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9

  • 库莫奚基本史料的初步比较研究

    张文平;张久和;

    库莫奚是北魏时期始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北方诸族之一,从《魏书》到《新五代史》的历代大多史书,对库莫奚都有详略不等的记载。《魏书》、《周书》、《隋书》、《旧唐书》和《新五代史》中的库莫奚传,是建构库莫奚基本历史框架的基础材料,而《北史》等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库莫奚传,或可作有益的补充,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年01期 No.158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2K]
    [下载次数:42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罟罟冠的演变与形制

    李莉莎;

    罟罟冠作为蒙古族典型的服饰品,在我国服装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许多学者认为罟罟冠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考证其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除蒙古族使用外,罟罟冠还是许多其他民族已婚妇女的冠饰。在消失400年后的今天它又重新出现在蒙古草原上。

    2007年01期 No.158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7K]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日伪时期内蒙古西部使用日语汉字词汇的现象

    任其怿;

    日伪时期,日本在内蒙古西部不仅强制推行日本语教育,而且在社会中大量使用日本语。日本语的使用除日常会话外,还表现为在汉语言文字中大量使用日本语汉字词汇。其中,有两个现象值得研究:一是官制中一些政府机构的名称和官职的名称改用日本语词汇表达;二是政府公文、法令中广泛使用以前未引进的日本语词汇。这些现象是日本推行殖民统治的必然结果,属于文化侵略活动。

    2007年01期 No.158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及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王坤;王文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产业集群研究热。产业集群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分析产业成长和区域发展理论,由于其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以及成长模式的探讨通常运用全球价值链模型、钻石体系、灵活专业化以及集体效率模型等。我国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从理论方面,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运行、产业集群在经济增长中的经济学分析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基于产业集群的理论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开发区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2007年01期 No.15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73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基于企业道德优势的持续竞争优势

    贺立;齐善鸿;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国际商业道德标准的压力,企业道德问题日渐突现,企业道德优势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也随之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企业道德优势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道德优势的构建应在实施道德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视以下战略环节:树立战略远见,创造更高的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建立有效的企业道德管理机制,构筑快速行动的能力;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战略行动,将快速行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企业道德优势。

    2007年01期 No.15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年金的收入分配效应探析

    韩鹏;刘涛;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得到了广泛发展,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不容忽视。在符合有关假定的条件下,企业年金制度的推行会产生诸如“弥补‘社会资本’缺失”、“增进老年人口经济安全”以及“税收支出增加”等宏观经济效应;在微观层面会产生诸如“提高企业价值和财务实力”、“稳定人力资源增进人力资本”以及“减轻职工负担并减少职工短视行为”等具体效应。

    2007年01期 No.158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城镇发展的经济系统分析

    冯尚春;毕秀梅;

    一切经济现象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生成的,不同的经济系统内由于内含因素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现象。城镇是内在支撑系统与外在保障系统的和谐统一,它们共同构成21世纪中国城镇系统。

    2007年01期 No.15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再论草原资源价值

    额尔敦扎布;莎日娜;

    草原资源的严重衰竭,危及传统畜牧业的生存和生态安全。计划经济制度的失败是因为不让价格反映经济资源的价值,而市场经济制度的失灵,是因为不让价格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因此,草原资源的价值实体、价值量的计量,是永续利用草原资源的理论前提。而经济低代价增长、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扩大增长和和人口零度增长三模式增长模式,则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课题。

    2007年01期 No.15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证券投资基金风格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吕兆德;

    基金投资风格,是指将基金资产在各种不同股票之间进行配置的投资战略或投资计划。基金投资风格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投资组合的风格分析(RBSA);一种是基于收益的风格分析(RBSA)。两种方法得出的分析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不一致,这是由两者的特征决定的。就我国实际情况,在分析中应当结合使用两种方法,以得出准确的基金风格。

    2007年01期 No.15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西周初年诸侯国民族政策个案分析——以齐国和鲁国为例

    赵英;

    民族问题是西周初年周王朝和各主要诸侯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周王朝为处理民族问题,既提出了一般性原则和方针;又针对各诸侯国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措施。各诸侯国在其统治地域内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民族政策,由于各国情况各异,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并影响到各国后来的发展趋势。以齐国和鲁国最为典型。

    2007年01期 No.158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4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汉代郡县乡财政管理论考

    朱德贵;

    汉代地方财政管理比较健全,实行中央统一调度,郡国、县乡分级管理体制。郡守是郡级财政管理的最高主管官吏,郡守的财政管理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支出的权限上;县级最高财政管理负责人由县令(长)兼任,县令(长)负责主管财政收入、仓储保护等工作;乡里是县以下的财政管理组织。

    2007年01期 No.158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伊凡四世司法改革初探——兼论《1550年法典》

    李丹;

