内蒙古地区在校青少年首次吸烟多在高中时期,出于好奇和从众的心理状态,第一支烟的来源多为朋友赠予;对吸烟危害有一定的认知,较少从事体育运动;家庭中父母对吸烟的态度以反对居多;校园多处有禁烟提示,却常见学生、老师抽烟,主要吸烟场所为学校卫生间。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在校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维度出发,提出内蒙古地区在校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干预路径,有助于降低在校青少年的吸烟意愿,减少在校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提高内蒙古青少年的健康水平,进而增强内蒙古地区的未来发展动力。

    2021年06期 v.53;No.247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在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中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睫;马子杰;

    在继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总结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有其深刻的历史定位。这一构想是大同世界的当代映照,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佳方案,更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起点,应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深入剖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理论创新和贡献。

    2021年06期 v.53;No.247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路径及其战略意义

    徐昕;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迫切需要更利长远的经济发展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分析新发展阶段的国内外形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从畅通供给侧、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打造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扩大高水平开放等方面指明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而且回应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凝聚成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是在当前和今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有效战略举措。

    2021年06期 v.53;No.247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6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逻辑理路略析

    王磊;

    党的作风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是直接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围绕此主题阐发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理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论断就是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论断内蕴了由浅至深的逻辑理路:一是证成根据——"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二是实质意涵——"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三是践履方略——"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准确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和相关论述,对于纵深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群众根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1年06期 v.53;No.247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7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系理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苏丽娜;陈彦余;

    关系理性从马克思的"现实的人"出发,运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思维,以自身与他者的现实的交互性的社会关系为依据,将他者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寻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和谐共生。通过对虚假共同体中"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的反思,关系理性完成自觉的理性形态的转换,为个体和共同体的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关涉人的生存,克服客观理性下共同体对个人的压制,以及主观理性膨胀导致"共同感"的丧失。在关系理性的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为自身的在世意义,形成自身和共同体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2021年06期 v.53;No.247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党内法规建设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丁鹏;秦虹;

    地方党内法规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地方党内法规的建设水平关乎整个党内法规体系的构建。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建立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实施体系及有力的保障体系为目标,全面审视地方党内法规建设实践中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内蒙古自治区的党内法规建设在党内法规的制定、实施和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要着眼于党内法规理论研究水平、建设经验、宣传普及度、人才与工作机构设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以问题为导向,从保质量、促实效、强保障等方面入手,推进自治区党内法规建设与发展。

    2021年06期 v.53;No.247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党委政法委员会协同监督机制研究

    周珩;石炳杰;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执纪监督职能和党委政法委员会的执法监督职能是党内监督范畴的重要内容。因党内监督体系内在构造而形成的矛盾是影响政法领域内监督机制有效贯通的主要因素,欲理顺二者的协同监督关系,须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为基础,把握实现二者协同监督的总体要求,在预先调查的管辖问题上区分党内和党外监督对象及违纪和违法行为,明确纪委与党委政法委监督工作的衔接标准,发挥党委政法委诉前协调程序的主体作用,从而为实现新时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与政法工作机关履行监督职权、彰显监督功能、形成监督合力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2021年06期 v.53;No.247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5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于亚杰;

    高校基层党建是新时代下党建整体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高校开展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次有益的探索。高校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高校建成"双一流"大学、对建设廉洁校园都有所帮助。但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要克服一些如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机制存在短板、作风建设不足等问题的困扰。高校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将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加强党组织的学习能力、贯穿法治思维、强化监督机制、发挥思政课教师引领作用、借助大数据等手段来提高高校党建整体水平。

    2021年06期 v.53;No.24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略古详今,同心外扩——试论《史记》的内在逻辑结构

    沈意;

    《史记》的内在逻辑结构实际上是由若干圆组成的大同心圆,圆心是《平准书》和《货殖列传》,由圆心向外,当代史是第一层,现代史是第二层,近古史是第三层,上古史则是第四层,越靠近圆心的地方密度越大越详细。整个结构就像个星系,无论远近都围绕着中心旋转,这个中心就是《平准书》和《货殖列传》。而太史公之所以在《史记》中构建这样一个逻辑结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2021年06期 v.53;No.247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及其创作

    赵红菊;

    作为"国初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以独树一帜的词风照亮了清初整个词坛,成为清初词学中兴的代表。对于创作,纳兰有着独到且深刻的领悟和体会,形成明确的创作思想和理念,并在创作中很好地给予贯彻和实践。他对词的定位、功能、特征、创作方法及审美价值等问题的认识和阐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分析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对更好地理解其词作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6期 v.53;No.24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9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萧乾小说研究述评

    云韬;高雅静;

    梳理并总结萧乾小说的相关研究对深入把握萧乾的文学成就,对推进中国现代小说、翻译、新闻等文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萧乾小说的研究成果表现为萧乾小说与京派小说的复杂关联,萧乾小说的自传性,萧乾小说的儿童视角,萧乾小说的基督教文化内涵,萧乾小说对中西作家小说创作技法的吸收、融合与独创,以及萧乾小说特色的整体及单方面归纳六个方面。对现有成果的及时汇总爬梳有助于相关学者根据现有研究的薄弱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有效研究。

    2021年06期 v.53;No.24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伍慧明小说《望岩》的新历史主义书写

    魏新;

    伍慧明小说《望岩》有新历史主义倾向和特征。"纸生仔"和"坦白计划"这段特殊的历史给美国华人移民造成了长久创伤,并迫使华人社区陷入"沉寂"。伍慧明将客观史料、个人经历与虚构想象结合在一起,对美国华人先辈的经历和遭遇进行叙述、阐释和重写,来完成自己对"纸生仔"和"坦白计划"这段历史的重新建构。《望岩》的新历史主义书写揭示了掩盖在宏大历史叙事之下的复杂社会矛盾,复活了以华人移民为代表的美国社会边缘群体的"他者声音",发掘了"纸生仔"及其后代心理创伤和身份认同困难的历史根源,达到了观照美国社会现实的目的。

    2021年06期 v.53;No.247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