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8

  • 孟德斯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辩正

    寿建纲

    本文认为 ,从孟德斯鸠政体论与分权学说不可分割的联系中 ,才能准确地把握他的政治理想。割裂二者的那种揭示 ,会陷入误解。孟德斯鸠是既向前看又向后看的矛盾人物。他的政治理想既不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 ,也不是封建的君主政体 ,而是法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他的政治理想代表了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是两栖的人。他的分权学说的实质是阶级分权论、等级分权论与国家机关分工论三者的统一。把三者割裂开的观点是片面的。

    1999年06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黑格尔与斯宾诺莎

    刘欣

    黑格尔因斯宾诺莎哲学的实体一元论克服了思维和存在分立的二元论 ,创立了具有辩证因素独立于神学之外的哲学而予以高度评价。但又因其形而上学性而以“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加以扬弃。这一扬弃既是对斯宾诺莎哲学唯物主义的阉割 ,又是其辨证法因素的全面深刻的发展。扬弃中的阉割反映了黑格尔世界观中的形而上学性 ,扬弃中的发展所创立的唯心辩证法成为人类思想的一项重大成果 ,扬弃中的一些认识论思想和原则对后人的思想认识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1999年06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1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古代中西科学家状况比较研究

    任玉凤

    科学家是科学研究或创造的主体 ,是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古代中西科学家群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中西科学家在数量、社会职业、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揭示出古代中国科学理论落后于西方 ,也有科学创造主体方面的原因。

    1999年06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庄子与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之比较

    周占武

    庄子、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均具有开创性。其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 ,着眼于对审美主体心理的分析 ,并且重视从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二者的差别在于 ,庄子的理论出发点是其人生哲学 ,而康德的理论出发点是其“批判哲学”;庄子认为审美主客体是相融的、“物我同一”;而康德认为审美主客体是彼此分立和对立的 ;这种主客意识的不同导致了二者理论的彻底与不彻底之显著差异。

    1999年06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3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论根源

    刘建华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而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论原因。认识不到这一点 ,不变革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彻底和牢固。因而 ,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树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是生态环境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又一关键所在。

    1999年06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增长极反馈系统模型

    苏廷鳌

    本文以萨替的反馈系统排序理论 ,对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的应用提出了一个分析主导产业的方法。此方法用来分析主导产业在系统的支持下能否得到迅速发展 ;主导产业能否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从而形成增长极

    1999年06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世纪之交的中蒙经贸关系:现状与展望

    恩和

    在中蒙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 90年代 ,我国从 1 991年起成为蒙古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但因结构性因素所致 ,从 1 994年起出现了商品贸易低速增长局面 ;我对蒙直接投资和同蒙经济技术合作亦取得长足进展 ,于去年底跃居诸对蒙投资国之首 ,但对蒙古国的经济影响力尚不显著。为保证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地发展 ,在以国际贸易发展规律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同时 ,应按照投资先导型模式扩大经济技术合作 ,并组织民、官、商三方参与的合作研究。

    1999年06期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两代伟人与祖国统一的方针

    史琳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上 ,坚持和平解决 ;在台湾问题上 ,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和平解决”到“一国两制”的变化过程。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和平解决的思想。两代伟人都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研究客观实际 ,一切从民族利益出发 ,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历史使命感。

    1999年06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科学社会主义来源的再认识

    冯超英

    科学社会主义在其创立过程中 ,汲取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思想精华 ,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以巴贝夫和布朗基为代表的法国空想共产主义学说。法国空想共产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 ,科学社会主义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理论升华。

    1999年06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6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阴山岩画与原始宗教自然观

    冯军胜

    本文通过对阴山岩画的研究 ,透视了原始宗教自然观生成的背景 ,分析了其观念构成的基本框架 ,即天地人的认知结构及其时空意识。并以实例分析了原始宗教自然观中的高山崇拜、动物崇拜、水崇拜的表现方式 ,追溯了原始阴阳观与风水观的影响。从而为阴山地区先民的原始自然观勾画出较清晰的轮廊。

