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5

  • 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反思:发展的文化维度

    恩和

    在内蒙古草原成为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间相互扩张地带的漫长历史中,凡农耕民族主宰时期均导致草原退化,生态受损;凡游牧民族统治时期都保持了草原丰美,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亦受到遏制。农耕民族的大量迁入和游牧民族的农耕化,致使适应草原牧区的游牧文化出现长期断裂,造成了垦殖型荒漠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应重视发展的文化维度,确立起适应该地区自然环境并继承游牧文化精髓的主导文化。

    2003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对内蒙古工业化阶段的测度分析

    雍红月,李松林

    关于工业化的判断标准,主要有四项指标,即人均GDP、产业结构、人顺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在当前我国已加入WTO及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也应考虑增加国内外贸易和信息化水平两项指标。依据选择的六项指标,按地区分组计算处理和分类侧度,可以看出内蒙古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2003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民营企业资本形成与融资模式

    秦志宏,王坤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资本金的获得方式仍然以企业投资人自有资金和企业自身积累为主,社会资金缺乏有效的途径进入民营企业;从民营企业的融资看主要依赖内源性资金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由于我国银行体系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银行的信贷资金也难以有效获得。应从深化金融改革、推动证券市场发展、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完善民营企业自身制度建设等方面保证民营企业资本有效形成和得到持续性资金支持。

    2003年02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我国频遭国外歧视性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岑彩云,毕丽华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掀起了对我国反倾销的浪潮。目前中国已成为西方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对象,西方国家对华采取不公平的歧视性做法,使中国出口贸易受阻,经济遭受损失。面对这种情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的战略;政府应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建立灵活善变的企业经营策略。以此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将遭受反倾销而带来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003年02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充分发挥环境经济手段的作用

    张艳

    环境保护调节手段的选择首先取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其一般原则是公平与效率。法律、行政、经济、宣教、科技等全部环保手段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动态运行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完善。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到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重,再到以经济手段为主,这是环境管理的趋势,完成这个过渡需要一段时间,但不宜拉得太长。一般说来,环境经济手段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实现环境目标的低成本和总体的公平性。经济手段的主问题是其负担的可接受性,但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2003年02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正始文学与后正始文学

    赵利伟,郎宝如

    以高平陵事件为分界的正始时期和后正始时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阶段。因此,在两种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正始文学和后正始文学,不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以何晏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其成就虽比不上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也比不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后正始文学,但它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并对两晋文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有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2003年02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6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词别是一家"的内涵及其现代诠释

    陈学广

    "词别是一家"的词体观念是对词这一艺术形式本体特征的理论概括,它强调词体作为一个独立、有机的整体以与诗、文相区别,包含了对这一艺术形式各个层面和构成要素的分析和要求。在李清照《词论》中,这一观念为:声诗并著:阐述词体的本体特征;评论作家:强调词体的艺术规范;主情致:揭示词体的形式功能。

    2003年02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26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边塞诗描写边景的二重境界

    阎福玲

    中国古代边塞诗的边景描写经历了三大阶段,呈现为表现与再现、壮美与趣美相对应的二重美学境界。边塞写景的二重境界,与边塞诗发展演进的两大阶段(唐以前和宋元明清)、两类诗体(乐府与七绝组诗)、两个重心(前期为征戍战争,后期为写景记俗)正相契合,是边塞诗演进阶段性的体现。是中华各民族由对抗到融合的历史现实在诗中的反映。

    2003年02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3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由传奇到写实——试谈明清之际章回小说形象模式的转变

    莎日娜

    早期的章回小说中,主人公常常是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至明清之际,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章回小说形象塑造模式发生了一定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审美对象的由奇趋常,审美视点由男性世界向女性世界的靠拢,以及审丑和审美的融合。其总体趋向是由"传奇"到写实。这一转型,既是对《金瓶梅》写实精神的一个延续,也是对其写实手法的一个拓展。一旦脱离了充满浪漫色彩的古典主义,作家必然开始对世俗人生的人文关怀,中国古典小说真正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说,明清之际的章回小说创作,正是这一转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2003年02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艺美学:学科历程及发展前景

    陈定家

    文艺美学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学科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20多年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艺美学的著述数量逐年攀升,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理论空间迅速拓展,学科内涵日趋丰富,在科研和教学等多个领域同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文艺美学已经从学术研究阶段走向了社会实践阶段,它已经成为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必将在21世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扮演一个有益于时代进步的角色。

