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8

蒙古学研究

  • 论高士奇蒙古行纪中的扈从诗

    冯文开;赵志强;

    高士奇蒙古行纪中的扈从诗歌颂了康熙的功德,记载了康熙巡经蒙古的史实及蒙古高原的历史文化,描述蒙古高原的物产、饮食、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抒发了思乡念亲之情。这些诗作体现了高士奇作为江南士子对蒙古高原的认识和了解,是蒙汉文化交流的见证,是研究康熙蒙古行纪和高士奇所经蒙古地区情况的重要文史和地理资料。

    2018年03期 v.50;No.22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蒙古时期中原文人“宗唐”的思想因素

    樊运景;

    金元易代及女真、蒙古相继入主中原之际,战乱频仍,致使儒家思想危机重重,文风浮艳。于是有志之士倡导唐人诗作以重振风雅。中原文人倡导"以唐人为法",亦受到两宋理学的影响,即论诗强调吟咏性情,修辞立诚。"宗唐"思潮亦体现了金代士人及其子弟的正统观念。可以说,"纂李唐之英华,续中州之元气"是蒙古时期中原文人普遍的愿望。

    2018年03期 v.50;No.22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蒙古族乐曲《白翎雀》探考

    王汉民;

    《白翎雀》是元代著名的蒙古族乐曲,明清时期亦多有演出。相传该乐曲是元世祖忽必烈感白翎雀之声情而命硕德闾所作。该乐曲为弦乐曲,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弹奏的乐器有筝、琵琶、胡琴等,有独奏、合奏及为歌舞伴奏等演出形式。乐曲始则"雍容和缓",终则"急躁繁促",有"怨怒哀嫠之音"。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欣赏者会有不同的声情感受。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太平之音、亡国之音的声情区别;从家庭层面来看,有夫妻相守、夫妻离散的声情区别。

    2018年03期 v.50;No.226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论明代程朱理学的官方化及其对史学的消极影响

    李德锋;

    程朱理学于明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官方化。明代统治者通过官方提倡、与科考制度结合及编定三部《大全》等方式,充分利用程朱理学的理论漏洞,进一步片面发挥其学说中君权神授的逻辑理论,忽略其社会批判意识,从而完成了对程朱理学的官方化改造,巩固了君主的政治地位,推扬了君主最高道德审判权,以进一步适应明朝"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的立国宗旨。同时,程朱理学的官方化还可以从"程朱复出"的方孝孺的惨淡际遇中看出。经过官方化改造的程朱理学,由于奉统治者的意志马首是瞻,这弱化了明代的史学意识,各种泛道德历史评论削弱了史学的客观性,风行的纲目体局限了学者视野,立足于道统建设的学案体加剧了门户之争,使得官方化程朱理学影响下的明代史学呈现出一种萎靡的学术气象。

    2018年03期 v.50;No.226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9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汉景帝形象在中国古代的塑造与衍化

    刘宇辰;

    汉景帝之为政以法家术制为主,重富国强兵,加强集权,在历史上本应是一个有为强君的形象,但在黄老、儒学思想浓厚的中国古代史学界,对其形象的塑造却并非如此。史书中的汉景帝形象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隐晦地批判其刻薄专制,但仍然赞其富国、统一之功。至班固著《汉书》之时,由于班固受儒家重义轻利、重文治轻武功思想影响,忽视了景帝富国、统一之功,又由于其尊汉的倾向,为景帝避去了专制刻薄之过,塑造出了"景帝遵业"、恭俭养民的仁厚形象。这一形象也流传于六朝。至唐宋以后,随着《史记》研究的深入,汉景帝的形象又加入了刻薄寡恩的成分,最终形成了历史上固化的景帝形象——以继文帝恭俭无为之业著称,又由于其刻薄寡恩而被评为中主。

    2018年03期 v.50;No.226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自由、选择与幸福:亚里士多德道德责任理论探析

    闫咏梅;

    自由、选择与幸福是亚里士多德道德责任理论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对应于他的意志自由理论、意愿行为理论和道德价值理论。虽然亚里士多德没有专门而系统地论述道德责任理论,但这三个理论以逻辑理路形成他道德责任理论的完整体系。简言之,道德责任的确立以意志自由为前提,以是否出于意愿选择为根据,以能否促进人类幸福为基准。有些学者批评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责任理论不完善,事实上,在分析亚里士多德道德责任理论,把握他的思想要义后,我们发现:无论道德责任的程度,还是评价的根据与标准,以及特殊情境下道德行为的责任认定,他都给出了明晰的答案。

    2018年03期 v.50;No.22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4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分配正义中运用应得概念的困境与出路

    宗民;

    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哲学史上在探讨"正义"问题时有着以"应得(desert)"作为核心依据的悠久传统。当代政治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政治哲学家——尤其以罗尔斯为代表——拒绝了这种传统。他们批判了应得在分配正义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因之提出了极为有力的理论和论证。应得概念,从直觉上而言是很难从分配正义的理论建设中被彻底清除的。如果要继续在分配正义领域运用这一概念,就需要在明晰诸多针对它的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在严肃的理论论证层面为应得概念寻找出路。

    2018年03期 v.50;No.226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 我国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沈亚平;张庆轩;

