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2

法律学研究

  • 中美宪法的微观比较——以被追诉者权利保障为中心的考察

    周宝峰;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追诉者不仅可能受到来自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侵犯,而且还有可能受到来自立法机关的侵犯。美国在被追诉者权利保障的宪法化方面已经实现了卓有成效的成功运作。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笔者认为中国刑事司法的当务之急首先在于相关宪政制度的有效改革,充分实现宪法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司法化,有效确立违宪审查制度,真正落实宪法对被追诉者权利的直接保障。

    2008年04期 No.167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刑事诉讼价值视野下的检察执法理念

    丁鹏;维英;

    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等落后的执法理念已经成为检察改革的障碍,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嬗变要求检察执法理念从一元片面向多元平衡方向转变,即检察执法理念必须彰显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应强化法律监督理念、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理念以及平和司法理念。

    2008年04期 No.16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蒙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比较研究

    宗那生;麻俐;

    中国和蒙古国对被害人的保护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应当借鉴蒙古国先进的立法经验,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确立被害人的知情权和上诉权,并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自诉权,从而构建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

    2008年04期 No.167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困境与出路

    张艳;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传统的、单一的行政途径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反而使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走出这一法治困境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为了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我们应当以坚持"法律保留"原则为重心,不断完善相应的权限划分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等。

    2008年04期 No.16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3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补白

蒙古学研究

  • 关于蒙古文编码的若干问题——与王升亮、嘎日迪、敖其尔先生商榷

    确精扎布;

    蒙古文编码国际标准是由《UCS》的有关蒙古文的部分和《蒙古文编码系统实现用户协定》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讨论蒙古文编码的问题应在《UCS》的框架之内。蒙古文编码标准在几年前就有了,按该标准已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蒙古文软件。我们讨论蒙古文编码不能离开这个代表新趋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成果。

    2008年04期 No.167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蒙古语正蓝旗土语长元音实验音系学研究

    宝玉柱;孟和宝音;

    在正蓝旗土语中,有一套与短元音相对应的长元音。时长是长元音和短元音的根本区别,但时长的增加不同元音有不同特点。在重读位置上的长元音,比非重读音节的长元音短。对长元音的舌位变体,除与之搭配的辅音舌位等因素外,长元音的来源,可能是一个影响要素。

    2008年04期 No.167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2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古代奥运会兴衰的原因及启示——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作

    甄修钰;

    古代奥运会就其发展规律而言,有一个由简单到成熟的过程,因而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的原因必然大为不同。其起源的原因比较原始和野蛮,发展兴盛则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法治及人文精神等独特历史条件分不开。古代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是同呼吸、共命运,其盛也盛,其衰也衰。古代奥运会衰落了,但其精神不可能衰落。古代奥运会复活了,但它是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2008年04期 No.167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清代中期工赈工程项目的几个问题

    牛淑贞;

    清朝中期政府为了获取工赈效益的最大化,在平时就对地方上需要兴修的工程区分轻重缓急,造册备案,一旦地方遭灾,就根据灾情选取合适的时间、地点,兴修以水利工程为主要项目类型的工程,实行工赈。这样,工赈实施起来及时、快捷、有序,政府和灾民都能从中得到实惠。这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但又不失灵活务实的工赈救荒机制。

    2008年04期 No.16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论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为视角

    王岩;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是扭曲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推动生产力合理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公平劳动。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占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下,促进生产力中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及使用,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

    2008年04期 No.167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感性生命的恢复——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王晓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自我诞生的辩证法,也就是对人迄今为止的异化存在现实的描述,所以,它必然是批判性的,但不止于观念的批判,它试图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马克思的辩证法与人的具体生存经验和历史具有一种批判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是来自生活本身的超越性指向,并且这种超越性是要返回到现实存在中去,批判地澄清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异化与颠倒,并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现实,也就是恢复人的感性生命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2008年04期 No.16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诠释

    迟学芳;唐兵;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和尺度来考察,"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即尊重人,尊重其他生命,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内在地包含着使人克制对自然的贪欲,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确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负责的态度,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2008年04期 No.167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美学研究

