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彦青;马丽华;
陈寅恪以中国中古史为专业,其中以唐史研究之成果最为丰硕,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元白诗笺证稿》。虽然陈寅恪研究的是传统学问,但其在史学与政学之间紧密贯通,史实的叙述中带着现实的关怀,考据的辨析和陈述中透着鲜明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在他的论述中,唐代社会政治军事联系非常紧密,其实清代亦如是。以清代早期的八旗制度为例,就可看出王朝的兴衰与立国之政治器局、兵制莫不有关联。同时,透过在清初康熙年间首开的博学鸿词科对清代文学、文化、兵制、职官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亦可观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2015年06期 v.47;No.211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红菊;
六朝咏物诗以描写对象为标准,可分为咏动物、咏植物、咏器物、咏自然现象四类;以创作手法为标准,可分为纯粹咏物、托物言志、状物抒情、借物说理四类;以创作方式为标准,可分为自咏、赋得、奉作(应诏、应令、应教)、酬和赠答四类。
2015年06期 v.47;No.211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银清;
《人物志》既总结了曹魏之前人物品评的经验、方法,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理论体系,又表现出对人物复杂性、容止、言辞和智慧的极大重视,使时人对自身的认知得到空前丰富;再加上阮籍、嵇康在理想人格建立上的努力,杂传才获得了在正始时期出现历史性转变的重要契机。由政治性向审美性转变,杂传在今后二百年的时间里得以蓬勃发展,最终经刘义庆分类、提炼和融合,《世说新语》才得以出现,丰富的人物性格,独特的审美风尚也才得以流传至今。
2015年06期 v.47;No.211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慎;
1980年代前期的人道主义讨论,意在重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启蒙意义不容忽视。然而,人道主义在20世纪中西方的历史遭遇与现实处境,特别是1980年代前期中国的历史语境,既决定了这场讨论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而展开,也造成了其价值重建中对人性理解的限度、对个人主义价值尺度的歧视。讨论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及讨论的方式和最终走向,也无不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语境相关相涉。
2015年06期 v.47;No.211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杨;刘银喜;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加快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日益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和创新形式。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学界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然而,国内有关全面概括性地介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综述却并不多见。对这一主题进行系统性理论梳理与概念分析是正确认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的前提,也是一项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工作。
2015年06期 v.47;No.211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81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任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政治稳定作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及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政治稳定既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却聚居于我国北部、西部和西南边疆地区,且少数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比较突出。如何保持、维护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而且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基于此,分析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探讨制约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国内和国际因素,相应地提出维护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对策与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06期 v.47;No.211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汉超;
古希腊城邦时期就出现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其中公共领域的主要职能是政治职能,私人领域的主要职能则是经济职能;公共领域实行的是民主制度,私人领域则遵循专制原则。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中,后者为前者的运行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撑,前者则可以侵犯和支配后者。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公共和私人领域划分,表明了古希腊社会出现了分化的趋向,也标志着古希腊城邦中政治权力已作为公共权力独立了出来。古希腊公共领域培养了公民精神和公民的个人主义精神,同时公共领域还是古希腊人过"优良生活"和实现人生超越性意义的场所。
2015年06期 v.47;No.211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