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802

  • 试论王昭君艺术形象的塑造

    林幹

    <正> (一)昭君出塞的时代背景王昭君,名嫱(史书或作王嫱,字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宫女。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旧属秭归县)人,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奴呼韩邪单于(音蝉余,匈奴最高首领的意思,邪音耶)稽侯珊之阏氏(音烟支,匈奴语妻的意思),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因此,王昭君这个人物,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鸦片战争爱国诗歌艺术风貌的整体性嬗变

    魏中林

    <正> 鸦片战争前后,一大批以爱国志士为主体的诗人,从清中叶以来腐气沉沉的诗坛上奋然而起。他们蒿目时艰,俯仰舒啸,掀起了爱国诗歌新的浪潮。这些诗,主要以近代爱国主义新的基础和内涵,以诗歌爱国思想顺乎时代的深化和题材更广泛的拓展,把我国爱国诗歌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层次,开启了近代爱国诗歌乃至整个近代爱国主义文学的先河。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连珠文体初探

    罗宪文

    <正> 连珠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今天,由于时代的久远,识其体者已不多,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连珠为何物;研究者更少,在现代研究者中,除了王瑶、胡国瑞等极少的几位先生在他们的古典文学论稿中,有点另星说明之外,未见有人作过专门研究。古人虽然作过一些评述,也比较零碎,形不成系统。但它确是我国古典文学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清泉,百花苑中的一朵异花。因此,对它作点探讨,还其在文学史上本来之面目、应有之地位,供我们文学爱好者借鉴,是有其必要,也有意义的。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唐诗外编》误收孟浩然一例

    李浩

    <正>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中世纪蒙古语元音e的音值

    武·呼格吉勒图

    <正> 前言在现代蒙古语诸方言里,对应于书面蒙古语“(?)”(e)元音的元音,大体有[e]和[(?)]([(?)])两个。此外,《元朝秘史》中注写蒙古语/e/和含有/e/的音节的注音汉字韵母的现代北京音,也分为-e[(?)~(?)](如:额格扯者赫客等字)和-ie[ie](如:别迭列蔑捏帖也等字)两种。另外,八思巴文中对应于书面蒙古语“(?)”(e)的字母也有两个。那么中世纪蒙古语(或古代蒙古语)中是有e、(?)两个元音,还是只有一个元音;如果是一个元音,那么他的音值是前元音还是央元音(或后元音),学者们提出了不同见解。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传》以宾短语作状语和补语的用法

    李佐丰

    <正> “以”是上古汉语常用的介词。它经常在带有宾语之后组成介宾短语。这种介宾短语(以下称“以宾短语”)既可以用作状语,又可以用作补语。本文讨论《左传》中以宾短语充当这两种句法成份时的不同特点。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呼和浩特汉语方言中常见的构词词缀

    李作南 ,李树新

    <正> 本文主要讨论呼和浩特方言中常见的构词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以及由这些词缀所构成的词的一些语法特点。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42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对康德“综合”思想的反思——析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赵智奎

    <正> 康德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是二元论者。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批判康德哲学,早已做过原则指示,标明了方向和路线,这是必须认真遵循的。对待康德哲学,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揭露和批判康德哲学中的先验唯心主义;同时,在辩证的否定中,估价和肯定康德哲学的合理成分。在康德认识论中,“综合”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通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经常可以发现“综合”的思想在闪光。“先天综合判断”中有综合,“统觉的综合统一”中有综合,范畴体系的“三分法”中也有综合……康德何以这样注重“综合”?这自然要引起康德哲学研究者的兴趣和注意。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4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形成

    周(口壬)芳

    <正>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对各级新老干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部分理论,对我们胜利地完成整党任务,巩固和扩大整党成果,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古罗马城市手工业授产奴在社会斗争中的作用

    李怀国

    <正> 关于古罗马城市手工业授产奴在社会斗争中的作用问题,在我国史学界似乎已成定论,不容置疑。长期以来学者们把城市手工业授产奴与其他的城市奴隶相提并论,视为毫无政治倾向的乌合之众,社会斗争中的消极因素。如此评价城市手工业授产奴在社会斗争中的作用是背离史实的、完全错误的、极不公正的。本文试图以目前有限的史料为依据,再现罗马城市手工业授产奴在社会斗争中的作用,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汝昌之死考析

    张凤翔

    <正> 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死于何时?是死于舰队投降之前,还是之后?他的死与北洋舰队的投降关系如何?自范文澜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上册)中提出丁汝昌“威海被围,宁死不降,在当时将帅中还算是难能可贵的人物”之后①,许多近代史论著都持此说,没有提出疑义者。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代纸币制度探析

    陈瑞台

    <正> 我国的纸币制度产生于北宋,历经南宋、金元得以发展。其间金代纸币制度的厘革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金立国一百二十年,发行纸币的历史有八十年之久,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关于纸币的理论也较为贫乏,但金代在纸币制度方面的一些创举却为后世所沿袭,纸币膨胀的教训也曾被后代统治者引为鉴戒。可以说,金代为纸币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不少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因此,研究金代纸币制度的利弊得失实属必要。本文打算就金代发行纸币的历史条件、过程、以及纸币膨胀的情况来探讨金的纸币制度,不当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的探讨

    金毅

    <正> 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问题的讨论,已在法学界广泛展开,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的探讨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本着法学理论结合国内外(以国内为主)法制建设的实际,从新的历史情况出发,探索新问题,应对这一基础理论提出一些新见解,以推动法学实践的建设与发展。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对乡镇企业的法律保护

    雷玉抒 ,陈又遵

    <正>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乡镇企业拥有多种行业的能工巧匠和多方面的丰富资源,能以农村为基地,就地取材,就地制作,降低成本等优势,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生产向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发展,均将起重要作用。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有些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法律的及时保护,我国又未颁布《农业经济法》,如何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法律保护,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因而直当引起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柔然与北魏的关系

    田建平 ,林幹

    <正> 柔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公元四世纪末到公元六世纪中叶。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时期,正是柔然开始走向强盛的时期。拓跋鲜卑的“重心南向”,使得柔然族有可能尽占“匈奴故地”,获得大漠南北这一广阔的活动场所。公元四○二年(北魏道武帝天兴二年)柔然主社仑自称可汗,正式建立奴隶制政权,直至公元五五二年(西魏废帝元钦元年)被新兴的突厥族击灭止。柔然政权存在时间(公元402——552年)与北魏王朝存在时间(公元386——534年)大体相当。这个时期内,我国北方诸少数民族中,只有柔然能与北魏相匹敌,故二者既时相攻战,又时相和好。本文拟对柔然与北魏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198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62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