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宝峰;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追诉者不仅可能受到来自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侵犯,而且还有可能受到来自立法机关的侵犯。美国在被追诉者权利保障的宪法化方面已经实现了卓有成效的成功运作。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笔者认为中国刑事司法的当务之急首先在于相关宪政制度的有效改革,充分实现宪法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司法化,有效确立违宪审查制度,真正落实宪法对被追诉者权利的直接保障。
2008年04期 No.167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鹏;维英;
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等落后的执法理念已经成为检察改革的障碍,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嬗变要求检察执法理念从一元片面向多元平衡方向转变,即检察执法理念必须彰显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应强化法律监督理念、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理念以及平和司法理念。
2008年04期 No.16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宗那生;麻俐;
中国和蒙古国对被害人的保护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应当借鉴蒙古国先进的立法经验,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确立被害人的知情权和上诉权,并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自诉权,从而构建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
2008年04期 No.167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艳;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传统的、单一的行政途径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反而使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走出这一法治困境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为了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我们应当以坚持"法律保留"原则为重心,不断完善相应的权限划分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等。
2008年04期 No.16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3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岩;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是扭曲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推动生产力合理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公平劳动。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占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下,促进生产力中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及使用,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
2008年04期 No.167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自我诞生的辩证法,也就是对人迄今为止的异化存在现实的描述,所以,它必然是批判性的,但不止于观念的批判,它试图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马克思的辩证法与人的具体生存经验和历史具有一种批判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是来自生活本身的超越性指向,并且这种超越性是要返回到现实存在中去,批判地澄清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异化与颠倒,并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现实,也就是恢复人的感性生命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2008年04期 No.16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迟学芳;唐兵;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和尺度来考察,"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即尊重人,尊重其他生命,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内在地包含着使人克制对自然的贪欲,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确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负责的态度,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2008年04期 No.167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柏俊才;
沈约赴桐柏山乞为道士一事,无资料可证。然林家骊先生却据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一文,考证出了一段沈约鲜为人知的行踪。笔者结合诸种资料分析,林先生之说值得商榷,沈约事实上并未赴天台桐柏山。
2008年04期 No.16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永斌;
凌濛初创作的《红拂》杂剧是根据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改变而成的,但它不同于其他《红拂》剧作,凌濛初《红拂》杂剧的创作时间当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八月之间,其创作因素是多方面的。凌濛初《红拂》杂剧,将一事化为三传,使之更具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了戏曲界的赞许,对后世影响很大。
2008年04期 No.16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魏中林;宁夏江;
翁方纲基本的诗学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正本",即诗歌根极于儒家经典"六经";二是"探原",即《诗经》是儒家诗教的源头,杜诗体现出儒家诗教的精神,后代诗歌以此为范式,才能温柔敦厚,别裁伪体;三是"穷形",即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必须精微入里,细肌密理;四是"求变",即诗歌创作要切合事境,有法而无定法。他持这四个标准对中国历代诗歌进行批评。
2008年04期 No.16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寒娥;
整合与发展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核心概念。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重构。它通过构建新媒体技术平台,对新闻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新闻业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闻传播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新闻采编系统由单一媒体类型为基础的"新闻编制系统"转变为以数字技术为整合平台的多媒体的"新闻信息与服务提供系统";新闻报道模式由单线性的平面化形态转变为全方位、立体式的形态。
2008年04期 No.16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0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萍;
学者们多将新记《大公报》视为"文人办报"的典型,将其性质概括为"文人论政"。"文人论政"传统确实对新记《大公报》有深远影响,但作为一份现代报纸,它的性质已经超越了文人论政这个话语体系,迈进到现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范畴。从新记《大公报》的从业者角色定位和报纸功能定位两个方面来看新记《大公报》人论政而不参政,不与实际政治发生分外联系,不是启蒙者或政治家,而是职业报人;新记《大公报》奉行经济独立、政治自主的原则,以新闻为本位,言论公正,意见多元,其功能定位为独立的公共舆论机关。这正是今天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精神。
2008年04期 No.16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065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李秀云;
新闻报道过程中,人们在如何处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的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同回答:"事实"与"意见"相分离;用"事实"有形地表达"意见";用"事实"无形地表达"意见"。"事实"与"意见"的关系体现了现代中国新闻报道思想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2008年04期 No.167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