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43014

  • 论哈斯宝在蒙古文学中的历史地位

    格日勒图

    <正> 一、哈斯宝的被发现自一九七三年春至一九七五年秋,我们用二年半的时间校勘整理、影印出版了蒙文《新译<红楼梦>》一套四册。在《新译<红楼梦>》校勘整理工作过程中,其译者——十九世纪蒙古族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伦理学家哈斯宝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这位被湮没了一百多年的蒙古族优秀学者的睿智聪慧和他独树一帜的精辟见解,终于重新放出异彩!哈斯宝的被发现,不仅是蒙古族古代文论研究方面的一件大事,也是蒙汉民族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哈斯宝留给我们的文

    1988年02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

    林斡

    <正> 由我校蒙古史研究所林幹教授编撰的《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最近(1987年底)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75万字,大32开本,分装上下两册,书价6.35元。这个论文集选录了1919—1981年国内汉文期刊登载的及林教授自撰的突厥与回纥历史的论文计115篇。内容分编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突厥史论文,包括突厥、东突厥、西突厥、后突厥及突厥的族源——丁零、敕勒(高车)、铁勒等论文;

    1988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斡赤斤家族与蒙元朝廷的关系

    叶新民

    <正> 成吉思汗建国后,对自己的家族进行了分封。他亲自统治外蒙古高原的中央地区,后来为幼子拖雷所承继。蒙古高原以西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的封地,称作“右翼诸王”、“西道诸王”。蒙古高原以东是二弟拙赤·合撒儿、三弟合赤温之子按赤台(分封时合赤温已去世)、庶弟别里古台、幼弟帖木哥斡赤斤的封地,称作“左翼诸王”、“东道诸王”。近年来,国内外对东道诸王的研究日益活跃,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这是值得重视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投下分封制度的角度,对东道诸王之首、显赫一时的斡赤斤家族作进一步剖析,以加深对蒙元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认识。

    1988年02期 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白郭子仪互救是伪托

    李浩

    <正>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译[日)松浦友久所著的《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松浦先生谈到李白因加入永王璘幕府而被流放时写道: 就在李白即将被处死的时候,过去曾经受过他的救命之恩的郭子仪,如今成了朝廷的高官,经过他们的保本,才得以减免死罪,流放夜郎。李白郭子仪互救是一段流传极广的传说。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代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文》:“(白)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嗣后,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宋祁《新唐书·李白传》都信而无疑,抄录转载。笔

    1988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哱拜之乱”

    王雄

    <正> 明万历二十年(1592),明九边之一的宁夏镇发生了一次规模甚大的兵变。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与镇兵刘东旸等杀巡抚党馨、兵备副使石继芳,据有宁夏城(今宁夏银川),联合蒙古袄儿都司诸部为援,割据宁夏,欲效宋李元昊故事,史称“哱拜之乱”。这次兵变震动西北,波及蒙古,使明朝西北边陲一度处于混乱之中。明朝先后调七镇兵进剿,两易总督,历时九月余,攻破了宁夏城,擒斩哱拜,平定了这次兵变。这一兵变,成为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

    1988年02期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民族文化史观”

    任嘉禾

    <正> 陈寅恪自称“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所谓“民族文化之史”,指的是古代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文化史上的作用。陈氏在这个问题上有系统的看法,可以称之为“民族文化史观”。王国维是与陈氏齐名的现代杰出史学家。对于古代各民族在文化史上的作用,王氏亦曾提出系统的看法。王、陈二氏的“民族文化史观”是大同小异的,带有明显的互受启发的痕迹。王、陈二氏的“民族文化史观”包括下列几个层次: 他们既确认儒家的主体地位,又确认各少数民族的巨大作用,从而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史的基本线索;

    1988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清末对蒙新政同移民实边的关系问题——与邢亦尘同志商榷

