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
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了经济增长的步伐,从而促进了税收的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对税收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此外,从分税种的角度看,随着工商业增加值、企业效益等因素的增长也加快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体税种税收收入的增长。
2010年04期 v.42;No.17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景辉;于成学;
跨国公司的嵌入是我国沿海地区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充分发挥英特尔的增长极和孵化器作用,实施基于跨国公司嵌入的产业集聚战略,促进英特尔公司及其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效应,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0年04期 v.42;No.179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昕旭;
供应链是由通过协同合作来共同制定战略定位和提高运作效率的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组成。供应链管理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知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管理的过程。现实中,由于很多企业都跨供应链,致使供应链的整合和跨供应链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将二维模式引入供应链企业间冲突问题的解决中来,提出供应链企业间冲突解决的五种策略,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供应链理论研究,为现实中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借鉴。
2010年04期 v.42;No.179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宇;刘涛;
我国学者对耕地保护问题研究涉及的面很广泛,从耕地价值的内涵入手,对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构成、影响因素、所涉及的主体行为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政策失灵"的原因等进行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总体缺乏实证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大部分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同时研究大多只关注了耕地保护制度的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缺乏对其根基的探讨,使得现有的研究不够深入和透彻。因此今后应加强耕地保护制度设计,耕地的生态、社会以及对后代的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和核算。
2010年04期 v.42;No.179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124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程建;
我国现行立法对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不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尤其体现在财政与税收领域——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税收法律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税收自治权权限规定过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分配不合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税收减免制度不科学。针对以上问题,宪法和法律应明确中央及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限划分,加大并科学规范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赋予民族区自治地方财税方面更大的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应在坚持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原则下,主动且充分行使财政自治权和税收自治权。
2010年04期 v.42;No.179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8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祝之舟;丁文英;
公有所有权,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群基于共同利益而对特定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具体包括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公有所有权具有公益性、利益主体抽象性、权利行使间接性以及权利保护方面的易侵性等特征。我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性质上属于公有所有权。公有所有权理论是一个分析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崭新视角,它可以正确解释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和现状并为其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2010年04期 v.42;No.179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秀萍;郇兴艳;
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造就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和谐追求、群体本位、等级伦理的精神特质。为了追求和谐,司法中"无讼"追求便成为其实践模式;家族本位和国家本位的群体伦理决定了"重刑轻民"和"家法族规"法律体系;"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宗法等级伦理则形成了"权利等差"的法律制度。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与伦理的内在关联,才能客观公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审慎地移植西方法律。
2010年04期 v.42;No.179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1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傅学良;
环境刑法的司法解释是处理环境犯罪的重要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环境刑法的司法解释却没有重视环境要素的生态功能,并且轻视环境犯罪的追诉程序构建和环境犯罪预防,在司法解释技术的运用上也过度倾向于采用司法克制主义。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环境犯罪,充分发挥环境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环境刑法司法解释必须强化环境刑法的生态保护功能,重视环境犯罪追诉程序设计和环境犯罪预防,进一步改进环境刑法司法解释技术,从而达到完善环境刑法司法解释的目的。
2010年04期 v.42;No.179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7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和文;
《晚清四十家诗钞》精加评点,分别涂径,以师友源澜为主,收录近代旧体诗人诗作,从编辑体例、选辑原则等方面表现桐城诗派的诗学观。辑者吴闿生继承桐城诗学并兼容当时各旧体诗派的诗学观,总结了晚清桐城诗学特色和创作方法,将桐城诗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2010年04期 v.42;No.179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0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昌云;
宋濂与"台阁体"的关系是明前期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历来争议颇多。根据宋濂的"台阁文"观念、"台阁文"创作以及台阁体作家对宋濂文学的接受,并结合"台阁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重新审视此论题,可以推断,宋濂不是"台阁体"作家。受政治身份影响,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前期作家并不推崇宋濂,因而他对"台阁体"的产生只起了间接引导作用。天顺以降,台阁体中、后期作家一致推崇宋濂文章,他对"台阁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0年04期 v.42;No.17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振谦;
黄庭坚"夺胎换骨"法与陈师道《次韵答秦少章》诗中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是宋代诗论中两种不同的"换骨"说。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自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与黄庭坚"学诗如学道"有联系,是指学诗的艺术修养过程,通过勤奋、艰苦的研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陈师道"换骨"说与内丹炼养有共通性,突出表现在勤奋苦修和养气静心两方面。它对以禅喻诗习气的形成具有先导作用。
2010年04期 v.42;No.179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向回;
班固《汉书.礼乐志》中提到了"采诗夜诵"这一制度,对"夜诵"一词的解释历来多有不同。根据与班固同时的马廖给皇太后所上疏中提到"夜诵"一词的确切含义,可以断定,班固所说的"夜诵"指的是"夜中歌诵",但这种夜间的歌诵是有特殊含义的。其司职者为宫中的盲乐师瞽矇,内容为采自民间的"赵代秦楚之讴",方式为配乐配曲的唱诵,其目的则是要让最高统治者得以观风知政,从而实现劝诫教诲的功用。
2010年04期 v.42;No.179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种海燕;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2010年04期 v.42;No.179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9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董惠芳;
现象学视域中的知觉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胡塞尔的意识知觉阶段、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阶段。以克服或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为目标,梅洛-庞蒂对胡塞尔的意识知觉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杜夫海纳则创造性地综合各家优长之处,将现象学的知觉理论推进到了美学领域。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为现象学美学的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研究和分析方法,这也在审美知觉理论上得到了证实。
2010年04期 v.42;No.179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任其怿;王维佳;刘倩;李慧茹;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主义这一历史产物,在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三个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处于低潮,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突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遵守贸易规则和坚持经济民族主义之间保持平衡,经济民族主义将伴随全球化进程长期存在。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更多采用经济方式和平地进行,而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任务,是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
2010年04期 v.42;No.179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7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史风春;
辽天祚帝元妃是萧奉先之妹,而非萧奉先之侄;元妃与天祚皇后、德妃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故元妃既不是天祚皇后之妹,也不是德妃之妹;被金将粘罕纳为次室的是元妃,而非天祚皇后。天祚帝共有六子:长子赵王习泥列,宫嫔昭容所生;次子梁王雅里,也为宫嫔所生;三子燕王挞鲁,德妃所生;四子晋王敖鲁斡,文妃所生;五子秦王定,六子许王宁,皆元妃所生。皇后萧氏无子。
2010年04期 v.42;No.179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包文胜;
对于薛延陀名称和居地,以前学者们曾考证过,但得出的结论或与事实相悖,或经不起推敲。杜佑《通典》的一条记载给我们留下了诠释薛延陀之称来历的一把宝贵钥匙。据杜佑说,薛延陀之延陀部是贺兰部后裔。这一说法也从非汉文史料记载中可得求证。能考释薛延陀名称之来历,就容易考证出他们的原居地了。经考证,薛延陀部的原居地在漠北。
2010年04期 v.42;No.179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赵雪波;
近代学者多以"柔缓"以至"柔懦"释"儒"之"柔",但儒者之"柔"并非由"驯顺"的意志发出,而是由"包容"之心而来。儒者具关爱同情之心,而又守以"德"安人服人之道,故而呈现出"慈爱"、"祥和"的"柔"的气息。这种气息来自于儒者对族类的"大爱",实际可以追溯至华夏先民一以贯之的对"生生"观念的体认。大儒由体味"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具有"大爱",故而具有"柔和"地对待世人以及天地万物的心态。
2010年04期 v.42;No.179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