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8

政治法律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

    刘丽华;

    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经历了60年的努力,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仅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且在具体思路和方法上越来越灵活、务实,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途径和方法上更突出"和平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和平发展是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手段和路径,也是两岸关系最现实的选择,它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基准,而是以对等、尊重、互利、"和而不同"的新境界来认知和推进和平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2009年05期 v.41;No.174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方政府领导权力周期原动力及模式探析

    卓萍;

    从公共行政学角度研究西方政府领导权力行使过程,其实际上是一个运动发展的周期性过程,发展变化的原动力就在于确立制度合法性。以政治秩序安排为线索探究西方政府领导权力周期过程模式,突出表现为破坏秩序变革型和确认秩序继承型两种模式。当代西方政府领导权力周期过程无疑是这两种模式的交替变革,但又演绎出新的变革趋势,如:领导行为"顾客"导向性、领导价值理念从精英主义向多元主义滑动、女性领导权力凸显及宗教派别对领导权力影响的加深。

    2009年05期 v.41;No.174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卡罗尔·佩特曼的参与民主理论评析

    王晓丽;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卡罗尔.佩特曼于1970年出版了《参与和民主理论》一书,完整地构建了"参与民主"理论。佩特曼以古典民主理论为研究起点,通过对第二类古典民主理论进行诠释得出参与民主理论,并运用企业低层次上工人参与的例证、企业更高层次上工人部分参与的例证,以及南斯拉夫工人的"自我管理"实例等实证资料对参与民主理论进行证明。参与民主理论对民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它在内容上和论证上也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参与民主理论的不可操作性促发了审议民主理论的勃兴;参与民主理论构筑了公共行政合法性的根基,为民主行政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

    2009年05期 v.41;No.174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7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蒙古学研究

  • 论乌兰夫民族思想形成的条件

    陈智;

    乌兰夫的民族思想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蒙古族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史以及国际、国内无产阶级民族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是乌兰夫民族思想得以形成的客观条件;强烈的追求民族解放和发展的民族民主主义理想和抱负、勤奋好学、求知若渴的精神以及面向现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乌兰夫民族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2009年05期 v.41;No.17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乌兰夫关于牧区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吴海山;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乌兰夫基于内蒙古的具体实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牧区社会主义过渡思想。他从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对畜牧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依据内蒙古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探索了改造畜牧业的具体步骤、方式和方法;根据畜牧业经济的特殊性和牧区的条件,分析了牧区社会主义过渡所需要的时间;从所有制、生产状况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和本质。

    2009年05期 v.41;No.17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抗战胜利后内蒙古东部地区蒙旗复员

    赛航;

    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旗复员活动,是一些持不同政治立场的蒙古族人士为维护蒙旗的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国民党出于统治内蒙古的需要,曾加以利用。在内战局势急剧变化的形势下,蒙旗复员活动最终归于失败。

    2009年05期 v.41;No.17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档案史料看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收支

    包银山;

    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收入日益缩减,财政支出不断膨胀,入不敷出现象严重,其财政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虽属"自收自支"性质,但"自收不自主"、"自支无可支"的财政收支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9年05期 v.41;No.174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清代蒙古地方法中的民事法规

    何金山;李娜;

    清代蒙古地方法规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规范,是在继承北元时期诸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内容的基础上,对物权、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和继承权等方面进行的更为详细的规定,成为蒙古封建扎萨克诺颜自主裁决的独特法律规范。

    2009年05期 v.41;No.17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金融创新产品及其启示

    廉桂萍;李妍;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有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如MBS、CDO、CDS等,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形成了一条影响着美国经济兴衰的价值链。次贷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美国经济泡沫的形成过程,而价值链的断裂同时也意味着泡沫的破裂和危机的爆发。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金融创新应该循序渐进;金融机构适度介入衍生品市场;金融机构不能过度依赖数学模型;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贷款机构道德风险;将衍生品的场外交易转化为场内交易;加强对评级机构监管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2009年05期 v.41;No.17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民间金融的演化及出路

