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1

  • 兀良哈万户牧地考

    宝音德力根

    据蒙汉文史书的有关记载 ,特别是《俺答汗传》中有关兀良哈万户住牧地的地名以及与俺答等人北征兀良哈相关的地名的记载 ,反映出兀良哈万户的牧地位于蒙古国肯特山、克鲁伦河一带。因此 ,学界有关兀良哈万户牧地的“内蒙古说”和“蒙古国杭爱山说”是错误的

    2000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89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明代哈密蒙古的封贡问题

    于默颖

    哈密乃西北边防要地。洪武后期明朝征服了哈密。永乐二年 (1 4 0 4 ) ,明成祖封哈密统治者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 ;永乐四年 (1 4 0 6) ,设哈密卫。哈密王共传 9代 ,王位嗣袭情况复杂 ,但有严格遵循的原则。哈密不仅自己遣使朝贡明朝 ,还要护送西域和瓦剌的贡使 ,有一定制度

    2000年05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0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近年来蒙古民族地方法制史研究述评

    牛文军

    20世纪 80年代初 ,国内蒙古学、民族学学者开拓了蒙古民族地方法制史的研究 ,80年代中期 ,法制史学者开始关注此方面研究。蒙古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属于纯文化的研究 ,法制史领域的研究则着重从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少数民族传统法制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角度进行探讨。蒙古民族地方法制史的研究具有蒙古学、法制史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意义 ,研究重心开始向探究蒙古民族传统法制的文化内涵 ,探究蒙古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能力及现代转换意义这一方向拓展。关于蒙古民族传统法制的地位应有正确认识和定位 ,它们一方面沟通融合于古代北亚游牧民族法文化与中原农耕民族法文化 ,一方面也融于中华法系 ,丰富了中华法系文化

    2000年05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史诗《江格尔》中勇士幻化蜘蛛母题

    呼斯勒

    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题材普遍存在于蒙古史诗中 ,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规范化的勇士幻化蜘蛛母题。这类神变题材对史诗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及情节的丰富诸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表现了蒙古民族对超自然、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崇尚 ,增强了史诗的趣味性和艺术力量。蒙古史诗中神变题材的产生并不偶然 ,是源于一定的宗教观念 ,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蒙古族传统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 ,崇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且极富魔法变化观念。史诗《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母题同其它类型的幻化题材一样 ,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 ,是曾经存在过的某种宗教观念向审美的文学艺术形式积淀和演化而来的结果。《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幻化成蜘蛛的题材 ,同蒙古民间流传的蜘蛛预兆凶吉的观念 ,在起源上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的 ,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

    2000年05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动词不定式问题

    保朝鲁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语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对于语言类型不同、语法结构迥异的蒙古语提出动词不定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蒙古语 -qu动词与不定式动词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即它们“兼具动词与静词特征”这种双重性 ,但不能因为英语 (等 )的不定式动词一般都可以用 -qu动词来翻译 ,就可以得出后者亦即“不定式”这样的结论。从蒙古语 -qu动词与英语不定式的“非限定性”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看 ,“蒙古语有动词不定式”的见解不符合蒙古语的实际

    2000年05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民主的危机与正义论——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透视

    寿建纲

    民主的危机这一悲观论题来自 60年代的民主浪潮。罗尔斯提出了公平正义论 ,为变革设计了一幅蓝图。诺齐克以权制正义论对抗 ,否定之。二人之争的实质是 ,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战略 ,是公平优先 ,还是效率优先。二人之争也启发我们 ,中国经历了 2 2年的改革开放 ,社会公平问题已凸现出来。政府必须以公平为价值取向进行政策调整 ,严惩腐败以治本。解决公平问题不是返回到传统的平均主义 ,而是达到恰当的公平

    2000年05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2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的科学精神

    石井刚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 ,梁启超将清代思潮的变迁过程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而贯穿三个阶段他所予以重视的关键性精神即是“科学精神”。梁启超所关心的问题在于学问该如何得到发展 ,并且忧虑“致用”的主观动机容易介入研究过程 ,从而影响其客观性 ,因此 ,梁启超主张学者应避开去问所治的学问是否实用。“为学问而治学问”,这就是梁启超《清代学术概念》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梁启超深刻地体会到了政治权力主宰真理和正义的严酷现实 ,他所站到的非政治性立场本身就在政治社会环境中。《概论》在政治思想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2000年05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

    扬清

    “合作原则”属语用学范畴 ,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H· P· Grice) 1 96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格赖斯指出 ,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 ,谈话双方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 :双方话语能够互相理解 ,共同配合。因此他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 ,以求实现这个愿望。在绝大多数言语交际中 ,这一情况是确实的。这也是言语交际的前提。但是 ,仅有这种愿望只能促进交际双方相互配合 ,并不能保证交际顺利进行。合作原则的实现 ,还应有一些必要的条件 ,即共同的文化背景 ,共同的民族心理 ,共同的价值取向。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又要交际 ,就必须对词语进行调整 ,以维护合作原则 ,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2000年05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9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日语言文化特征比较