    白拉都格其

    <正> 在蒙古近代史上,清末对蒙古的新政和所谓移民实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蒙古史学界对清政府在内蒙古推行的移民实边,已有了一些专题研究和讨论。而对于清朝对蒙新政,直到1986年之前,除了几部蒙古通史(简史)性著作中有关章节的概括性介绍和一些相关论文中的部分论述、涉及,还没有看到专题论著。邢亦尘同志近来发表的《略论清末蒙古地区的“新政”》(以下简称《略论》),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第一篇专题论文。文章就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內容,以及它同移民实边的关系等问题,阐述了一些重要史实,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1988年02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511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契丹小字复数符号探索

    高路加

    <正> 学术界一般认为契丹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的学者甚至猜测说契丹语可能就是原蒙古语。不管怎样,就现有材料来看,在亚洲北部各语族中,契丹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最近似于蒙古语族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这样,无论是在考释契丹小字词语,还是在探索契丹小字中表示语法意义的符号时,和蒙古语族语言进行比较就成了必不可缺的手段。当然,蒙古语族的各语言、方言之间,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之间,一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各种差异。正因为如此,在利用有关蒙古语族的知识来研究契丹语言文字时,就不能要求只有和蒙古语完全相符才有意义,只要存在着

    1988年02期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之二)

    吉仁尼格 ,阿古拉 ,吉仁尼格

    <正> 参加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语言分会的中外正式代表共34人。其中有来自美国、日本,匈牙利、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国的学者和我国的学者。另有列席代表2人,旁听者50多人。在两整天的分会上,代表们就蒙古语、蒙古语族诸语言和阿尔泰语系等广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内容涉及到契丹文字研究、使用结构学的方法进行语言研究、运用电子计算机、利用古文资料研究等四个方面。一、关于契丹文字的研究方面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组委会主席清格尔泰教授在语言

    1988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之三)

    苏尤格 ,刘成

    <正> 中外二十五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蒙古文学分会的学术讨论,提交了21篇论文或论文提要。学术讨论的内容涉及古今书面文学、民间文学、文学理论、宗教、民俗等领域,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见解。学术讨论始终洋溢着热烈、轻松、友好、科学的气氛。大家对蒙古文学研究现状和发展充满信心,并一致希望加强学术交流,通力合作,把蒙古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交大会的论文有许多是对新课题的研究和新观点的论证,老的课题研究也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化。联邦德国海西希教授在《蒙古英雄史诗中的历史真实因素》一文中对蒙古史诗抽象的韵文进行分析研究,从中

    1988年02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文人的悲歌心态——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出处主题试探

    王立

    <正> 文学是历史之光的心灵折射。中国古代文学缘其前期以正统的雅文学(诗文歌赋)为主,基本上表现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情趣心态。出仕还是隐处,不仅是政治态度、哲学观念、审美取向及行为方式,也是每个文人仕子终其一生的价值选择。因而,分析众多创作主体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际时,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就是对整个古代文人以出处咏叹作主题的创作的宏观把握。限于篇幅与题目,本文以考察唐以前的文学现象及文人心态为主。

    1988年02期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四萧的文学观

    张辰

    <正>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南朝梁代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具有重要地位。萧梁时代成就了我国文学的几件大事:出现了空前的文学专论《文心雕龙》和《诗品》,编纂了大型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提出了声律论和文笔之分,在文学的新变中产生了文采华美的骈文和宫体诗。然而,由于儒家诗以言志和文以载道传统观念的桎梏,千百年来中国封建文人多贬抑四萧,至今仍有不少人囿于传统观点,对四萧不屑一

    1988年02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国风“氓”字确解

    王志忠

    <正> 《诗经·卫风·氓》是古今传诵率、读本中选率最高的篇目之一,然而“氓”字字义至今未得定于一是。《韩诗》释氓为美,与诗旨大相乖违,自不足取。马瑞辰据《广雅》“甿,痴也”,解云:“氓又通作萌,氓为盲昧无知之称”。(《毛诗传笺通释》)今人有沿袭此说,释氓为“憨厚的汉子”者。马说实乃背离时代作演绎,《广雅》出自三国时代,而周代之“氓”并无“盲昧无知”义。《毛传》曰:“氓,民也”。此说势力影响最大,几成定诂,现存诸家注本、选本及教材多从之。据逻辑学,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毛

