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6798

  •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

    蒙图素德

    <正>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蒙古的社会面貌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内蒙的的社会面貌,同我国内地一样,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首先是从东南沿海一带侵入中国的。内蒙古地处北边,所以内蒙古社会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而引起的变化,在近代初期发生得比较晚些,发展得比较慢些。大致是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内蒙古才受到西方列强的重视,特别是受到资本主义正在发展起来的北边邻近内蒙古的沙皇俄国的重视。自从中国在第一次鹅片战争中遭到失败,沙俄便看到清政府的腐朽,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十九世纪五十

    1964年02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清代内蒙古农业的发展

    周清澍

    <正> 清王朝毓一全国以后,由于全国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统一的政治局面,内蒙古地区近三百年的封建割据状态结束了。清代这种政治形势的出现,为我国各民族相互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客观前提。经过清代二百多年的发展,在经济上,内蒙古地区已经从一个以游牧业为主的地区变成了一个既有牧业、猎业,又有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多种经济并存的地区;在民族关系上,内蒙古地区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汉、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偷春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是内蒙古经济和民族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时代,而其中农业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本文试图就鸦片战争以前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原因、规模和意义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

    1964年02期 3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819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论清末清政府对内蒙古的“移民实边”政策

    黄时鑑

    <正> 清朝末期,清政府曾在内蒙古推行一些新的政策。人们一般把这些政策叫作“移民实边”政策。本文下面要讲到,“移民实边”四字与这些政策的实际内容是不相符合的。但是,“移民实边”政策的叫法,已成习惯,本文还是沿用了。“移民实边”政策在内蒙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内蒙古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几十年来,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做过文章。但多半是别有用意的,因而把同题弄得更复杂了。今天,我们应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依据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原则,从历史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重新分析和评价这个政策。近几年来,有一些历史书和论文论述了“移民实边”政策。另有一些论文,虽然

    1964年02期 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清朝前期卫拉特蒙古和中原的互市

    金啓孮

    <正> 蒙古史上的西蒙古史亦即卫拉特四汗部史,是亟待研究的一项专题。从来我国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史籍,过多地写了卫拉特蒙古和中原王朝战争的一面,比较忽观了卫拉特蒙古和中原长期的和平交往以及紧密的经济联系。晚近一些外国有关这方面的著作,更别有用心的肆意歪曲,蓄意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甚至妄图为他们在我国边疆地区制造分裂活动服务。因此,在研究卫拉特蒙古史时,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反动观点,都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通过具体史实一一加以驳斥和澄清,决不许以清朝统治者和卫拉特封建主之间的关系代替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决不静把历史上割据祖国一隅的卫拉特汗部看成是与中原毫不相干的“独立国家”;更不许把卫拉特汗部与隣近外国的一些通商、交涉片面的

    1964年02期 7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对《关于十二世纪蒙古族社会的性质》一文的几点商榷

    周清澍

    <正> 读到了《民族团結》1963年第六期楊建新同志討論《关于十二世紀蒙古族社会的性質》一文,对我們的看法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这不仅对我个人很有启发,而且对問題讨論的深入和求得最后結論也是有益的。不过,楊建新同志对若干史料和理論方面的理解,似乎还有許多值得商榷之处,因此願意在这里逐一举出来請教。在关于十二世紀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問題上,楊同志首先不同意我論証当时生产水平还比較低的三条論据,反而从中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我認为对这几条史料还有重新考察的必要。

    1964年02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黑河诸水沿革考辨

    陈国灿

    <正> 在呼和浩特市的南郊,与市北的大青山遥遥相望,有一条由东向西而过的河流,今天人们都叫它为大黑河,蒙语名伊克土尔根河。它全长二百余里,主流发源于今内蒙古卓资县北、察哈尔右翼中旗南山。自源出后,大黑河西南流经卓资县,辽白塔南,呼和浩特市南郊、王昭君墓北,再西南迳托克托县,又曲而南流,于该县河口镇注入黄河。大黑河沿途还承受了许多支流,其中较大者有:(一)小黑河,蒙语名巴哈土尔根河;(二)黄水河,蒙语名什拉乌秦河;(三)宝只河,又名西窑渠,亦名二十家子河,蒙语为和林格尔河。

    1964年02期 10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