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6

蒙古学研究

  • 典型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状况及特征比较——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

    段成荣;冯乐安;秦敏;

    人口迁移流动是人口发展变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发现:内蒙古跨自治区流出与流入人口规模相当、分布相似;内蒙古流动人口以区内流动为主,集中在主要城市;内蒙古人口流动参与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汉族、蒙古族流动人口特征具有明显区别。当前应该充分认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殊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人口参与到人口流动的大潮中去。

    2017年06期 v.49;No.223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62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元代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生平事迹考

    曹金成;

    囊加台是元代中期四川行省平章,在两都之战后起兵反抗文宗,兵败而被处死。当前学界对此人的了解,主要来自《元史》的相关记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钩稽元代文献,不但能够全面考索囊加台的生平事迹,还可进一步深入认识两都之战及与此相关的皇位之争。

    2017年06期 v.49;No.22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元代族群互动中的语言兼用现象

    许晋;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族群语言接触与碰撞最为活跃的时期,语言兼用成为元代社会语言生活最典型的特点。元代多族群杂居共处的居住格局、宽松的语言文字政策等使元代出现大量双语人甚至多语人,而学校教育、科举、婚姻、宗教等因素是元代语言兼用现象广泛存在的重要影响因子。

    2017年06期 v.49;No.22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文学本位、经典化效能与多元文学史观的初步形成——以《诗选刊》为中心的20世纪80年代诗歌历史考察

    崔荣;

    《诗选刊》表征与见证了中国当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它显示出的文学本位立场与标准,令其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重要的诗歌现象,并在文学政治一体化的格局中成为敏锐而勇敢的先行者与破冰者;同时也在诗人经典化过程中发挥独特的效能;而其开阔多元的文学史观则保证了当代中国诗歌版图的完整。《诗选刊》的文学史功能和意义,当被确认与重申。

    2017年06期 v.49;No.223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荒芜英雄路——张承志散文论

    郑萍;陈玉龙;

    张承志的散文创作历程,以其人生经历为界。"内蒙古草原——游牧岁月"突出了母亲和草原主题,"新疆文化枢纽——美的历程"表现了美的主题,"黄土高原——心灵圣殿"进入宗教主题,"去国之旅——抗战烟云"是他游历西方的产物。在这四个阶段的散文创作历程中,"为人民""追求美""重信仰"构成了张承志散文的三大特征。它们撑起了散文骨架,形成了张承志的个性化风格。

    2017年06期 v.49;No.22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志怪中的“小道”之学:论洪迈《夷坚志》中的民间知识世界

    解陆陆;

    洪迈《夷坚志》中蕴含着一个庞大的民间知识世界。从知识的来源上看,这一民间知识世界来源于一个地域分布广泛且组成成分复杂的故事提供者群体;从知识的面貌上看,这一民间知识世界呈现为一种"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整体知识面貌。但《夷坚志》也存在着浅显、琐碎和失于考辨的缺陷。从知识的构成上看,这一民间知识世界由经验知识和神秘知识两类知识元素构成。两类知识元素在《夷坚志》的故事文本中处于不同的表现层级上,但各自又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知识的"品格"上看,这一民间知识世界具有史学的"基底"和讲求实用的价值取向。从志怪小说的发展来看,《夷坚志》的这一民间知识世界是志怪小说知识性与学术性的一次"新变"。

    2017年06期 v.49;No.223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开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李院平;

    马克思恩格斯的开放思想源于他们的世界历史理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客观的历史过程,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共产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东西方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繁荣发展客观要求,国家实行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平等、和平的基本原则。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的今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开放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2017年06期 v.49;No.223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影响群体性事件不同结果的因素分析——基于三个案例的比较研究

    王庆忠;张荣华;

    近年来全国很多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出租车停运群体性事件。通过案例比较,借鉴情境与互惠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的相关内容,发现组织的情境、组织的互惠文化、组织的策略、组织的诉求和组织的政治环境等变量对群体性事件的结果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通过求异法对相关变量进行控制,可以发现,组织的政治环境变量,即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重视程度和处置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的结果至关重要。

    2017年06期 v.49;No.22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媒体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探析

    王琳琳;

    随着网络科技步伐的加快,自媒体时代正在以其"传播—互播"的特点转变并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时代,个体的或组织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更容易传播与被传播、影响与被影响、接受与被接受,各种社会思潮也借此温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冲击,使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对自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变得尤为关键,如何把握并利用好自媒体时代这一机遇期应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2017年06期 v.49;No.22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卡西尔文化哲学中的“形式”问题

    史俊杰;

    符号形式的文化哲学是一种新的批判哲学,其独到之处在于对文化符号的内在形式所做的先验层次的探究。文化形式,是各种文化符号内在的意义系统和先验构造,是心智形式的外在化和客观化。因此,研究文化形式可以达到研究人的精神创造活动的功效。文化形式既不是实体,也不是实存,但它是实在的,在人类心智活动中起着中介作用。文化诸形式在基本任务上是一致的,同时又存在着不能消除的差异。文化哲学的中心问题就是研究这些形式之间是如何相互限定和相互补充的。

