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锋;程朱理学于明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官方化。明代统治者通过官方提倡、与科考制度结合及编定三部《大全》等方式,充分利用程朱理学的理论漏洞,进一步片面发挥其学说中君权神授的逻辑理论,忽略其社会批判意识,从而完成了对程朱理学的官方化改造,巩固了君主的政治地位,推扬了君主最高道德审判权,以进一步适应明朝"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的立国宗旨。同时,程朱理学的官方化还可以从"程朱复出"的方孝孺的惨淡际遇中看出。经过官方化改造的程朱理学,由于奉统治者的意志马首是瞻,这弱化了明代的史学意识,各种泛道德历史评论削弱了史学的客观性,风行的纲目体局限了学者视野,立足于道统建设的学案体加剧了门户之争,使得官方化程朱理学影响下的明代史学呈现出一种萎靡的学术气象。
2018年03期 v.50;No.226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9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刘宇辰;汉景帝之为政以法家术制为主,重富国强兵,加强集权,在历史上本应是一个有为强君的形象,但在黄老、儒学思想浓厚的中国古代史学界,对其形象的塑造却并非如此。史书中的汉景帝形象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隐晦地批判其刻薄专制,但仍然赞其富国、统一之功。至班固著《汉书》之时,由于班固受儒家重义轻利、重文治轻武功思想影响,忽视了景帝富国、统一之功,又由于其尊汉的倾向,为景帝避去了专制刻薄之过,塑造出了"景帝遵业"、恭俭养民的仁厚形象。这一形象也流传于六朝。至唐宋以后,随着《史记》研究的深入,汉景帝的形象又加入了刻薄寡恩的成分,最终形成了历史上固化的景帝形象——以继文帝恭俭无为之业著称,又由于其刻薄寡恩而被评为中主。
2018年03期 v.50;No.226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