    2003年02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文艺活动与生命空间

    宋生贵

    文艺是用一种独特的暗喻形式来表现人类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志的。浅近地说,它是艺术家特有的情怀意趣、人格精神投注后的产儿,是一种个体生命意志的外化;而延伸到人类文化的目标上看,则是作为从精神上掌握外在世界和人自身内在世界的方式。文艺家及其他社会群体借此而追求并获得人生、宇宙中更为丰富的生存和生命意味,乃至绝对价值的东西。这可使人类的生命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扩展生命空间作为人类文艺活动的重要指向,与人类的精神需求相默契。

    2003年02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艺术原理学科建设的思考

    李树榕

    既成的文艺学是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学则以一切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广义艺术学,包括艺术理论、艺术的发展史、艺术批评学。狭义艺术学特指艺术原理,它是从哲学层面对艺术是什么等元问题做根本性探讨,或者说它是研究各门类艺术规律的基础性规律。元范畴是艺术原理学科体系的承重点,应产生于具体作品时空限定与艺术规律超时空限定的统一;历时态艺术演变和传承与共时态本质界定的统一;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可以成为艺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拒绝依傍、盲从,提倡独立、原创,理清艺术学与母学科、子学科的关系,才能建立科学、自立的艺术学体系。

    2003年02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喜剧性笑的发生系统

    苏晖

    从创作主体、审美客体及接受主体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喜剧性笑的发生系统。喜剧性笑的产生与喜剧的创造者善于运用逻辑智慧、变易语言要素或巧用艺术与修辞技巧有关,同时,审美客体应呈现某种反常和不协调状态,接受主体也应在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及个人素质的条件下对喜剧客体产生意外、惊奇或优越等心理反应。

    2003年02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63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逐步实现

    庆格勒图

    由于清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对蒙古民族实行分割统治,使广大蒙古族人民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地区的农牧矛盾和蒙汉民族间的纠纷。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民族压迫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导下,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此后,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内蒙古地区的深入贯彻,逐步实现了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恢复了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从而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2003年02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唐代防秋兵的地位及其影响

    曾超

    唐代前期唐对四夷的挑战是谋划有方,经略有策,备御有道,故成效显著;安史之乱,边兵东调,吐蕃东进,边防大变;代宗为备御和遏制吐蕃的攻势,重建边兵并定名为防秋兵,创建了经略吐蕃的防秋制度,对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均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古代军事、军制史上也占有至为重要的地位。

    2003年02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97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田广林

    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约是公元前2300-前1000年左右,在燕北辽西一带发展起来的一支发达的早期青铜文明,它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虞夏殷商之际,中国北方地区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国家和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形成之际,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面貌,曾经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当其晚期发展阶段,曾经与后起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有过一段共时关系,由此导致阴河至羊肠子河一线分布密集的城堡带的出现。

    2003年02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近代留美生留学特点考

    徐曼

    在中国近百年的留美教育发展史中,近代留美生独具特色,他们选习科目偏重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受教育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胸怀浓厚的"科学救国"思想;留学经费来源有保障,学习条件较优越。他们成为中国科技发展主导力量。

    2003年02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6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战后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及缘由

    李鹏军

    战后日本社会围绕教科书如何反映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一直存在斗争。但是日本右倾和保守势力则篡改历史,屡屡发生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回避、隐瞒、修改许多重要的侵略史实,不能直面历史的事情。这是其军国主义史观、皇国史观使然。究其根源有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现实等各方面因素。日本的这种歪曲历史修改教科书的做法,严重的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恶化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引起了亚洲各国的高度警惕和强烈抗议。

    2003年02期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0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述评

    张志忠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不但以"替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面目而出现,而且特别设计了各种新理论模式。这种新论证和新探索,对低潮中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然而,在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它在理论上只能是一种乌托邦,而在政治上又只能是一种改良主义。

    2003年02期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观述评

    冯修青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做出了正确判断,纠正了中共党内对知识分子的"左"倾错误,形成了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正确政策。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逐渐偏离了其思想中正确的方面,错误地把世界观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从而把知识分子整体视为对立面。由错误政策引起的党内分歧反过来又加重了毛泽东对党内修正主义的危险性的估量,"文化大革命"成为不可避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完全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2003年02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1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语言、实在与科学知识的社会性——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哲学旨趣

    袁海军

    科学知识社会学要求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的考察,并对科学知识的本性做出社会学的说明。社会学的经验性质使得它对科学知识的考察只能表现为对科学实践的考察,但得到的结论却是关于科学知识的。在理性主义观点看来这是无法接受的。布鲁尔通过对维特根斯坦晚期哲学的发挥,揭示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语言之维,展示了研究科学实践与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本质关联。

    2003年02期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