    2017年06期 v.49;No.22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尔斯正义感优先性问题的论证及其反思

    闫笑;

    罗尔斯认为,正义感在个体欲求系统中的优先性是其道德心理发展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逐渐将正义原则的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欲求,由此获得了一种"无条件"的正义感。个体"无条件"的正义感是社会化的结果,是相对的和衍生的。

    2017年06期 v.49;No.223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帕菲特对斯坎伦准则中个人主义限定的批判

    宗民;

    斯坎伦是当代著名的契约主义伦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以个人的行为作为出发点,用微观的视角来考察个人道德的本质性问题。斯坎伦试图论证人们的行为何以是正当的,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是不是有着行为正当性的一般原则,并提出了契约论思想。帕菲特对其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出了"斯坎伦准则",并对"斯坎伦准则"内容中的"个人主义限定"进行了批判。帕菲特认为斯坎伦的"个人主义限定"本质上是对"分配正义的原则"认识上出现了错误。这显示了两个当代最重要的伦理学家、政治哲学家的理论学说中的一个关键分歧。

    2017年06期 v.49;No.223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二年律令》所见汉初奴婢家庭问题研究

    宁江英;

    奴婢地位的提升为汉初奴婢家庭的存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双方均为奴婢、男为奴女为庶人的官私奴婢家庭比较常见。在这样的家庭中,女方往往要尽到为人妻的义务,如为入罪的丈夫提供衣物。主人在主仆关系中处于绝对的优势,法律虽然允许奴婢家庭的存在,但当其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与主仆关系发生冲突时,一般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因此,汉初的奴婢家庭具有半独立性与非完整性的特征,这与当时奴婢半人半物的属性密切相关。

    2017年06期 v.49;No.223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塞琉古王国与帕提亚王国及丝绸之路

    高克冰;

    公元前3世纪初,塞琉古王国的疆域涵盖了从叙利亚地区到中亚的广大地区,占据了东西方贸易的主干道。塞琉古王国通过建设交通、统一铸币等政策,促进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发展。塞琉古王国的安条克、塞琉西亚等位于交通枢纽的商贸城市逐渐兴起。公元前3世纪中期,帕提亚王国独立后,塞琉古王国与帕提亚王国的关系,对东西方的陆路贸易的畅通与否,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帕提亚王国先后占据了伊朗地区和美索不达米亚,但它本身发挥着贸易中介作用,从印度、中亚到地中海东岸的商路并未中断。公元前2世纪后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正式连接起了长安到中亚的贸易路线,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至此,从中国到中亚、印度,再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全线贯通。直到罗马人到来之前,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地区一直由塞琉古王国统治,为罗马帝国经营丝绸之路西段奠定了基础。

    2017年06期 v.49;No.22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以审判为中心与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

    黄凡;

    确保证人出庭,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证人出庭制度的相关规定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仍不容乐观。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确保证人出庭为关键要求,这就为完善证人出庭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指引。逐步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完善证人出庭制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审判为中心。

    2017年06期 v.49;No.22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专利制度演进的历史解读

    刘磊;

    专利制度迄今为止六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专利制度的萌芽阶段、近代专利制度的形成阶段及专利制度的垄断与自由博弈阶段。某个时期专利制度内容的选择是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其时盛行的理论依据密切相关的,而且专利制度的前后变化也是存在必然联系的。专利制度萌芽阶段与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历史经济背景密切相关。近代专利制度形成阶段深受自然权利兴起和功利主义系统化两种理论的影响。专利制度垄断与自由竞争博弈阶段,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形成了博弈的理论根源,而各国关于垄断与自由竞争的功利主义分歧则对专利权保护发生着影响。当前,正值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之际,有必要从历史法学角度对一些热点问题重新审视。

    2017年06期 v.49;No.223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消费社会的城市环境与空间体验

    刘军奎;

    经济持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迈入了消费社会门槛,庞大的人口群体在参与消费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城市社会环境塑造的巨大威力。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国城市将整体性地迎来消费社会时代。消费与环境之间的张力增大必将深刻影响我国城市环境和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知体验。政府协同各方力量进行环境治理已成必然趋势,除了做好城市空间的规划与管理外,城市环境治理需要将问题解决的基点放置在对不合理的城市消费进行批判性重构上,倡导生态消费理念,加快推动城市消费转型。

    2017年06期 v.49;No.223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编辑学研究

  • 新形势下高校文科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

    马毓;

    我国目前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复杂多样且变化多端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文科学报也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要有相应的创新。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认真对待编辑工作,做一个新形势下的合格的编辑。社会发展快速,各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也缩短,编辑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编辑需要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熟练驾驭文字的能力,于此,编辑尽量进行经常性的写作训练,笔耕不辍。同时,编辑应该端正态度,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精雕细刻,力争把学报打造成精品。

    2017年06期 v.49;No.22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