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2

  • 钦察汗国早期的宗教倾向

    李一新

    文中第一部分论述了拔都的宗教态度和宗教政策,以及所面临的宗教环境;第二部分论述了拔都长子撒里答被误传为基督徒及其原因: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别儿哥可汗皈依伊斯兰教后,致力于在统治上层和境内各地传播伊斯兰教,保护其利益,具体分析其伊斯兰教化的历史原因,特别是与埃及的联盟。由于内、外伊斯兰文明的影响,从拔都到别儿哥短短的数十年间,钦察汗国的蒙古统治者就由原始宗教向伊斯兰教化迈出了第一步.本文探讨了学术界尚少顾及的一个问题。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书架

    <正> 我校历史系世界史研究室编的《世界史研究文集》,于1989年12月由我校出版社出版。《文集》辑入了该研究室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些研究成果13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胡钟达教授的《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再评五种生产方式说》、《论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五种生产方式”问题答客问》四篇论文。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ayan与“大元”——关于达延汗的汗号

    乌兰

    本文从语源探究和史实分析两个方面入手,力求对达延汗的汗号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达延”(Dayan)源出汉语“大元”。大元在当时的读音为dai on,受蒙占语语音及书写规则的制约,dai on译写为Dayun,再受蒙古语元音同化现象的影响,Dayun又转为Dayan.加之汉语读音本身的时代变化,使得后人逐渐辨不清Dayan的原貌,因而出现了一些俗词源学的解释。达延汗在《明实录》中称怍“大元大可汗”。纵观明朝时期,蒙古大汗称汗号、建年号时多采用“元”或“大元”二字,这反映了退居蒙古本土的元王室后裔始终坚持自己是元王朝合法继承人的思想传统,而巴图蒙克称达延汗——大元汗,也正是秉承这一思想传统的一个实例。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青衮杂布

    哈斯达赖

    青衮杂布是清初喀尔喀扎萨克图汗部西北角和托辉特部蒙古王公.在众多蒙古王公中,他以发动反清的撤驿之变”而知名,有些史学工作者认为,“撤驿之变”是青衮杂布为把喀尔喀蒙古从清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而发动的,是一次独立武装斗争。青衮杂布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当然也有人持相反意见,本文认为应将事变的发动者与参加者的动机区分开来。青衮杂布发动事变主要是他与清王朝的君臣矛盾造成的,是即将遭到清王朝严厉处罚之时,而侥幸发动的一次微弱的抗争,只是由于他的民族成份与王公身分,给事变蒙上了一层民族色彩.因此,青衮杂布并非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蒙古王公,既算不上民族英雄,也够不上民族分裂主义者.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外国学者研究匈人和匈奴述评(下)

    林干

    本文主要介绍东西方学者研究匈人和匈奴的情况并略加评论。本刊上一期已登载了研究匈奴西迁欧洲后的情况。本期继续登载研究西迁前在中国大漠南北活动的情况.即:法、德、荷、奥学者对欧洲匈人与中国匈奴的关系的研究:英、美、日学者对西迁前中国匈奴的研究;苏、蒙学者对漠北匈奴墓葬的发现及他们撰写的奴匈史专著。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77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内蒙古部分订误

    忒莫勒

    本文是对《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这一国内现在影响最大的地方志目录的订误,即着眼于目录学的研究,父便于地方志研究者的使用,并且重在地区特点的书目考订。考订分为:“收录不当”、“收录有缺”、“著录错误与缺漏”、“编排之误”等方面,并列表补缺。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泰国与外籍税务司制度的产生

    黄国盛,杨奋泽

    中国近代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产生和实施,作为中国海关史与外交史方面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 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其策划者李泰国起了哪些作用?以及海关行政主权最初是如何旁落外人的等,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吸收先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清朝有关档案、外交、海关等史料,以及部分外文资料,重点论述税务司产生的史实和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危害,以期引起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借鉴。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莫戈勒语中的蒙古语族同源词(之一)

    布和

    莫戈勒语是阿富汗莫戈勒人使用的语言,属蒙古语族。莫戈勒语受到波斯语的强烈影响,发生了许多变化.它不仅是研究蒙古语族的重要资料,而且是研究语言接触和融合现象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本文以国外学者不同时期发表的七篇莫戈勒语材料和论著为依据,汇总了各篇中的蒙古语族同源词,共收词700余条.为便于蒙古语学界研究参考,采用莫戈勒语词和同它对应的蒙古书面语词对照的方式,以蒙古书面语词为词目,按蒙文字母音序排列.在一些词条内还引用了中世纪蒙古语文献及国内蒙古语族语言的材料,以说明其同源关系. 全文将分3次刊发.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契丹小字宫殿解