    1988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古代刑律对官吏赃罪的惩治

    鲁生

    <正> 一在阶级社会,官吏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司空见惯,在所难免。官吏为利入仕,自然要贪污受贿,而其结果便是损害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加速王朝的灭亡。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左传·桓公二年》)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吏,是历代王朝的支柱,同时也是自身的蠹虫。因此,为了使国家法令畅通无阻,使皇权得到巩固加强,缓解人民的怨恨情绪,统治阶级历来都把惩治赃罪作为吏治的重要一环,不仅在行政上采取措施严加监督,在立法上也往往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法典之中。

    1988年02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白妻子宋氏是宗氏之误

    李浩

    <正> 《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谈到李白《送内寻庐山道士李腾空》一诗时,松浦先生又写道: 这里的“内”,由于李白一生中结过三次或四次婚,到底指哪个时期的妻子,目前还没有考证清楚。一般都认为,是李白晚年之妻宋氏。松浦先生说没有考证清楚,是出于谨慎,但又说“一般都认为”是“宋氏”,却是一个极大的疏漏。李白“终娶于宋”一说,源于魏颢《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魏颢这篇序文,钩章棘句,夺误颇

    1988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事实婚姻

    孙应和

    <正> 长期以来,事实婚姻在我国现实中一直存在着,并有相当的广泛性,特别是农村占有更大的比例,且有其蔓延发展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的部分农村中的事实婚姻约占40—60%,有的地方高达90%以上。事实婚姻是当前我国各种违法婚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存在,已经给我国社会造成许多不应有的后果,是一个值得注意并应妥善解决的社会问题。但是,过去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际工作者,对这种婚姻的性质、效力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纠纷如何处理等问题,意见尚不一致。这不仅给具体工作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很

    1988年02期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伊斯兰教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传播

    宜今

    <正> 伊斯兰教在呼和浩特地区流传广,教徒多,影响大。伊斯兰教在呼市地区的传播,始于元朝,即公元十一世纪以后。当时一些伊斯兰教教徒从新疆、宁夏、山西、河北一带陆续迁入当时的归绥城。清康熙后,穆斯林在原绥远省境内逐渐增多。居住在归绥城的穆斯林或务农,或从事一些小手工业生产,但经商的人占多数,因而对呼和浩特历史上王商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功绩。

    1988年02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研究中的文化观问题

    吴彤

    <正> 在一般论及科研方法的文献中,很少有人注意文化与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结果——科学认识,是客观的,其内容有不依赖于人、人类的东西,但是,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质上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因此,绝不能排除文化因素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与作用。本文旨在指出科学研究的各基本环节均存在文化因素的影响;表明科学研究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过程,而且也是人的文化本质的社会化展开的过程。

    1988年02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化学革命及其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任玉凤

    <正> 科学史上最先把“革命”一词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斯涅德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的突破,使用革命一词来描述自然科学进步的科学家越来越多。美国科学家库恩曾对科学革命作过专门的深入探讨,把它作为自然科学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总之,这一概念已被普遍接受和使用。什么是科学革命呢?目前有诸多解释,新理论战胜旧理论、新规范取代旧规范等,虽然表

    1988年02期 94-9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代太仆寺左右翼牧厂初探

    陈安丽

    <正> 清朝是从马上得天下的,故人关以后尤重马政。“马政之得失,首视乎牧场”。清政府曾先后在沿边口外设置了诸多官马厂,主要有太仆寺左右翼牧厂、上驷院各牧厂等。本文拟对太仆寺左右翼牧厂的规制、盛衰和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研究清代的牧厂与马政。一入关前,后金、清统治者主要靠畜养、俘获、贡献等途径,解决马匹的来源。其时已经有了马厂。入关后,又沿袭明制设御马监、太仆寺等衙门掌马政。建立最早的马厂是兵部大

    1988年02期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