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呼格吉勒图;
u lud,在《辽史》中记作"楮特"或"锄得",在辽代汉文墓志中记作"初鲁得",是辽朝南宰相府属下的一个部族。u lud氏族最初所居地即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一带。u lud又作为氏族名出现,见于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根据汉文《萧孝恭墓志》、《萧孝资墓志》及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三方墓志的对比,可将u lud氏门第最为显赫的一支家族的七代世系基本厘清。u lud氏族曾与辽太祖之弟迭剌一族四度联姻,迭剌家族的墓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一带,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契丹小字《永宁郎君墓志铭》和汉文《耶律琮神道碑》所记载的都是迭剌的子孙。与u lud氏联姻的,就是迭剌的六世孙中的四人。
2007年06期 No.163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凯;
大学是西欧教育在中世纪特定历史背景下长期演变和发展的产物。在其生成与初创阶段,拥有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修道院所作的贡献与施加的影响清晰可见,它们对大学给予了智力和人才支持,为其学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其学院的组织提供了管理样板。不仅如此,修道院特别是托钵修会还介入并影响着早期大学的教学研究,为大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光耀史册的卓越学者,也推动着大学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2007年06期 No.163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丹;
伊凡四世的行政革新主要包括加冕、成立"重臣拉达"和确立衙门制度等三大举措。其中,沙皇制度和衙门制度的确立对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此为发端,俄罗斯逐渐走上君主专制道路。
2007年06期 No.16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杰;王东亮;
抗战时期,晋冀豫根据地的军事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修后造、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广大军工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采取多种途径,克服了生产要素上的难题;通过建立现代工业管理制度、开展生产竞赛和学习先进活动、重视职工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军工生产不断向前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也改变了当时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工业人才,在中国军工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7年06期 No.16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曾宪义;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民族发展,民族发展权是我国执政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和政策,是我国宪法和法律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内容和原则。长期的人治理念和权力行为方式影响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和民族发展权的落实,成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运行机制,改变依靠权力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传统做法,形成依靠法治来保障和实现民族发展权的运行机制。
2007年06期 No.163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5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吉雅;敖特根通力嘎;
制定自治条例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自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目前,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立法利度在立法权、立法程序及立法监督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从保险自治条例立法权的独立行使、明确立法程序、健全立法监督制度方面予以改革完善。
2007年06期 No.16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马建霞;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其自身特点,并且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还存在政策和法律上的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模糊;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权威性;与《民族区域自治法》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而且调控力度小,均等化功能弱。因此,应从多个方面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如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化、科学化;从法律上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范围,并秉承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适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加大公式化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利益激励机制,推动同级政府的横向转移支付;最后,组建以政府监督为主体的多方结合的监督框架。
2007年06期 No.16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乌云娜;刘高飞;
民族自治机关行政领导的经济自治权是非常重要的权力,但现实中,经济自治权并未得到充分行使,因此必须强化自治机关行政领导对经济自治权的行使。强化民族自治机关中行政领导对经济自治权行使的政策建议如下: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保障制度;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分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继续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等。
2007年06期 No.163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冬梅;
目前,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这一现象主要源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在制度供给、制度变迁方式和制度的利用效率上存在巨大差距。西部民族地区在这种差异背景下必须努力寻求制度突破,打破制度"锁定"。
2007年06期 No.16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海军;郭敏;
爱丁堡学派是SSK的第一个学派,爱丁堡学派理论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前期的论说核心是"强纲领",后期是"社会学有限主义",爱丁堡学派从强纲领到社会学有限主义的理论延伸,并没有使爱丁堡学派摆脱相对主义困境,反而加剧了这一困境,并最终导致爱丁堡学派的衰落。
2007年06期 No.16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包红梅;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07年06期 No.163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春风;
文化民族主义就是一种以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就是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创造、维持及强化,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谋求民族文化保留、复兴与壮大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取向。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潮和民族主义类型,它的原初代表首推德国。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特点是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相互交织;特殊性对普遍性的批判;民族自我意识对世界意识的遮蔽。
2007年06期 No.16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2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娟;
人类认识不仅具有类特征,也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质。信息认识论把信息中介引入认识的主客体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信息←→客体"这一认识发生的一般模式。按照信息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对认识的个性化特质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从认识主体的角度看,认识就是主体根据自身的信息参照系对来自对象信息的重新分解、过滤、加工和整合的过程。主体信息参照系是认识个性化特质形成的基础。
2007年06期 No.163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志良;赵春玲;
中国社会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扩面受到现有体制和管理机制的约束;统筹层次偏低,提升统筹层次受到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地方既得利益的阻碍;几种主要社会保险制度均面临财务上不可持续问题,尤其是养老保险潜在的资金缺口巨大。突破我国社会保障困境的关键是强化政府责任。强化政府资金投入职责,承担起对"隐性社会保障债务"的清偿责任;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立法职责和管理职责,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采取中央政府集中管理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统一立法、统一政策和统一制度的社会保障治理结构;合理划分中央政府责任和地方政府责任,并在人大立法中对此予以明确。
2007年06期 No.163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23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井绍平;
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将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生存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而影响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因素可以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针对这些转换因素,市场挑战者可以采取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品牌以切入市场,降低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成本,争取进入消费者品牌购买的备选名单等来实现。
2007年06期 No.163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芬;刘雯;卢建亚;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已明显呈现出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在餐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发展急功近利、急于扩张规模、产品创新艰难、集团增长乏力等缺陷。而这些问题的背后,仍然是一个长期困扰餐饮企业发展的致命性瓶颈——人才建设。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提升员工培育水准,构建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素质、综合素质的培育体系。这是餐饮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所在。
2007年06期 No.16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剑英;樊晓明;
我国传统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法的主要缺陷表现在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机制问题、建设项目造价确定的方法问题、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方法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从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向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转换,而造成这种转换的原因有传统的范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范式的逻辑空间和理论与方法更优越、现代项目管理科学的发展,既得利益格局的变化等。
2007年06期 No.163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