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美;
清末民初的昭乌达盟和卓索图盟地区(即今内蒙古赤峰地区),由于清政府长期推行蒙汉隔离的统治政策,使得蒙古族社会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两盟境内的蒙、汉等各族人民在文化教育方面,不仅落后于内地而且彼此之间也极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国内维新观念及共和意识的影响,昭乌达、卓索图盟各族人民的社会理念发生重大转变,教育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观,近代教育从陈旧的塾学和院馆制度中脱颖而出,涌现出一批兴办新学的人才,为近代教育在昭乌达、卓索图两盟的发展积蓄了力量,培养了生力军。
2007年05期 No.162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美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城西北的善因寺,清雍正九年(1731)建成,次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移居该寺,多伦跃居蒙古地区宗教中心地位。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敕建善因寺,后为保护二世哲布尊丹巴之安全,对历时四年建成的善因寺精心装修,添置陈设,并派员迎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入住善因寺。
2007年05期 No.16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40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谭晓玲;
元代北方地区流行收继婚,南方盛行典雇婚,两种婚俗都是在经济利益趋势下的行为。父权、夫权、族权践踏了妇女的人格尊严与情感因素,元代妇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处境进一步恶化。
2007年05期 No.16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2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杨奋泽;杨启乐;
为反对封建专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与程璧光联合开展护法斗争。两人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孙程合作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
2007年05期 No.16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敏;
唐代墓志当中有大量寡居妇女的例证,她们往往年轻守寡,寡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她们大多数承担着侍奉公婆、抚养儿女、主持家务的重任,也有的选择回本家生活。为了与清心寡欲、不御铅华的社会舆论要求相一致,为了填补生活和心灵的空白,许多女性选择了佛教作为精神依赖。一些女性甚至非常痴迷,死后也不愿与丈夫合葬。佛教戒律对于她们来说似乎比儒家的伦理道德更易接受。
2007年05期 No.16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0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于东新;刘海霞;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的"象德之音";其四,如同天地阴阳,音乐反映着宇宙的奥秘,渗透着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是天地万象"有序性"的象征。儒家这种"为人生"的乐教思想使得我国古典艺术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平和雅正、含蓄蕴藉的美感。
2007年05期 No.162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丁晓杰;
1934年初,日本军部为推进"满蒙"扩张政策设立了其下属的外围组织"善邻协会"。伪蒙疆政权成立后,1939年4月,善邻协会在今呼和浩特开办从日本国内招收学员的"兴亚义塾"这一特殊教育机关。该塾塾生毕业后多被安插在善邻协会所属各支部的内蒙古牧区边境第一线,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身体力行者"和所谓"善邻精神的具体体现者"。
2007年05期 No.16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金山;高明霞;
参照中外文学理论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大致把文学批评关注焦点的变化,看作是范式不断转化的结果。纵观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历史主义———实证主义范式"、作者中心范式、世界中心范式是构成批评文本的主要范式,具体表现为对作品不同层面的社会认识、道德教化、意识形态、人生价值、民族意识、性别意识等方面的鉴赏与批评。借鉴西方"文化研究"范式,内蒙古自治区当代小说批评亦有相当数量的上乘之作,文化研究范式主要表现为女性主义视角。"读者中心"范式和新兴的"生态美学"视角在内蒙古小说批评中都是缺失的。
2007年05期 No.162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意;
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不但在当时的政治上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文人。该家族对南朝文学的贡献主要在诗歌上,尤其体现在对元嘉体诗歌和永明体诗歌的推动上。该家族之所以能对南朝诗歌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其原因大致有三:优越的政治经济条件,家族中良好的文学氛围,在文学上勇于创新的家族传统。
2007年05期 No.162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延花;
《再生缘》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追求个人价值的孟丽君和追求婚姻幸福的苏映雪对立统一、并协互补,都是作者陈端生的影子。自寓一己,在作品中离而为二,壮志如同孟丽君,至情当如苏映雪,体现了她对传统女性价值的叛逆与复归。
2007年05期 No.16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巍;
山曲儿蕴含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劳动人民许多美好的思想和深刻的智慧。重情义、轻功利、爱真善,在艰难磨砺中顺乎自然心性。以自在的生存方式抗争不幸"生命秩序"是山曲儿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对淳朴、率真等鲜活生命力的张扬和首肯是山曲儿价值取向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物欲横流和人际异化的今天,山曲儿以其特有的生命力织入社会生活的网络,这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2007年05期 No.16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