    1999年06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6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胡琴源流辨析

    柯沁夫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各族民间乐器中 ,胡琴类拉弦乐器 ,是居于首位的庞大乐器族系 ,历史悠久 ,流传广泛 ,遍及东南亚。对此 ,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 ,其源流脉络已基本清楚 ,并已逐渐形成诸多传统权威之说。本文依凭史料 ,指出其中胡琴“在宋为嵇琴”之说的不准确 ;论证了“嵇琴本嵇康所制”和“《元史·礼乐志》中没有记载马头琴这件乐器”之说的讹误 ;文中配以文献绘图说明了由蒙古帝国、元朝开始 ,胡琴在蒙古民族宫廷与民间中 ,已演变为潮兀尔与胡兀尔两种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 ;指出明末清初奚琴与潮兀尔·胡琴的不同形制。

    1999年06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63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昭乌达蒙古话考察

    陈乃雄

    昭乌达盟 (今赤峰市 )境内的蒙古语方言土语情况比较复杂。1 994年夏 ,蒙古语方言地图课题组按照统一的调查大纲 ,以地区为单位 ,对该盟七旗一县一区的 86个苏木、乡、镇当今现实生活中使用着的蒙古话作了调查。根据调查所得材料 ,归纳整理出各调查点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特点 ,并进行了初步对比研究。本文内容只涉及语音、词汇部分。

    1999年06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英语的发展与趋向

    苏建新

    本文主要涉及到的是美国英语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发展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 ,从文艺复兴时期起 ,谈到英国人成批地越过大西洋到美国定居 ;并将在语言史上的创新精神带到美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美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内涵的演变 ,使得美国英语变得丰满起来。尤其是美国人不断创造的新词是如此之多 ,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从社会生活到科技、文化、军事、教育各个方面。

    1999年06期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与观念的变化

    莫久愚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并试图概括描述三个不同阶段的总体特征 ,进而考察某些出版观念的变化。

    1999年06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图书产品质量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

    田建平

    图书产品质量的内容 ,简单地说 ,就是图书消费者能享有他们所购买的标准可靠、称心满意的图书产品的内在价值及其系列服务 ,以满足他们心理 (精神 )和生理上的需要。具体包括出版社的图书产品及其价格、装帧、设计、内容、价值、印制、特色、品牌、文化品位、系列服务等方面。图书产品质量的设计 ,是指出版社针对所生产的图书产品质量进行的原控制及其内涵规定。这一设计既是关于图书产品质量初衷的规定 ,也是关于图书产品质量目的的规定。本文主要论述了图书产品质量、图书产品质量设计的原则 ,以及与图书产品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 6个问题。

    1999年06期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浅析

    张立新

    内部劳动规则愈来愈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而实践中许多用人单位在制定、适用内部劳动规则上常有违法情况出现 ;对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仲裁及诉讼中能否适用 ,人们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笔者从法律地位、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合法性及违法后果四方面探讨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以期完善我国的该项制度

    1999年06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世说新语》的形而上品格

    陈迎辉

    作为一部独立、完整的文学作品 ,《世说新语》展示了一种迥异于其它时代士大夫的新的存在状态。在这状态之中 ,透射出一种指向“道”的精神存在 ,这种形而上的精神存在 ,就是《世说新语》的文化品格。这种形而上的文化品格与诗的文化品格具有一致性 ,因此 ,作为小说的《世说新语》在我国古代以诗为正宗的“雅”文化圈中魅力经久不衰。

    1999年06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评《十七世纪蒙古文文书档案(1600-1650)》

    乌云毕力格

    本文运用史料学理论 ,对《蒙古文档》一书的内容和刊布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认为它是研究 1 7世纪前半叶蒙古历史、语言和文字的无与伦比的第一手资料

    1999年06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2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开拓历史哲学系统论的尝试——《东亚文明系统论》弘扬的主旋律

    周呈芳,林干

    1999年06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