    雷立钧;邓小东;

    近年来,鄂尔多斯民间金融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鄂尔多斯民间金融的出路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鄂尔多斯民间金融即使在没有政府的干预下也会向正规金融演化,但寻找出路还需要为其创造一些条件。政府不应急于将鄂尔多斯所有的民间金融机构都正规化,在推动一些条件成熟的民间金融机构正规化的同时,可以让条件尚未成熟的民间金融机构保持现状。

    2009年05期 v.41;No.174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试析中国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价格因素

    郭喜;高红;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税收收入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造成两个数字巨大反差的技术原因之一是统计口径的差异——GDP和税收分别采用的是可比价格和现行价格。通过使用GDP平减指数、CPI、RPI和PPI,可以计算出剔除价格因素后的税收增长率,比一般的税收增长率会减小2-4个百分点。有关部门在分析或公布税收增长时可以考虑增加"平减税收增长率"等指标。

    2009年05期 v.41;No.174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企业年金中企业缴费分配模式的完善

    李金玲;宋效中;姜铭;

    从市场运行的现状来看,企业年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年金的方案设计并不合理。确定个人账户余额的关键问题是利益分配公式的设计。工资比例法认为,仅按照个人工资为权数分配企业缴费就是最合理的方式,但各项指标过笼统,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个人综合系数法体现了企业年金的激励功能,并考虑了即将退休职工的加速积累补偿问题。综合比例调节法发挥了公平保障功能和激励功能,但是较为繁琐,计算量很大。缴费负担分摊法可以实现缴费额在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间的分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激励功能。要完善企业缴费分配模式必须要合理界定参加人员范围,设定适当的奖罚机制,对特殊贡献和补贴老人建立留存基金制度,并对各项分配因素实行动态管理。

    2009年05期 v.41;No.17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论陶渊明的生命智慧

    于东新;

    陶渊明的生命智慧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生命观下自我心灵世界的救赎,这可从"飞鸟意象与诗意回归"和"饮酒意趣下的渐近自然"等方面获得解释。而最重要的是方法论上,陶渊明为了拯救自我苦难焦灼的人生,采取了具有心灵疗救意味的求索探寻,即安时处顺、审美自足信念的思考;自由闲静、任真自适的心态定位;躬耕陇亩、自耕自资生活方式的选择。所有这一切最终使得陶渊明成为了一个人生的智者。

    2009年05期 v.41;No.174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9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魏晋文化的尚智风尚对文风的影响

    韩国良;

    魏晋文化作为门阀士人思想趣味的反映,是对先秦老庄和印度佛教哲学的进一步改造和发挥。与前代的儒家、法家文化相比,它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非常强调觉悟和智慧,以及随之而来产生的高迈和飘逸。这一文化特征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使魏晋文学在总体风貌上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魏晋作家在诗文中所表现的智悟圆足、万累俱尽、超尘越俗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此造成的。虽然魏晋文学在文学风格上也有多元化的色彩,但从整体风貌看,"高迈"和"飘逸"无疑是它最主要的特征。

    2009年05期 v.41;No.174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风淫”——朱熹诗学阐释的突破

    段丽惠;

    郑风作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要变化,被定为"淫诗"备受贬斥。然而追究"郑风淫"一说成立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承载着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汉代诗教的反动,"郑风"作为突破口被赋予特殊意味,并由此展开了不同于汉儒的经典阐释路径。

    2009年05期 v.41;No.17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2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金莲川藩府词人群体及其创作

    任红敏;

    金莲川藩府文人中的优秀词人,形成一个有着相同的政治目标和生活环境的特殊词人群体。他们的词创作,是藩府文人思想情致的显现,也是时代风会所造成的藩府儒士文人群体心态的一个缩影。其词作题材相近,风格相似,表现出典型的河朔地域词风,纯朴质野、伉爽清疏、豪旷雄健。金莲川藩府词人群体,在金末元初北方词坛影响很大,对元代词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2009年05期 v.41;No.174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代蒙古诗人博明与其《义山诗话》

