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斌华
山羊绒加工业是内蒙古的一种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羊绒加工业要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内蒙古应成为全国山羊绒最大的集散地和初加工、深加工的主要基地,当前亟需治散治乱,制止低水平或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羊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强竞争能力;克服羊绒收购资金不足的障碍;正确解决增加羊绒资源与草原退化、沙化的矛盾。
2000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岩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两年来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提出作者对导致我国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的看法,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2000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朝克2000年02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维秀
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投资者使用的财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使投资者较全面准确地评价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成长性、送派能力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存在的财务风险。
2000年02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雷立钧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两种模式的界限逐渐消失并趋向全能化。本文通过对两种经营体制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金融环境,尤其是特定的社会金融资产结构背景决定了我国只能实行职能分工型的模式。
2000年0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国
本文从经济发展、结构变革和体制变迁等方面对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作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揭示了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般性原因。同时又进一步从税收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特殊原因。作者认为,在相对过剩经济的条件下,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扩大内需和启动经济增长。国家的有关政策应根据当前实际进行调整,重点是均衡城乡税负,鼓励劳动力的流动,实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区域发展政策。
2000年02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红
本文从会计电算化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入手,进而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进行比较,并提出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当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2000年02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吉日嘎拉
《十善法门白史》的成书年代和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其成书年代,有元代说和明代说,关于其性质,有史学著作说和法律典章说。与上述清说不同,本文作者认为《白史》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指出《白史》既不是史学著作,也不是法律典章,而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并对《白史》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介。
2000年02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利清,张景明
辽王朝是一个以游牧民族─—契丹为主体的、以武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融入了传统的和外来的各种因素,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在建辽的200多年历史进程中,由于统治者采取了适应历史潮流的政治、经济政策,推行“胡汉分治”和“因俗而治”,使其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畜牧经济和狩猎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门类。随着农牧兼营、工商并举的新经济格局的形成,契丹社会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逐步走上了封建化的轨道。
2000年02期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瞿大风
在蒙古军不断南下灭亡金朝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都失守以后,山西成为金朝屏蔽中原、保卫汴京的重要门户。在此期间,面对着蒙古军的攻掠与征服,金朝开始利用山西多山的地理条件,将山西作为防卫蒙古军进攻陕西、河南的屏障,展开了一系列的防御布署,并且采取一些重大措施,延缓蒙古灭金的进程。本文利用《金史》和《元史》两部正史,对蒙古征服山西过程中金朝布署到山西的军政官员作一探讨,其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这些军政官员的组成、来源、作战地区、所任职务、抵抗活动及其发挥作用等问题。
2000年0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谭晓琳,弓建中
本文抽取西汉前期“汉人入匈”这一历史阶段的独特历史现象进行考证、分析,指出其历史背景、途径、数量、影响,试图从研究历史人物群体命运、精神、心理来对处于独立对峙阶段的汉匈关系加以诠释,并强调“汉人入匈”在主观体验与客观后果方面的历史割裂性。
2000年02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海日瀚
作者认为尹湛纳希的诗论诗作中有着深厚的佛学禅理意味,并为其诗学观点的形成和诗作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有益的思想、理论滋养。尹湛纳希的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又直接受到汉族古代诗歌理论、实践启发,其中又以皎然和严羽的影响为甚。本文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000年02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雨风2000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代林
本文认为,内蒙古对回族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对回族的研究,包括对回族史的研究,是从“文革”结束以后才逐渐开展的。在这片刚刚开垦的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从三个问题展开论述,对内蒙古回族研究进行了回顾、思考、分析、评论,指出其不足及努力方向。