    1547年6月伊凡四世授意,“重臣拉达”着手国内司法改革,其主要成果是《1550年法典》及其后一系列法规的制定实施。此次改革对君主、世袭领主、修道院、封地贵族、地方行政长官、农奴等各方的经济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做出重新梳理和调整。《法典》的核心思想是打击、限制世袭领主和修道院势力,扶植封地中小贵族这支亲沙皇的新生政治力量,以树立首代沙皇的权威。

    2007年01期 No.15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近年来俄罗斯的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研究综述

    国春雷;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人一直梦想重建昔日的辉煌。在为国家、民族重新定位与“寻根”的探索中,重振“第三罗马”雄风的思潮逐渐兴起,俄罗斯史学界也因此加大了对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研究的力度。综观俄罗斯学者对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这一课题涵盖了众多领域、一系列问题。

    2007年01期 No.15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行政领导失效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朱斯琴;

    有效性是衡量行政领导绩效优劣和领导者素质高低的一个综合尺度。目前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领导失效的问题。究其原因,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行政领导失效是其重要方面。人格化倾向、官本位心理、自大心理、求稳心理和嫉妒心理等是造成行政领导失效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行政领导失效的问题,作为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领导观;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坚持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2007年01期 No.15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结构中的NGO缺失及其培育

    孙凯民;黄河;陈亚男;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治理结构中的三大主体(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NGO在社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比较SARS和“9.11”两个典型案例,说明治理危机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多元主体的互动;培育NGO是当前我国形成社会治理结构主体新格局的有效途径。

    2007年01期 No.15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8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纪念达·纳楚克道尔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7年01期 No.158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要素

    张铁薇;

    共同侵权行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为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的明确界定,而概念的界定应建立在侵权行为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之内,缺少对制度研究的宏观把握,难免会出现概念界定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而影响到微观制度架构的合理性。共同侵权行为概念的基本要素为主体、意思联络、损害结果及连带责任,由此引入与共同侵权行为相关的一些概念,如单独侵权行为、独立的侵权行为、并发的侵权行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分割责任等,最终将共同侵权行为准确地置位于侵权行为法体系中的多数人侵权这一框架之内,避免共同侵权制度内在结构发生“病变”而异化为多数人侵权制度。

    2007年01期 No.158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13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债权人代位权客体扩张及行使范围

    周昌昊;张长青;

    《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将代位权的客体限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代位权客体范围过于狭窄,非合同债权、债的从属性权利、合同上与诉讼上的权利、债务人享有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与抵销权、保存债务人权利的行为等应成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客体;同时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是“债权人自己的债权”,且代位权具有优先受偿性。代位权的优先受偿性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债权”行使代位权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动力。

    2007年01期 No.158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5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问答”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

    王枫;

    先秦时期,“问”与“对”配对使用,至唐五代,“答”在“问答”义场中表现活跃,逐渐取代“对”的义场核心成员地位,怀疑此时“对”在口语中已经消失,宋元明清时期,“对”在书面文献中用例也已极少,最终退出“问答”义场。

    2007年01期 No.158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4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从图式理论的视角看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

    斯琴;李满亮;

    阅读理解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往往借助“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加工方式的交互作用来解读阅读内容。因此,图式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对图式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阅读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并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2007年01期 No.158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02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异化策略的文化思索

    邢力;

    杨氏夫妇所译的A Dream of RedMansions一直以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而著称,而这主要是与其所采用的异化策略分不开的。异化策略有助于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异化策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交流。

    2007年01期 No.158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77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悖谬的独特省察——凌叔华小说创作新论

    崔荣;

    凌叔华用流观的方式观照女性和儿童,洞察历史的复杂性和悖谬处,把握历史本身、历史与人的复杂关系。以现代意识重铸古典艺术精神令其作逸出时代主潮成为有意味的独特存在。

    2007年01期 No.158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0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闻传播的伦理学思考

    杨清;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中必然涉及到许多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新闻的获取可能往往以被采访对象的尊严、情感的丧失为代价,要尽可能避免对采访对象的情感伤害,即使为此放弃采访也在所不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与任何一种工作的职业责任一样,要与社会伦理并行不悖。

    2007年01期 No.158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强纲领与社会学有限主义的关系

    袁海军;

    有学者主张,从强纲领到社会学有限主义构成了爱丁堡学派的一次理论转向。但是,强纲领和社会学有限主义的倡导者和评论者都从未说明或暗示存在那样一个理论转向,并且强纲领和有限主义的内容从逻辑上说也不可能构成简单的竞争或替代关系。正好相反,从强纲领到社会学有限主义是爱丁堡学派理论的一次深度拓展,对这一拓展的完整论述有赖于以相对主义为中介对爱丁堡学派理论论证的合理重建。

    2007年01期 No.158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评述

    岳庆平;

    2007年01期 No.158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