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彦青;
唐王朝与周边民族战事不断,关心国政的唐代诗人大都写有民族问题、疆域问题或社会民俗变化的诗作。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唐王朝王权削弱、胡汉对立的动荡局势中,持攘夷尊王的民族观。元诗清诗创作受唐诗影响极大,李商隐作为有着独特诗歌美学的唐代诗人,深刻地影响了元代少数民族诗人和清代蒙古族诗人的创作。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变迁,"夷夏之辨"的内容在发生变化,而中华文学史上的诗人跨民族的诗歌美学接受,以及中华文化传统却是一脉相承的。
2019年05期 v.51;No.234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延花;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草原民俗诗歌彰显了诗人对草原的地域想象和对游牧文化的认同。随着元人正统观念的演进,草原民俗诗创作群体逐步壮大,形成了全元社会创作草原民俗诗的风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反映民俗的范围上,元代草原民俗诗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元代草原民俗诗的写作方式和叙事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说明元代将多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包容在国境之内,而多元文化经过拒斥、撞击,逐渐走向融合。身居其中的各族诗人心胸也变得更加开阔,极富包容性,能够用比较平等的眼光看待异质文化。
2019年05期 v.51;No.234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珊珊;
杭州驻防地处具有醇厚汉文化底蕴的江南地区,在地域文化的深度浸润下,形成了杭州驻防文人群体。这一群体是清代民族文学交融的典型。从驻防科举制度入手考证其仕进途径,可见晚清时期旗人对"国语骑射"的弱化,以及对汉文化不可遏止的倾慕。贵成的诗歌写作与杭州地域息息相关,是驻防文人地域认同表达的代表性诗作。以贵成为中心所形成的诗歌交游圈,既具有经受江南文化深度熏染的特点,又是晚清满蒙汉文学交融无间的范例。通过对贵成诗歌的考察,可以窥见杭州驻防文人群体的整体性文化认同。
2019年05期 v.51;No.234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庆格勒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向人民代表大会过渡的机构,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权建设,在内蒙古地区经历了普遍召开、形成制度和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等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尽管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在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功地完成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和进行社会民主改革等重要任务,并引入了民主讨论和协商机制,最终实现了向人民代表大会的过渡。
2019年05期 v.51;No.234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乌铁红;李猛;郝孝园;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是兼具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从地方感的视角分析其城市旅游要素感知,对城市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旅游者游记文本数据的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感可以通过旅游者对地理区位、各种社会关系互相影响的环境的感知而体现;呼和浩特市旅游六要素在旅游者地方感形成过程中的匹配度有待提高;在地方感形成过程中,旅游景点的感知涉入度与景区的质量尚存在不对应现象;呼和浩特主题意象具有饮食独特性、民族风格性、地方历史性三方面的特征;城市的旅游集散功能是影响旅游者地方感的重要因素。
2019年05期 v.51;No.234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国军;陈俊达;
清格尔泰先生自1975年开始研究契丹小字,前期与刘凤翥等五位先生组成契丹文研究小组,发现了378个原字,确定了一百四十多个原字的音值,并释读出契丹语词四百多条。后期,清格尔泰先生继续致力于契丹文字研究,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参与了《契丹小字再研究》一书的编写与整理工作。清格尔泰先生在契丹小字原字研究、词语研究、语法研究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契丹小字研究》《契丹小字释读问题》等著作,将我国的契丹文字研究推向了世界前沿,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9年05期 v.51;No.23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建新;
《形影神并序》是内容紧密关联的一组诗,集中系统地反映了陶渊明的生死观。诗人指出:生死是相伴相随的,因为你活着,所以必定要死去;从生命诞生以来,没有人长生不老;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是可以例外的。委运乘化,不喜不惧,才是人们对生死应采取的态度。为了清晰地表达对死生的了悟与穿透,陶渊明在具体讨论时采用了"一主二客"的说理方式。主客问答,不仅使论题充分展开,而且使严肃的哲学讨论具有新鲜活泼的意趣。
2019年05期 v.51;No.234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文开;
史诗英雄的产生需要特定的传统、特定的时代,乃至特定地域的支撑,不同的传统、时代、地域培育出不同的史诗英雄。史诗英雄有着非凡的力量、出身高贵、强烈的荣誉感及英雄主义等显而易见的共性,而他们各自所属民族和时代的集体意志、精神气质、理想愿望和道德习俗等又决定了他们的个性。
2019年05期 v.51;No.234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崔荣;
当代内蒙古诗歌的特质是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草原诗学。草原诗学的地理起点是草原,建构者是作为内蒙古诗人共有身份认同的草原诗人,草原意象系统是草原诗学的主体意象系统和实现凭借,凝练和传递坦荡自由、生生不息的草原精神让草原诗学具有内在风骨,思想力度、哲学深度和实践性,至此,草原诗学最终完成。
2019年05期 v.51;No.234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