    王石敏

    日语中虽然大量地使用了汉语词汇和汉语修辞 ,但日本人对汉语只是采取了吸收—消化—发展的模式。中日语言从结构上看 ,语序不同 ,重点不同 ,思维方式不同 ,导致结论不同。汉字通过字形分析可以窥探到一些湮没已久的某些上古的文化遗迹。汉语的句子注重理解功能 ,注重内容 ,讲究意会。汉语的结构印证了中国人注重整体性 ,注重系统性的思维特点。敬语作为日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日语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女性用语。主要是在语用上表现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委婉和含蓄。汉语和日语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语言行为上对环境都有高度的依赖性

    2000年05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006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符号学与词义

    谢琳,李玲君

    词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符号学的诞生为词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提供了观察词义的新角度。符号学一位很重要的学者 Ch.Morris把符号学分成三个部分 ,符号意义学、符号关系学、符号实用学 ,这样 ,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 ,我们就用符号为理论来解释一个词的词义 ,把一个词放到不同的关系中去观察 ,在这些关系中词就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2000年05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图式、理解与阅读

    董建民

    心理语言学认为图式是语义记忆网络中的一种信息贮存结构。在语言理解和记忆中的作用是根据已知信息对新信息进行加工。阅读是为了汲取新知识 ,获得新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已有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与文章中信息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采用相应阅读策略进行训练 ,可提高阅读力。读者语义记忆中的图式越多越完善 ,阅读效率就越高

    2000年05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阴山岩画造型特征比较分析

    班澜

    中国阴山岩画与西方岩画的不同特征 ,即为西方岩画具写实性、主观时空性与理性 ,阴山岩画则是写意性的、主观时空性的和心性的。东西方艺术不同的传统 ,始于原始艺术时期的芽蘖与分野

    2000年05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人类原始母语探源研究与现状

    严新生

    本文对人类原始母语来源问题的研究与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长期以来 ,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认为诸如古印欧语、诺斯特拉语、美洲语、第乃 (高加索语 )等理论的提出 ,是取得成果的最好见证。虽然语言一源论的证据仍显不足 ,然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冲出语言学本身而深入到其它不同领域 ,如考古学、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以及细胞学等 ,形成了一种方兴未艾之势。各个领域参与对人类母语的起源和发展的探索 ,无疑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的步伐

    2000年05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转型滞后:内蒙古经济发展缓慢的现实原因——内蒙古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学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任维德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开始了以社会经济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价值观念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转型。由于各地区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改革环境不同 ,起点、机会、条件不均等以及发展态势不同 ,导致社会转型不平衡 ,形成一定的转型差距 ,致使地处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直接影响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而拉大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对于我区来讲 ,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要立足于自身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社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2000年05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WTO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连海蓉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入 WTO,将有利于深化中小企业改革 ,有利于培养人才 ,提高中小企业员工队伍素质 ,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 ,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 ,但这将使市场竞争激烈 ,民族经济受到挑战。加入 WTO,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政府应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000年05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9世纪法兰克社会的过渡及其特点

    甄修钰

    5— 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从日耳曼所有制的瓦解到封建所有制的确立 ,从奴隶制的长期残存到被封建制排挤 ;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差别到两者的合流 ,从自由人、奴隶、隶农之间的差别到他们的合流 ;从王权有限到王权成为政治制度核心 ,再到统治者权力在诸子中分配 ;从自卫队到民军复杂化 ,从公职人员统率军队直到私人武装的建立 ;从纳税与不纳税差别到统一纳税 ,从税收归国库到赋税被领主瓜分 ;从圣徒屡遭侮辱到教会神圣不可侵犯 ,从马尔克财产观念到土地的贵族性 ,以上都体现着日耳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的综合具有漫长性和曲折性特点

    2000年05期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论利益集团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庄国波

    利益集团虽然不是美国国会、政府和最高法院等机构的组成部分 ,但却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美国对华政策上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两大利益集团联盟 ,它们争夺在美国对华政策上的影响力 ,它们之间力量消长是美国对华政策左右摇摆的主要原因

    2000年05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12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简析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依据

    鄂晓梅

    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是国际组织法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国际组织享有特权与豁免的理论依据 ,认为职能必要说、组织独立说和公平受益说等学说是国际组织享有特权与豁免的主要理论依据 ,它们对于国际组织需要特权与豁免的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尤其是职能必要说 ,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0年05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6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隋唐五代史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新认识——《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评介

    王俊川

    2000年05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