  •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宋生贵;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2008年04期 No.167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解读

    罗曼;

    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2008年04期 No.16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沈约永泰元年赴天台桐柏山辨误——兼与林家骊先生商榷

    柏俊才;

    沈约赴桐柏山乞为道士一事,无资料可证。然林家骊先生却据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一文,考证出了一段沈约鲜为人知的行踪。笔者结合诸种资料分析,林先生之说值得商榷,沈约事实上并未赴天台桐柏山。

    2008年04期 No.16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凌濛初《红拂》杂剧创作考

    徐永斌;

    凌濛初创作的《红拂》杂剧是根据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改变而成的,但它不同于其他《红拂》剧作,凌濛初《红拂》杂剧的创作时间当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八月之间,其创作因素是多方面的。凌濛初《红拂》杂剧,将一事化为三传,使之更具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了戏曲界的赞许,对后世影响很大。

    2008年04期 No.16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翁方纲诗学基本思想:正本探原,穷形尽变

    魏中林;宁夏江;

    翁方纲基本的诗学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正本",即诗歌根极于儒家经典"六经";二是"探原",即《诗经》是儒家诗教的源头,杜诗体现出儒家诗教的精神,后代诗歌以此为范式,才能温柔敦厚,别裁伪体;三是"穷形",即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必须精微入里,细肌密理;四是"求变",即诗歌创作要切合事境,有法而无定法。他持这四个标准对中国历代诗歌进行批评。

    2008年04期 No.16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

    刘寒娥;

    整合与发展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核心概念。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重构。它通过构建新媒体技术平台,对新闻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新闻业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闻传播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新闻采编系统由单一媒体类型为基础的"新闻编制系统"转变为以数字技术为整合平台的多媒体的"新闻信息与服务提供系统";新闻报道模式由单线性的平面化形态转变为全方位、立体式的形态。

    2008年04期 No.16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0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新记《大公报》:从“文人论政”到“新闻专业主义”

    张丽萍;

    学者们多将新记《大公报》视为"文人办报"的典型,将其性质概括为"文人论政"。"文人论政"传统确实对新记《大公报》有深远影响,但作为一份现代报纸,它的性质已经超越了文人论政这个话语体系,迈进到现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范畴。从新记《大公报》的从业者角色定位和报纸功能定位两个方面来看新记《大公报》人论政而不参政,不与实际政治发生分外联系,不是启蒙者或政治家,而是职业报人;新记《大公报》奉行经济独立、政治自主的原则,以新闻为本位,言论公正,意见多元,其功能定位为独立的公共舆论机关。这正是今天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精神。

    2008年04期 No.16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065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事实与意见:新闻报道思想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李秀云;

    新闻报道过程中,人们在如何处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的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同回答:"事实"与"意见"相分离;用"事实"有形地表达"意见";用"事实"无形地表达"意见"。"事实"与"意见"的关系体现了现代中国新闻报道思想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2008年04期 No.167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类重组绩效的综合财务分析

    金桩;

    通过采取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类重组绩效进行综合财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类重组只在短期内减缓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趋势。上市公司未注重兼并收购后的整合以及盲目扩张和多元化等行为是兼并收购类重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

    2008年04期 No.16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79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并购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高山;王静梅;

    在全球化语境下,外资并购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资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市场垄断、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威胁、使民族品牌大量流失、削弱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能力等负面效应。为此,我们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又要积极构建应对外资并购风险的企业组织防范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趋利避害,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2008年04期 No.167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旅游学研究

  • 旅游地意象特性分析及整饰

    乌铁红;张捷;张宏磊;

    旅游地意象对于旅游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目前的旅游地意象研究中,还缺乏对于旅游地意象特性和整饰的分析。旅游地意象具有形成的时段性、感知的空间性、形成后的稳定性、构成属性的多维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等五大特性,应在旅游地意象特性基础上构建旅游地意象整饰的框架,并实施旅游地意象整饰的具体策略。

    2008年04期 No.167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