    我国地方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编制、执行的全程中面临着规划价值导向、目标设定、功能定位、管理跨度、综合统筹等方面的失衡与冲突问题。这些问题的相互叠加削弱了其对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与约束力。因此,有必要从地方实际出发,探索解决规划全程中的关键问题,更好地实现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落实上级意图、凝聚社会共识、科学指导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2018年03期 v.50;No.226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元共治下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理论、实践、反思与前瞻

    李艳丽;

    多元共治是城市社区共识性的治理选择。近年来,学术界对城市社区治理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议题多聚焦于以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构成为主的合作互动和城市社区治理的民主制度建设,在实践探究上多关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多元主体权利和职责边界及社区空间的研究。整体上城市社区治理研究表现出集中于宏观层面上的模糊性研究、对制度学习的急功近利、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不匹配、忽视"移植性"研究所带来的本土化反应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城市社区空间治理、分类治理、社会网络、公共服务等治理研究中应该受到学界重视。

    2018年03期 v.50;No.226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43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

    孙全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非一句空洞口号,而是肩负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责任,也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全体中国人的力量。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有很多成果,但或过于学术化或过于通俗化而有所不足,我们需要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以民族精神为"根"对"中国梦"作系统而富有一定深度的全面阐述。这既是对"中国梦"研究的深化,也是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我们需要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实,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之"根"的立场,深刻阐述"中国梦"对克服现实生存困境的意义。

    2018年03期 v.50;No.226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规模化与组织化进程中的小农户研究

    达林太;郑易生;于洪霞;

    对内蒙古四个地区的50个家庭经营户、50个合作社和50个公司牧场的生产经营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其投入和产出,分析国家项目的绩效,发现亩均和劳均都是家庭经营户的效益最好,其次是合作社和公司牧场。究其原因: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更适应家庭经营。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保障家庭经营的生产地位,关乎农牧区的社区建立和国家的稳定,需要国家的制度保障。

    2018年03期 v.50;No.226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资源型地区经济周期与全国的比较研究——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

    李永军;耿秀明;刘晔;

    采用H-P滤波和C-M同步指数两种方法检验资源型地区在1990—2016年年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发现,资源型地区经济波动比其他地区强烈,经济周期长度、频率和幅度各不相同,伴随资源价格市场化的推进,资源地区和其他地区周期同步性明显增强。资源型地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有一定难度,转型的根本路径还是要遵循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规律,营造经济长期健康增长的政策和制度氛围。

    2018年03期 v.50;No.226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5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背景下拓展供应链金融的思路与途径分析

    苏汝劼;特木钦;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不能充分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导致供应链金融交易成本居高不下,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形成较为单一的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有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强化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突破供应链金融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过程中的技术和制度瓶颈,通过全供应链的数据挖掘,发展各种模式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拓展供应链金融。

    2018年03期 v.50;No.226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1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汉语兼语句的功能句法-语义分析

    邓仁华;樊淑颖;

    根据兼语句的及物性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五类——言语类、物质类、关系类、心理类、存在类。从句法和语义分析上看,言语类包括"说话者/主语/主位""语言过程/谓体""受话者/补语"和"言语内容/补语";物质类包括"动作者/主语/(主位)""物质过程/谓体""目标/补语"和"环境成分/状语";关系类包括"指定者/主语/主位""关系过程/谓体""标示/补语""价值/补语";心理类包括"感觉者/主语/主位""心理过程/谓体""现象/补语";存在类包括"环境成分/状语""存在过程/谓体"和"存在物/补语"。

    2018年03期 v.50;No.226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6K]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司法判决文书中的细节问题及其规范化建议

    袁乌日嘎;兰健;娄开阳;

    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判决文书在制作中存在标题书写不规范、机关代字易混淆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判决文书信息化建设。判决文书信息化必须具备细节完整化、框架结构化的条件。判决文书公开上网,利弊并驱,操作手段的不完善与细节的纰漏,不仅影响专业学习与普法宣传,也有损于中国司法形象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判决文书细节的规范化,有益于司法建设信息化的规范性,可以为智慧法院建设奠定基础。

    2018年03期 v.50;No.22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作为散文家的卞之琳

    唐小祥;

    卞之琳除了作为诗人、翻译家和诗论家,还有作为散文家的一面。收入《卞之琳文集》中的散文数量不多,但篇篇耐读。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沧桑集》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开掘和透视,呈现出鲜明的哲学意识,是对中国散文"说理"传统的隔代回应;写于晚年的回忆散文则真挚朴实,含蓄幽默,在闲适小品、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之外另辟"诗人散文"之新路,对拓展20世纪中国散文的文体形态,以及更完整、准确地理解他的诗歌、诗观乃至创作奥秘,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价值。

    2018年03期 v.50;No.226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我国共有物的裁判分割研究——以“原旨主义”的思考为径

    李左峰;

    目前在我国,共有物分割较多地出现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及遗产继承中。全国人大正在制定"民法物权编",因此,共有物的分割究竟是采行"规范目的"解释或是"原旨主义"解释,值得立法者思考。"原旨主义"主要从立法者的立法原意出发,符合立法精神,符合现阶段的实际需要。

    2018年03期 v.50;No.226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大学学者风范

    <正>李树新,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学会会长、内蒙古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李树新教授一直以文化语言学研究为主导方向,研究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不断探索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哲

    2018年03期 v.50;No.22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发表蒙古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新闻学、管理学、文化艺术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投稿途径请登录内蒙古大学学报网站http://ndxbskb.imu.edu.cn/点击"在线注册",进入作者投稿系统。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表清晰、用字规范,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

    2018年03期 v.50;No.22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