2000年02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月珽
本文结合新发现的材料,集中案析:一、宋景诗在绥西的初传第子;二、刘定邦其人;三、《审办刘定邦摺》所透露的历史信息。进一步揭示新发现材料的意义:1、张之洞“摺”记述反映了同光年间绥西地区独特的社会风貌;2、涉及刘氏等人的记载弥补并佐证了民间和武术界围绕“宋景诗”的传说;3、宋景诗所以能在绥西隐身30多年并终老其地,与当时当地特殊的社会生存环境有关,更与他结交的刘定邦、游四等一伙商界弟子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有关。
2000年02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甄修钰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这部手稿中论述的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种所有制有本质差别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认为:一、三种所有制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与原始公社所有制有密切关系的残余形式;二、三种所有制既不是奴隶制,也不是农奴制,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同时并存着;三、原始社会的残余有惊人的坚韧性和耐久性,亚细亚的所有制中无奴隶制和农奴制,也无专制政府和以专制君主为代表的国有制,但亚细亚生产方式或东方社会中有专制政府及其国有制,同时也有亚细亚的所有制,因此,亚细亚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2000年02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任其怿
日本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推行重点外交,放弃自主外交,把自己又一次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还欲“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由于日美同盟把矛头指向中国等,损害了中日关系,在外交战略上日本推着独轮车走上了独木桥。日本加快了脱欧返亚的步伐,推行回归外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谋求地区霸权。日本还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推行军事外交,不断派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扩大同周边国家的军事交流,以军事手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与其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有着密切关系。
2000年02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文香
本文对执行标的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认为执行标的是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与执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是由债务人所有的、用于履行义务的物或行为。文章对执行标的的内容、执行标的与执行对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于人身是否可以作为执行标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还对执行标的的法律特征进行了归纳,认为执行标的具有多样性、非抗辩性、法定性、强制措施的不同性和有限性等法律特征。
2000年02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5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齐林
分居制度,作为婚姻家庭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我国现行《婚姻法》并未有分居的规定。建立我国的分居制度,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建立我国分居制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对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分居制度作了立法研讨之后,论述了建立我国分居制度的立法构想:在立法体例上,应建立英美法系的立法体例;在分居理由上,应将法定理由与事实理由相结合;在分居与离婚的关系上,则应分居制度与离婚制度并列;而分居形式上,为协议分居与诉讼分居并举,以及要顾及分居的后果等。
2000年02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锦贻
新中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展示着最活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儿童精神。它所显示的“时代·民族·儿童”的鲜明主题,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中的重要话题。文章以民族儿童文学的创作实绩证明,“时代·民族·儿童”既是民族儿童文学选材立意的题旨概括,也是民族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创作特征。它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交融中的嬗变与衍变,显示出民族儿童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勃勃朝气,显示了儿童文学民族性理论的丰富和深化。
2000年02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薇
前草原小说的语言是一种对日常的大众语言进行改造、加工的新的文学语言形态,这种语言是以文学高于生活,文学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的认识为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前草原小说的语言剔除了生活语言中不符合“高于生活”条件的所有成分和因素;而60年代以后的语言则有极浓的意识形态性。1984年以后的草原小说的语言则表现为“杂语”形态,即承认日常生活语言的多层次。这种语言更接近生活语言,表达的是社会普通人的声音。与后草原小说(普遍的)小题材、小主题相适应,语言中的革命和意识形态色彩要远远逊于前草原小说。
2000年02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池君
本文从总编室是出版社管理编辑业务的部门,探讨了出版社不分大小,工作流程大体上是相同的。尤其对小型出版社来说,其工作特点是分工不可能像大出版社那么细,管理人员往往要身兼数职,而且出版工作环节多、工作性质各异,数据量大。编务管理工作也要渗透于图书编辑出版的全部流程,除了作好基础工作外,总编室工作要随着市场经济对现代出版业的挑战,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对编务工作的要求,总编室应成为出版社策划、开发选题和实施落实选题计划的中枢机构。
2000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安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特征上。因此,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作为不同语言文化间进行交流的使者,需对原作者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再认识和再创造。“再”这个词表明这种创造是有限的,是要用译语来再现原语所载文化信息。本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如何把握好再创造的尺度,以便用通顺流畅的译语来再现原语的文化内涵。
2000年02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