    王弘力

    契丹族与蒙古族有着共同的渊源,契丹语与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契丹文字记录了大量契丹语词汇和语音语法材料,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语言、阿尔泰语系语言,尤其是研究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语言发展历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同时,契丹小字还通过转写汉语借词,记录了当时汉语音韵事实.契丹字的解读对于历史科学和语言科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宫”的契丹小字的两种写法作了分析,又对“殿”的契丹小字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发展

    明月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同其它革命理论一样.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建党初期提出的民族自决主张,既起到了唤醒少数民族觉醒的作用,也反映了简单效仿苏联的情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提出民族自决包括独立、联邦、区域自治三种形式。抗战时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号召各民族团结一致,反对分裂,基本上放弃有分离权的联邦制,而主张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从理论和实践上最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政治制度。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大学学报》创刊3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

    <正>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1959年10月创刊以来,已经过整整30个年头。为此,学报编辑部以多种形式纪念《内蒙古大学学报》进入而立之年。1989年10月20日下午,为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本刊举行了纪念创刊30周年学术交流会。副校长包祥、孙玉溱、学校各学科的学术骨干以及部分兄弟单位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交流会。会议从提交的不少论文或提纲中选出20篇参加了交流。这些论文涉及政冶、哲学、经济、法律、文学、体育、历史、语言、民族理论以及在我校占有学科优势地位的北方民族学。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印刷术叙略

    邱瑞中

    印刷术产生的时间,是书史学中的一个大课题.迄今为止,古今中外的学者专家,都从雕版印刷入手探索它的源头,提出种种假说。本文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提出从广义印刷入手,在丝帛中寻找印刷术之源,以参加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文中多以考古文物的分析为立论的根据,说明丝帛印花图案的印刷术之源还不同于文字印刷,故提出了进一步解决前印刷术之源的希望。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纳兰性德东巡科尔沁诸旗,索伦诸部考

    <正>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曾有两次东北之行。第一次是在春天,伴驾东巡,第二次是在秋天,奉使东巡,具体任务是宣抚内蒙古科尔沁诸旗和索伦诸部。宣抚科尔沁本应由理藩院执行。据《康熙起居注》,康熙曾严词指责理藩院:办事懈怠、不负责任。所以不得不派亲信侍卫纳兰性德到东北去。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民事确认和解协议书

    王红岩

    全部诉讼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制作相应的司法文书。本文认为民事诉讼中的和解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活动,但民诉法对用何种文书确认其效力未加规定。因此,研究民事确认和解协议书是适应司法实际的要求,完善民事讼诉法,建立完整的司法文书体系的需要。文中联系审判实际,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对我国民事确认和解协议书的概念、性质、特点、效力,及其结构内容、和调解书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难推理及其它

    许占君

    本文就近期出版的《形式逻辑原理》(杜岫石、何雪勤编)一书第十一章第五节的内容而提出两个理论问题:二难推理的假言前提之间的关系是为合取还是折取;推理形式与重言式的关系问题.作者运用数理逻辑的关于重言式的理论、方法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原始文学与原始象征艺术

    陶长坤

    本文认为原始文学以口头文学为其存在形态。原始文学与人类本身同步产生。文学起源于劳动,但不仅仅起源于劳动,是以劳动为主元的多元综合。原始文学可分杭育杭育文学和神话文学两个时期.杭育杭育文学以摹仿为基本手段,由于摹仿的拙劣。而造成一种今天看来属于象征的艺术效果。神话文学根据内容可分为解释自然的神话,征服自然的神话,由图腾崇拜引发的神话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神话都体现了象征艺术特色。其象征是建筑在想象的基础上。两个不同时期文学中所展示的象征艺术都属于原始象征艺术的范畴。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以汉喻满”到“以满扬汉”——纳兰性德、曹雪芹与文康之若干比较

    任嘉禾

    纳兰性德、曹雪芹和文康都是清代满族的杰出作家。三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都呈现出“满汉融合”的倾向。本文以三位作家的思想和作品为例,把清代满族文学中的“满汉融合”归结为四条途径:(一)以汉喻满;(二)以汉例满;(三)以满承汉;(四)以满扬汉。通过上述四条具体途径,三位作家的作品既和汉族传统文化发生了血肉联系,又保持了满族的民族特点;但三位作家表现四条途径的方式又是彼此不同、各具特色的.

    199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