    米彦青;

    清代中期的蒙古族诗人博明曾作有诗论《义山诗话》,这一诗论在目前的李商隐研究中尚未及见。晚唐李商隐在少数民族诗人中被接受,显示了李商隐诗歌美学的巨大魅力,有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蒙古族诗人,博明的生平也值得考论。

    2009年05期 v.41;No.17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阎连科小说的家园意识

    刘保亮;

    家园是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依恋和风景。阎连科小说的家园意识热情高昂而又诗意氤氲。其自然家园充满着对现实社会的厌弃和对生命自由状态的崇尚,具有浓郁的"桃源"色彩。童年家园以纯真清澈的童心之境对迷途人生进行启悟棒喝,对蒙尘生命实行深度清洗。宗教家园虽然未能成为心灵栖居之地,但作家以"诗经"寻找精神家园的秘径,却敞开了无边无际的乌托邦想象。

    2009年05期 v.41;No.17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9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问题意识与方法意识——对洪子诚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一种解读

    陈明华;

    找到恰当的问题与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我们进入学术研究的必要门径。以当代文学史写作遭遇的问题为切入点,洪子诚先生从文本与历史出发,对20世纪80年代主流文学观念中一些不证自明的理论预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质疑和追问,其学术研究中所贯注的问题意识和入思方式是对原有研究范式的一种突围,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的学术建构。对当下的文艺研究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2009年05期 v.41;No.17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4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乾隆朝对文武官员处分的调节及其局限性

    孟姝芳;

    乾隆朝在制度方面是清代较为定型的一个时期,但是并不是一个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处分制度,由于制度立法上的疏失、官僚间的倾轧斗争、运作实施中的盲目,出现了处分文武官员的不当之处。乾隆作为高层的决策人物,以皇权的独掌为前提,从统治的长久考虑,对文武处分中的不当之处作了一定的调节和纠正,反映了乾隆文武并重的处分观。但是这种调节也具有局限性。

    2009年05期 v.41;No.174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清代中期工赈救荒资金的筹措机制

    牛淑贞;

    清代中期工赈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调拨、地方筹措及民间捐助三种渠道,形成了以国家力量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灵活的资金筹措机制。一方面彰显出政府的财政资金实力和救灾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清代工赈资金筹集缺乏财政制度上的保障,受当时国家经济状况好坏之影响较大。

    2009年05期 v.41;No.174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唐代金银工艺对宋代金银器的影响

    赵瑞廷;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宋代金银器,由于民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器体变得轻薄,器形及纹饰趋于简略、写实,已经远不及唐代金银器的华丽,但从工艺、器形和纹饰方面,仍能体现出唐对其的深远影响。

    2009年05期 v.41;No.174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16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哲学研究

  • 21世纪我国交往理性研究评析

    赵淑辉;

    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也进入了全球化交往的时代。现时代的交往呈现出许多积极的特征,同时也使现实交往中的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只有将交往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交往理性研究的高度,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真正解决交往的困惑。21世纪以来我国交往理性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内涵的解读;二是关于交往理性能否以及如何承担起对分裂理性整合的问题;三是关于交往理性能否构建理想交往社会的问题;四是关于交往理性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

    2009年05期 v.41;No.17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编辑学研究

  • 编辑职业高原现象探析

    张冰;孙慧兰;

    编辑职业高原现象是指编辑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的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编辑一旦陷入职业高原,将会呈现职业承诺降低、职业情感萎缩、职业角色模糊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编辑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复杂而多样,编辑缺少职业生涯进步机会、巨大职业压力的持续作用、付出与获得不相等及编辑个体因素等是主要根源。所以,应从编辑个体、编辑部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着手解决编辑职业高原现象,以促进编辑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2009年05期 v.41;No.174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